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神话文学作品《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解读探析

2020-10-26韩晶子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9期
关键词:西游记神话人物形象

摘  要: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不仅在国内人人皆知,而且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在国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其中所塑造的一个个经典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虽然这些人物形象冠以了神话传说的影子,但究其本质还是能对应到现实生活中的人物类型。本文从外貌或性格解析了该作品中的四大主角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僧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神话;文学作品;《西游记》;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韩晶子(1981.2-),女,汉族,四川南充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日语语言文化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9-0-02

《西游记》是古代神魔小说的大师吴承恩所作,小说是以玄奘西游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作为题材,描述了一个师徒四人历经千山万水、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终修成正果的故事[1]。该作品以其生动的语言塑造了一系列的经典形象并且反映了当时某些社会现实,展现了古代民间文化形态的多样性。

一、孙悟空的人物形象解读

(一)叛逆与不畏惧强权

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可以在大闹天宫这一节看出,从一个“闹”字能够看得出孙悟空的反抗意识是非常强烈的。孙悟空在初到天庭见到玉皇大帝时并不似其他的神仙一样在面对玉帝时都是毕恭毕敬的姿态,甚至还表露出了轻视的表情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内心中的叛逆心理,并且内心是崇尚自由和平等的,对封建传统的体系是藐视的。而在孙悟空知道自己被玉皇大帝蒙骗做了弼马温之后,毅然决然就奋起反抗,走向天庭的对立面,面对天庭的百万天兵天将毫不退缩,从这里可以看出孙悟空为了自由即使面对强权也丝毫不惧的性格特点。但是从这里同样可以看出孙悟空不成熟的内心,行动也非常不现实,过于自信的心理最终导致了他被如来压到五指山下五百年才跟随唐僧去取经,这一点侧面反映了封建社会人民的斗争[2]。

(二)忠诚忍让

这一人物形象特点在书中写到的许多节都能看出来,首先是白骨精分别变幻为一家几口的模样,骗过了身为凡夫俗子的唐僧却骗不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孙悟空一一将变幻出的一家几口打死,可是换来的是师父的不理解与责怪,被师父大骂一通,孙悟空顿时感到恼怒不堪,一气之下离开取经队伍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花果山,但还没在花果山待几天,猪八戒找过来告知孙悟空唐僧有难的消息,孙悟空一听说师父有难便马上跟随八戒回去解救师父了;在后来遇到平顶山的银角大王,因为受制于银角大王而不能及时保护师父,而急得掉下了眼泪;隐雾山中了妖魔施展的分瓣梅花计,将师父丢了,又流出了眼泪。可以看出,在这么长的取经途中唐僧对孙悟空的误解次数实在不少,如果不是孙悟空对唐僧的一片忠心与忍让,取经不可能完成。

(三)坚韧善良

这一人物形象特点从整個取经过程中都可以看出,孙悟空见到作恶的妖怪必定想方设法除掉,但是碰到遇难的善者都是尽力救之。在十万八千里的取经途中碰到的妖怪多不胜数,但是每次孙悟空和妖怪作斗争时大都主动去进攻,绝不放过每个作恶人间的妖怪,令妖怪们闻风丧胆。比如说在书的67回中孙悟空被驼罗庄的主人请去捉妖,孙悟空马上回到:“承照顾了”。而猪八戒则说:“你看他惹祸!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充分地看出来孙悟空除妖的热情,孙悟空除妖说到底是为了救受到伤害的老百姓于水火,表现出孙悟空本质坚韧善良的特点。

二、猪八戒的人物形象解读

(一)“丑陋却又可爱”的外形

猪八戒长者一副猪的面貌,大耳长嘴,身体非常粗糙,脑门后面还有一溜鬃毛,手里的武器是一把九齿钉耙。这幅面容在取经的路上可谓人见人怕,甚至有些妖怪看见都退避三舍,常常会遭到嘲笑,给自己也带来了不好的遭遇。比如高老庄不幸的婚姻,在西凉女国时,太师也拒绝了他,经常被孙悟空捉弄,就连善良的师父也说过:“他两个耳朵盖着眼,愚拙之人也”。猪八戒这幅丑陋中透露着憨厚的外貌加上他呆头呆脑的行事风格给读者呈现了一个憨厚可爱的形象。

(二)充满贪欲

猪八戒在西游记中最为出名的还是贪吃、贪睡及好色这三大贪念。猪八戒贪吃是众所周知的事情,高员外嫌弃他一顿得吃上三五斗的米,在寇员外的家中,一碗饭一口就吃掉,几个童仆和庖丁同时为他上汤添饭,忙得不亦乐乎。猪八戒吃东西也从来都是囫囵吞枣,东西到了嘴巴里就吞下去了,相当干净利落。师徒四人到万寿山五庄观时,猪八戒无意之中听到这里有人参果,就煽动孙悟空将人参果偷来吃,等到孙悟空偷过来时,没等孙悟空和沙僧开始吃,他就一口给吞了,味道也没尝出来,于是开始嘟囔着“再去弄几个来”好好地品尝味道,结果被小道童听到给揭发了。猪八戒贪睡,师父叫他化斋贪睡,师兄叫他巡山贪睡,在碗子山与黄袍怪的大战中也贪睡,睡得香时师父叫他都发火。猪八戒好色,在成为猪八戒之前还是天界的天蓬元帅就因为调戏嫦娥而被贬入凡间,在跟随唐僧取西经时,黎山老母幻化成的老妇用三个女儿招夫婿来试探八戒,八戒见到三个貌美的女儿眼睛都直了,甚至想把丈母娘一起娶了,后来在嫦娥仙子降服玉兔时,八戒再见到故人时瞻望朝拜。

(三)富有“人情味”

猪八戒胆小。憨厚、好吃懒做、贪小便宜还好色,但他内心是善良并且有人情味的[5]。如果孙悟空代表那些天才人物,本领高强、精明能干,才能远超一般人,那么猪八戒就是代表着市井普通人,做事拖拉、看起来笨拙无比,做事总想着半途而废。猪八戒好色但是从未破过色戒,好吃但一直饿着肚子,胆小但在帮助师兄打妖怪时也会鼓起勇气,这些都是大多数人的性格特点,由于八戒这些更贴近人性的特点,读者会与猪八戒这个形象产生亲切感,更容易接受这种形象。

三、唐僧的人物形象解读

(一)忠君

在13回中唐僧说过他取经的目的是“圣主皇图永固”,在85回中唐僧被妖怪抓住后心中所想不是自己的安危反而是“今若丧了性命,可不盼杀那君主,辜负那臣子?”这些都将唐僧的忠君爱国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在小说中给人大多数时候的印象是胆小爱哭,在面对取经路上的种种困难时经常流泪,表现自己的忧愁和恐惧。但是他的忧愁和恐惧不是对于自身的性命安危,而是对于不能完成君主托付给他的任务的忧愁和恐惧,因为取经对他的意义主要在于效忠君主,虽然面对困难表现出恐惧,但在取经这条路上却不曾后退半步,充分表现出唐僧对君主和国家的责任与忠诚[3]。

(二)意志坚定

唐僧为了达成去到西天取得真经这个目标,始终坚持自己遵循的原则,遇到困难时从不退缩,面对诱惑时坚守自我,不管是女妖精还是女儿国的国王给他的诱惑都动摇不了他心中西行取经的念头。虽然有时候他迂腐的行为在徒弟与读者眼中看起来可笑,但站在他自己角度上,这是坚守原则的行为,他恪守佛门弟子行善和不杀生的信条,所以孙悟空的“滥杀无辜行为”在他看来是违背佛門规矩的行为,即使滥杀无辜的对象是白骨精幻化出的普通人。即使在取经路上唐僧被许多妖怪利用善良所欺骗,但他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从不动摇。

(三)品格高尚

唐僧从小受到佛门的教诲,与世间万物为善,善良的本性在他的身上一览无遗。比如为救红孩儿让自己陷入险境,乌鸡国的国王给他托梦,他心中的恻隐之情就大发,还有他幼时辛苦砍柴换鱼,然后将鱼放生等事件都表现出唐僧心地非常善良。即使在孙悟空要打死妖怪时,唐僧也会善心大发,孙悟空认为只要是妖怪都应该杀了,唐僧会先考虑能否用感化而非杀生的方式对待妖怪。在他对待弟子的态度上也能看出他的博爱之心,对待本领高强但狂妄自大的孙悟空比较严厉,但对待憨厚老实本领不怎么样的猪八戒却呵护有加。

四、沙僧的人物形象解读

(一)安分守己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菩萨和佛祖面前虽然表示自己心甘情愿跟随师父修行,但内心还是有着这个和尚做一日算一日的念头,猪八戒则直接顶撞菩萨“前程!前程!若依你,叫我嗑风!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腻的吃他家娘!管甚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所以他们在取经路上并不是那么安分,有时还会与师父发生争执,对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祖有时都会不尊敬。孙悟空时常会想念在花果山无拘无束的生活,猪八戒不仅更不用说,好吃好色还懒惰,对高老庄念念不忘。唯独只有沙僧是真心实意地在当和尚,因为沙僧不像他的两位师兄可以回到他原来的地方,他在流沙河里当妖精本不是他所愿,况且每隔七日还要受到飞剑穿胸的痛苦,所以他是没什么退路的,在取经队伍中是最安分守己的那一个。

(二)踏实细心

沙僧没有孙悟空那么的急躁冒失,也没有猪八戒那么好吃懒做,他在取经路上一直勤勤恳恳的照顾唐僧,做着牵马挑担这些琐碎的事情。在碰到妖怪时,负责行李马匹的照看并且保护师父,需要他帮助对付妖怪的时候也绝不懦弱,三个徒弟里沙僧无疑是最踏实的那一个。六耳猕猴将唐僧打晕后,沙僧在去寻找凶手时先将被打晕的唐僧妥当安置好了,在书的第九十七回中师徒四人取得了无字经,是沙僧先发现了书中没有半点字迹,这些都体现了沙僧细心的特点。

(三)逆来顺受,精明世故

首先沙僧是逆来顺受的,在第一百回中,沙僧终取得正果并且被封金身罗汉,位居猪八戒之后。不像猪八戒那样叫嚣表达不满,而是默默地接受,他可以在内心安慰自己他本领不如孙悟空,佛门渊源不如唐僧,取经做出的贡献不如猪八戒,他已经习惯了逆来顺受。他这种表现和他的身世有关,沙僧原本就是凡人,在机缘下得以修满功德受封为卷帘大将,后因失手打破琉璃灯而被打入凡间,他对他身份的清楚认知导致了他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其次沙僧是精明世故的,在第四十回中孙悟空要和红孩儿认亲,沙僧则笑着说到:“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门,当亲也不亲哩。你与他相别五六百年,又不曾往返杯酒,又没有个节礼相邀,他那里与你认什么耶?”应沙僧之言,红孩儿根本不屑与孙悟空认亲。而且取经路上沙僧基本上都是少言少语,做事小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对师父的话言听计从,在取经队伍中从来都是中立态度。

五、总结

《西游记》从问世至今已经经过了几百年,在这个过程中影响了一代代的读者,艺术价值和魅力有增无减,究其原因在于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成功,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塑造了一个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4]。

参考文献:

[1]吴静,徐辰佳融,徐习军. 从文本到符号:《西游记》中的大圣形象研究[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6(08):34-38.

[2]李冰冰. 论经典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与其服饰色彩之间的关系——以《西游记》中师徒四人为例[J]. 大众文艺,2018(20):235-236.

[3]吕博. 《西游记》中僧人形象的嬗变初探[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3):171-172.

[4]李晓媛. 浅析《西游记》中的各类水形象[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10):25-28.

[5]苏珊玲. 心学视野下《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探析[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33(06):96-99.

猜你喜欢

西游记神话人物形象
东方神话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神话之旅——奇妙三星堆
神话谢幕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