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态翻译学理论角度赏析古诗英译

2020-10-26贾晨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摘  要:生态翻译学要求译者要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对翻译进行整体性研究,在古诗英译中巧妙传达出原诗的意境,神韵和美感。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入手,从“三维”转换三个维度,赏析许渊冲先生版本的英译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并给出了笔者自己的改译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多维转换适应;英译古诗

作者简介:贾晨(1995.11-),女,汉族,天津大学文学院英语翻译专业2019级硕士。

[中图分类号]:H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9-0-02

一.生态翻译学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由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全新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这一理论引入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适应/选择”学说,构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认为在整个翻译生态系统中,译者处于中心地位,翻译是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与选择,认为翻译活动是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过程。在古诗英译中,译者更应该对古诗生态环境进行适应与主动选择,以传达出原诗的意境与美感。

二.《望庐山瀑布》之意境美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隐居庐山时创作的一首风景七言绝句,描绘了庐山瀑布的雄浑壮丽,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前两句诗人描绘庐山朦胧与壮丽美,后兩句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多种修辞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气势,勾勒了一幅生态意境和谐统一的绚丽画卷。

李白《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Cataract on Mount Lu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许渊冲 译

三.古诗英译的多维转换适应

3.1 语言维的转换适应

“语言维的适应性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胡庚申,2011)。这要求译者在处理古诗英译时,要注意中英文两种语言在体例上的差异,如词汇、句式、句子结构、语法、修辞风格和文体等。

3.1.1体裁之选择

许渊冲先生选择的是格律体,从体裁上很好地以英诗六步抑扬格的形式对应中国古诗的七言绝句格式。

3.1.2音韵之表达

在头韵方面,“dashes”和“down”,“three”和“thousand”,“feet”和 “from”等,都译出了瀑布轰鸣奔涌而下的画面感,大气磅礴,兼顾美感。

在尾韵方面,许老先生选用aabb式结构,声律和谐,节奏整齐,富有音乐感,“loud”“cloud”和“high”“sky”相对应,兼顾“音美”和“形美”,又使得译文通篇顺畅且朗朗上口。为了使“loud”“cloud”对应,许老用介词短语前置的句式做了语序上的调整,由此可见必要时候为了形式上的美感和对应要适当进行语法上的调整,做到“以法养形”“以形养神”。

3.1.3修辞之处理

原诗的后两句,由前两句的写实状景转为拟人,夸张和想象。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的“飞”字,比拟为人,描绘出瀑布飞泻而下的动感与气势;“直下”勾勒一幅瀑布从高空直落的画面,呈现大瀑布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豪放气势;“三千尺”则夸张地描写山的高耸,直插云天。

许老先生用“torrent”译“飞流”,写出水流之湍急,译出了“飞”的动感;用“dashes down”译“直下”,可谓妙绝,形象地展现出瀑布的凌空而落;“三千尺”虽是夸张,但许老使用直译“three thousand”,更能让外国读者从具体数字上直观感受到瀑布的奔腾而泄,高耸入云。

3.2文化维的转换适应

在文化维角度,译者要注重传达和阐释双语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 (胡庚申,2011)。译者要注意译语和源语之间文化内涵的转换,避免在文化层面造成对原文的曲解,要求合理准确表达出原诗作的深层文化含义,进而用文化传达丰富的情感。

3.2.1意象之传达

“香炉”并非只焚香时使用的香炉,而是指庐山的香炉峰。因其峰尖圆,妆如香炉,且峰顶常年云烟缭绕,故称“香炉峰”。许老先生采用直译“Censer Peak”而非注释的方式,既使读者知晓了山的名字,又在心中有一个大致的对山的轮廓的刻画,简单明了。

3.2.2数词之翻译

“九天”在中文里指的是天空的高远,古代传说人们相信九重天,九天就是天的最高层,后来用以形容天空之高远。如若译成“nine skies”就会很有歧义,许老将其译为“azure sky(蔚蓝的天空)”,既译出了天空之壮阔,又符合中文文化内涵,值得称道。

3.3交际维的转换适应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谭载喜,176-177),即通过译者的翻译,读者能领悟到原诗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含义,在情感、思想上与作者产生共鸣。

3.3.1传神词语之推敲

例1.许老先生用动词“exhales”译原诗的“生”字,将香炉峰拟人化,描绘出烟云冉冉上升的动感。

例2. 用“a wreath of cloud”译“紫烟”,“wreath”原指“花环”,也有“绚丽”的含义,这里原意生动地展现了香炉峰上烟云的缭绕聚散,像一个圆圈一样一层层缭绕的画面,给读者营造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而引申义又展现了现实与想象相结合的意境美。

例3. 以动词“upended”来形容远处的瀑布犹如“被倒挂”的飞流,再现了瀑布从高耸入云的峰顶直流而下的壮观景象,使读者读到就好似同样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力。

3.3.2描写对象之转换

例1.诗中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原是着重描写烟,而许老先生则巧妙转换成了描写“云”,化“vapor”变“cloud”,既与第二句“loud”押尾韵,又译出了山雾缭绕的仙境之感,体现了山的壮丽与壮美。

例2.诗中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是想描述瀑布山河的壮阔,许老先生转换方式,译成“the cataract sounds loud”,前半句直译,后半句“以声绘形”,从另一个角度形象地描摹出瀑布的湍急与壮阔。

四.译作改译及分析

原许渊冲译版本:

Cataract on Mount Lu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改譯后版本:

Viewing the Lu Mountain Falls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purple cloud;

Far off hangs cataract, a stream upende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分析:

1.题目《望庐山瀑布》。将题目“Cataract on Mount Lu”改译为“Viewing the Lu Mountain Falls”。首先是因为原译作题目只翻译了“庐山瀑布”,没有翻译出“望”的含义。选择“viewing”是因为“view”不仅仅有“观看”的意思,还有“自然美景”的意义。名词动用让读者读到后自然联想到庐山瀑布的壮丽美景,让人未读心中就产生了庐山瀑布美景的画面感。另外,将“瀑布”译为“Falls”符合西方用词习惯。“Falls”让西方读者立刻联想到“Niagara Falls”这样的世界奇观,在题目处就引起了读者的兴趣和无限遐想。这也符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文化维的转换适应。

2.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笔者增加了“purple”一词。对于“紫烟”的解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因为“紫烟”是作者的想象,是作者浪漫主义的一种写作手法,升起的是平常的白烟但通过作者浪漫的想象,将其幻化成了紫色的云烟,所以应该不译。但笔者认为,原文的紫烟就是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的云雾水气,所以应该翻译出来。这也符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交际维的转换适应。交际维最重要的就是使翻译以交际为目的,读者能感受到原作的表达内涵,与作者产生一些情感共鸣。而翻译出“紫烟”能使读者同样感受到诗人的浪漫,景色的优美和中文诗作的浓厚文化底蕴。

3.第二句,“遥看瀑布挂前川”。按照许老先生的译本,虽然在描写方式上“以声状形”也写出了瀑布的壮阔,但为了追求尾韵形式,进行了意译,颇有些“因形害意”。所以笔者进行了修改,调换了前后语序,但确实改变了原本统一的格式,笔者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好的版本。

4.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许老先生采用了虚拟式将现实中的瀑布与想象中的银河相联系,但“银河”译为“Milky way”比直译版本“Silver River”更地道,更具文学色彩。如用“Silver River”,在不加注释的情况下,英语母语读者读到后可能会一头雾水。这也符合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文化维的转换适应,是符合中中国文化的译文版本。

参考文献:

[1]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 中国翻译,2011(2):5-9.

[2]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9.

[3]冯艳. 生态翻译视角下的古诗英译——以《望庐山瀑布》为例[J]. 英语广场,2019.

[4]陈亚男.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电影字幕翻译——以《怦然心动》为例[J]. 文化与艺术,2019.

[5]许渊冲. 唐宋诗词英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54.

[6]卢颖. 从诗歌意象的蒙太奇特征看唐诗英译中意象、意境的翻译——以《望庐山瀑布》为例[J]. 襄樊学院学报,2010.

[7]蔡琮瑶. 从关联角度评析《望庐山瀑布》的英译[J]. 海外英语,2014.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
《尤利西斯》汉译的生态翻译学诠释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赣州红色旅游景介资料的英译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红楼梦》俗语翻译研究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译品长存现象分析
从生态翻译学视角看鸠摩罗什的佛经翻译
合作翻译—生态翻译学伦理原则视域下的典籍外译理想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