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饮片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用药分析

2020-10-24戚晓燕王佳丹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药学部上海201508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0年9期
关键词:病位中药饮片处方

戚晓燕,王佳丹,刘 荣(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药学部,上海 201508)

2020年2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的肺炎统称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为“COVID-19”,与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一致[1-2]。中西医结合上述方案、临床诊断和经验用药,争取为COVID-19患者提供最佳用药方案。根据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缩短病程、延缓疾病进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在治疗重症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减少重症向危重症的转化,提高向普通病情的转化概率[3]。2020年2月15日,第四批国家中医医疗队,来自上海中医医疗机构共122人启程武汉,为雷神山医院新开设的2个重症病区120张床位提供医疗救治[4]。截至2月16日,湖北省225所COVID-19定点救治医院中,中药使用率达83.3%(武汉市为80.0%)[5]。根据各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我院”)使用中药治疗的COVID-19患者所占比例也迅速升高。我院作为上海市COVID-19患者定点收治医院,患者的处方由上海市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综合医院的中医代表经过辨证论治后开具,具有很高的用药参考价值。故本研究通过对我院COVID-19患者中药饮片处方的用药分析和汇总,希望为COVID-19的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收集2020年2月16—20日我院44病区、45病区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的所有中药饮片处方。

1.2 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5年版)[6],对收集得到的中药饮片处方中的药品名称进行规范,如“孩儿参”规范为“太子参”、“北五味子”规范为“五味子”等。通过数据管理软件Microsoft Excel 2013,录入中药饮片处方中的药品和其归经、功能分类。由专人采取“双录入、双核查”的方式录入并存档。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2.0统计学软件,按照频数法导出结果,并以表格的形式表示[7]。

2 结果

2.1 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中药饮片处方各中药使用频次数分布

本次共收集得到我院临床非重症COVID-19患者241张中药饮片处方,共涉及143味中药。参考相关文献[7],筛选其中使用频率>10%即使用频次数>24次的药品作为高频次使用药物,结果显示,使用频率排序居前5位的中药分别为黄芩(64.7%)、茯苓(54.4%)、甘草(48.5%)、陈皮(44.8%)和白术(44.4%),见表1。

2.2 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中药的归经分布

分别对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的143味中药和48味高频次使用中药的归经情况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43味中药中,归肺经的中药最多(79味,占55.2%),其次分别为归胃经的中药(59味,占41.3%)和归脾经的中药(44味,占30.8%);48味高频次使用中药中,味数排序居前3位的分别为归肺经的中药(32味,占66.7%)、归脾经的中药(22味,占45.8%)和归胃经的中药(21味,占43.8%),见表2。

表2 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中药的归经分布Tab 2 Distribution of channel trop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non-severe COVID-19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2.3 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中药的功能分布

分别对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的143味中药和48味高频次使用中药的功能进行统计,结果显示,143味中药中,清热药最为常见,共44味(占30.8%),是居第2位的补虚药的2倍有余,其次分别为补虚药(20味,占14.0%)和利水渗湿药(18味,占12.6%);48味高频次使用中药中,最常见的3类中药分别为清热药(21味,占43.8%)、健脾和胃药(8味,占16.7%)和利水渗湿药(7味,占14.6%),见表3。

表3 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中药的功能分布Tab 3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non-severe COVID-19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2.4 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不同功能中药的频次数分布

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的143味中药中,清热药的使用频次数高达1 392次,超过居第2位的利水渗湿药和居第3位的补虚药的频次数之和;48味高频次使用中药中,使用频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中药与所有143味中药的排序结果一致,见表4。

表4 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使用不同功能中药的频次数分布Tab 4 Distribution of frequen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different with functions for non-severe COVID-19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8]中首次出现中医治疗部分,认为COVID-19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具体方案进行辨证论治。国家卫生健康委及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关部门认为,该病的病位在肺,广东省、河北省认为病位由表及里,多遵从“上中下三焦”和“卫气营血”传变规律进行传变。国家卫生健康委及8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相关部门认为,该病的病因为感受疫疠之气所致,广东省、甘肃省认为病因为温热毒邪或疫毒所致,河北省认为湿浊疫毒为主要病因,北京市认为温热夹湿致肺失宣降、肺气壅闭导致疾病发生[9]。仝小林院士在武汉市多家定点医院病房、急诊留观和发热门诊等地实地走访并观察诊治大量患者的基础上,总结出武汉市COVID-19患者为“寒湿疫”的学术观点[10]。名老中医专家柴瑞霭的课题组也得出了同样的结果,并拟定出了“寒湿疫”的分期治疗原则[11];并且提到,由于COVID-19在中医角度属于“疫病”,故除传染性高外其病情变化亦快,其中第一项为化热,故患者往往表现出“热象”。结合我院COVID-19患者使用的药品中以清热药和利水渗湿药的使用频次数较高,表明虽然由于地域、人群体质和病因有所不同,但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多表现为热、湿。

根据地域和临床症状的不同,病因的判断也有所不同。因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12]中并没有限定病位,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具体方案进行辨证论治,以根据不同区域的不同病情进行对症治疗。此外,该版指南也首次推荐清肺排毒汤作为COVID-19的治疗方,临床结果表明,与单纯使用抗病毒药比较,清肺排毒汤加减方联合抗病毒药治疗能显著缩短COVID-19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及肺部CT好转时间[13]。根据网络药理学方法的研究结果,麻杏石甘汤可通过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抗疟和抗肺损伤等多靶点、多通路发挥治疗作用[14]。清肺排毒汤的主要功用为发汗解表、清热解毒、散寒止痛、宣畅肺气和止咳平喘等[15],与我院以清热为主,祛湿、补虚和平喘为辅的治疗具有一致性。

对清肺排毒汤进行拆方发现,该方主要由麻黄汤、大青龙汤、麻杏石甘汤和射干麻黄汤加减而成,共21味中药。其中9味中药为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高频次使用的中药,包括我院使用频次数排序居前5味的黄芩、茯苓、甘草(清肺排毒汤中为炙甘草)、陈皮和白术。根据辨证论治的中医理论,往来寒热可用小柴胡汤,喘而发热可用麻杏石甘汤,咳而上气、咽痛可用射干麻黄汤,发热、乏力肢重可用五苓散[16]。表明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往来寒热、喘而发热和乏力肢重为主,故我院在高频率使用黄芩、连翘和赤芍等清热药之余,亦使用茯苓、薏苡仁等利水渗湿药以及党参、太子参和黄芪等补虚药联合治疗。

研究结果认为,COVID-19病位为上焦肺系、中焦脾胃,后危及上焦心包、下焦肾元[17]。故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肺系及脾胃系,病位在肺与脾,可以从“肺脾同治”理论出发,进行COVID-19的治疗[18]。这与我院处方中使用归肺经和脾经为主中药的趋势相吻合,表明我院的处方对于治疗COVID-19具有参考价值。

截止至2月15日,我院COVID-19患者的治疗中,中医药参与率高达91.6%,其中中药饮片处方率为63.3%[19]。根据2020年2月24日的报道显示,上海市335例确诊患者中,出院率接近78%[20]。我院作为上海市COVID-19患者定点接受单位,专家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21]的中医诊疗部分也契合了我院中西医并用治疗COVID-19的措施。

综上所述,根据临床用药可以推断,我院非重症COVID-19患者的主要病位在肺、脾和胃。目前的治疗以清热结合利水渗湿为主,并辅以健脾和胃、止咳平喘和补虚,以缓解患者症状、调节身体状态。本研究得到的用药规律可作为用药参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等相关疾病提供资料。并且,由于患者使用清热药、利水渗湿药以外的其他中药种类繁多,各不相同,体现了中药处方“一人一方”的概念,提示应按照个人体质和病因、症状来选择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才能最大程度发挥治疗作用。

猜你喜欢

病位中药饮片处方
人间处方
浅谈中药饮片储存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养护方法
中药饮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
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举偶
中医对痛风的认识
消渴病合并抑郁症之病位探析
某三级中医院小包装中药饮片使用情况分析
处方
鉴别中药饮片真伪的重要性及相关方法
祝您健康处方(8)烧心、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