APP下载

浅析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主人公的成长之路以及歌德的成长理念

2020-10-26马贝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人文主义和谐人性

摘  要: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是德国著名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历时约二十年完成的一部优秀的作品,被誉为德国成长小说的典范。它是歌德在经历意大利旅行之后由《威廉·麦斯特的戏剧使命》改编而成,这表明歌德脱离了狂飙突进时期的气氛,而达到了古典主义的境地。本文从主人公威廉·麦斯特的可塑性以及其成长道路和成长因素方面,结合十八世纪的文化背景,分析了作者和谐的古典人文主义成长理念。

关键词:成长理念;和谐;人文主义;人性

作者简介:马贝(1987-),女,汉族,陕西榆林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9--02

歌德的小说《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是德国成长小说的巅峰之作,于18世纪末问世,共由八卷组成,前五卷主要叙述了主人公的戏剧之旅,第六卷“一颗美好心灵的自白”为过渡,最后两卷讲述了他在塔社的社会实践。身为商人之子的威廉·麦斯特,是个满怀理想、充满朝气的热血青年,他不满于市民阶层的平庸和唯利是图,希望通过戏剧艺术来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但一系列的经历和冒险告诉他,只靠戏剧艺术无法实现目标。陷入迷惘的威廉四处漂泊,接触种种世态,加入了由开明贵族组成的高尚团体-塔社,成为不断追求人性完美和崇高社会理想的社会实践者。在这个理想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在保留自己的个性的同时,互相尊重,互帮互助;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同时又都是不善空谈的实干家。这意味着主人公完成了成长的目标,实现了自我为中心与社会为导向、内在与外在相结合的全面的成长理念。当然,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也经历过爱情、迷惘、失望,也有过过失,这一切成就了他的成长。

一、威廉·麦斯特自身的可塑性

成长小说,又被称为教育小说,这里的成长或者教育不是指学校里面的学习,而是从广义的角度指主人公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经历最终所达到的内心的一种成熟状态。这部小说的故事发生在1780年左右。在中世纪,上帝和宗教统治着一切,人类是被动和无知的,在精神上依赖上帝,同时也享受上帝的庇护并屈服于命运。与中世纪相比,德国在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之后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随着人类的解放和理性的发展,人们开始探索世界,思考自己和世界的联系及生命的价值问题。他们不再仅仅依靠上帝,而是相信自己可以通过获取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塑造自己和实现自我价值。个人应对自己的生活负责的想法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们争取教育和实现自我的新任務,以便将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18世纪的文化背景。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威廉·迈斯特是这个新时代人们的典型代表,他不管是在戏剧领域,还是在塔社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他虽然出身市民阶层,但他充满理想,一心想逃离市侩的氛围。

歌德在诗歌《神性》中明确地表达了他对人性的向往:高贵、善良和乐于助人。歌德笔下的主人公威廉就具备这样的品质。他高尚、善良、乐于助人、勇敢、宽容和正直。在第一次旅行中,他遇到了梅丽纳和他的女友,他们的恋情不被家庭和社会所接受,私奔失败然后被带到了法院。威廉同情这对恋人的遭遇,被他们炙热的爱情所打动,帮助他们和父母达成谅解,有情人终成眷属。最后还资助梅利纳先生成立了一家剧院。在第二次旅行中,当他看到走钢丝表演团中有人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小孩时,他疯了一样尖叫:放开那孩子! 并花费30个塔勒从他们手中救下了这个孩子。

二、主人公的成长之路

威廉·迈斯特的成长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他试图通过戏剧艺术来完成他实现自我的理想。他在给他的朋友维尔纳的一封信中以18世纪的文化背景为出发点表达了自己对教育或成长的理解。不幸的是,真实的剧院生活与他想象的大不相同。威廉最终意识到,他无法在舞台上赢得他的理想教育。所以他很失望地离开了剧院。向剧院告别之后,他加入了由开明贵族组成的高尚团体-塔社,事实上,塔社一直在关注他,并在他感到困惑时提供了帮助。他和塔社的成员们志趣相投,一起参加社会实践,探求人性的完美和崇高的社会理想。这是威廉成长的第二阶段。

威廉·迈斯特的戏剧经历代表着他具备教育的潜质以及性格的养成,他将不断努力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视为自己的任务。这符合18世纪的知识分子追求善和美的精神状态。他的戏剧活动有助于他实现与自我相关的内在的成长。但是,如果人们想实现人文主义理想,则首先必须通过实际行动与世界保持联系。社会实践才会使人真正高尚、乐于助人和善良,因为社会实践意味着社会内部人们之间的积极互动。威廉最终转向了代表理性和社会实践的塔社,他的视野开阔了,他专注于整个社会,实现了成长的目标。总之,他的成长进程从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我教育发展为以社会为导向的教育,从内到外,从艺术领域的成长发展到生活领域的成长。他的教育过程也可以称为社会化过程。

三、人文主义理念下的成长因素

显然,主人公威廉·迈斯特自身所具备的可塑性是他成长的必要条件。尽管如此,外部因素在他的教育和成长中也起着重要作用。他的各种经历对于他的逐步成长是必不可少的。艺术的洗礼、爱情的启迪、人生的苦旅以及塔社对他的引导促成了他实现教育的理想。

威廉·迈斯特的戏剧经历代表了他经受过艺术的洗礼。当他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就对木偶戏很感兴趣。他可以以无限的热情反复阅读剧本,将其记忆,自己改写并与朋友一起演奏。他还负责装饰,为木偶缝制衣服,甚至扮演导演的角色。他一直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员。最后,他还改写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并担任导演。《哈姆雷特》的成功演出代表了他戏剧生涯的高度。在此期间,他关于演员和戏剧的思想也得到了发展。这种发展体现了他的内在教育。从席勒的“美学教育”的意义上来说,主人公与艺术的相遇必将对他的成长做出重大贡献。通过艺术人们才可以更好地识别美。古典主义认为美在于人类的和谐。显然,威廉已经意识到和谐与整体性的重要。

小说主人公在外游历,意味着在空间和情感上都远离父母。因此,寻找新的情感纽带、情感经历也是成长和教育的重要因素。威廉的爱情道路上出现了五位女性:玛丽亚娜、费丽娜、伯爵夫人、特蕾丝和娜塔莉,经历并收集了不同的恋爱经历。歌德通过不同的女性形象清楚地表明了威廉的成长之路。这五位女性在威廉的教育道路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出现在威廉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对他和他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每个女性形象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最终,威廉的新娘纳塔莉体现了内在和外在的和谐,她们的婚姻不仅基于爱情,而且还基于实际生活,威廉的爱情之路圆满了。

威廉也从错误、迷惘、失望等人生苦旅中不断地进步。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把成长的希望寄托在剧院里。他想逃避资产阶级庸俗的生活,并通过努力成为优秀的演员,建立德国国家剧院。但是结果证明他的目标和愿望只靠艺术是无法实现的。他想通过戏剧表演来实现自我成长,并教育观众,而其他剧院同事只想通过讨好观众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遇到麻烦时,他帮助了每个同事,但是他们依然都很自私,总是自以为是,甚至欺骗威廉。最终他逐渐对剧院、观众和他的同事感到失望。爱情中他也有过自己的过错和各种情绪。他不信赖玛丽亚娜。当他看到诺伯格给玛丽亚娜的信时,他确信玛丽亚娜背叛了他,没有给她解释的机会就离开了。这直接导致了玛丽亚娜的悲剧,生下孩子不久就死了。显然,威廉在成长道路上犯了错误,经历了困惑和失望。但是重要的是他从中学到的东西以及如何对待它。

在18世纪,宗教由于启蒙运动而丧失了绝对权力。人们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在我价值和改造社会。莱辛和席勒坚信戏剧可以代替宗教来教育人类。所以许多人试图通过戏剧改善社会条件。这就是威廉献身于剧院的原因。但是这种尝试最终没有成功。同时,另外一些人成立了协会,致力于人类进步。这些社团在外面是秘密协会,而内部则有严格的机构设置。他们超越了国家和种族的界限,以人文主義的理想帮助人类社会成长进步。因此,共济会蓬勃发展。在小说中,威廉最终转向塔社,可以说共济会是塔社的样本。从威廉小时候开始,塔社就一直在观察他的发展。每当重要时刻,塔社的使者都给他提供宝贵的暗示。

四、歌德的成长理念

将《威廉·迈斯特的戏剧使命》”改编为《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反映了歌德艺术理想的变化。在意大利之旅中,他克服了狂飙突进时代,从而达到了古典主义的成熟。古典主义者认为,人们自身具备自我成长的潜力,只要实现理性与情感的和谐,人类就能向更高的人性发展。这意味着,感官驱动力与理性法则,主观倾向与责任之间,美与实用之间,内在与外在之间的和谐才是人类的最高理想。在18世纪后半叶,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理从整个人为出发点,既不过度强调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也不过度强调狂飙突进运动中的情感。歌德的人文主义理想是人类的和谐之美。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和“全面”这两个词在他的成长理念中是非常关键的概念。威廉在与剧院打交道时,经常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行事。他就像来自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人物。但是塔社开明的时代精神的引导下,他逐渐学会面对现实和理性。这表明他不再只是专注于自我内在的成长,而是面向社会。这意味着他还实现了与自我与社会的和谐,即个人与社会之间,自我与外界之间的和谐。

总之,本文首先分析了威廉自身所具有的可塑性。威廉在成长之路上由最初的热衷于戏剧事业,到最后投身于社会实践的这一转变,说明歌德相信艺术可以提升个人的素质、修养以及对美的感悟力,这符合18世纪知识分子的心理,但同时他更加强调要实现感性与理性、内在与外在的和谐,回归现实生活。构成主人公成长的因素有:艺术的洗礼、爱情的启迪、人生的苦旅以及社团的引导。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他实现了歌德和谐、全面的成长理念。

参考文献:

[1]Bahr, Ehrhard: Erl?uterungen und Dokumente-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 (Philipp Reclam jun.,) Stuttgart 2008.

[2]Grimm, Gunter E. / Bogdal, Klaus-Michael: Einführung in den Bildungsroman, (Wissenschaftliche Buchgesellschaft,) Darmstadt 2007.

猜你喜欢

人文主义和谐人性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功能与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