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中英语教学与素质培养

2020-10-23范万树

读与写·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素质教育英语教学语言

范万树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20)20-0144-01

世纪之交,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改革力度最大、国家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次课程改革,涉及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资源的开发、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正式出版与发行,拉开了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的序幕,在新课改中,人们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外语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外语工具,而是为了使他们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外语教育符合信息时代的需求,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有利于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品格和意志。

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個方面:一是其作为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而具有的实用价值;二是其作为构成人类文化的最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本质价值。我们的英语教育活动必须是围绕这个基本价值两个方面来进行。

然而单纯地以应试为目的而产生诸多弊端的应试教育,认为教育价值的终端判断标准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老师和学校教育的唯一标准。现在看来至少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弊端。

1.存在的弊端

1.1 忽视全体学生的发展。应试教育着眼于选拔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学生。这种选拔又以现行的高考成绩为主要依据,它忽视了英语教学应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加之在选拔考试中由于条件所限,考试方式一直都是被动一维的,而不是双向互动的,以致在6-9年不等的英语教育中,学生只注重书面理解,有相当部分的学生难以具备口头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有违于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实用价值。这种差异按理在语言学习中是不应存在的,因为我们知道即使是文盲,在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并没有多大困难。

1.2 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应试教育用分数作为唯一尺度来要求和评价学生,也用分数要求和评价学校与教师。高考恢复以后,尽管英语教材几度变更,但最根本的考试制度没有多大变化,仅局限于题型变化而已。教学程序化,教师带领学生机械性地反复操练必考题型。学生由于其性格、兴趣、爱好不同而反映在语言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不能得到有效的挖掘。其实语言的学习应该是随心所欲、因人而异的,正如一个雄辩家不一定能写出长篇巨著,而一个小说家也不一定能言善辩一样。

1.3 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应试教育以选拔教育为目的,又以考试作为选拔的手段,结果是导致教师最关心的只是分数,为了夺取高分,不惜开展题海战术,把联系性极广的语言切割成孤立分散的语言点,偏题难题只有从词典里去找答案,即使是英美人士也不见得能完全掌握,造成语言素养的片面性,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提高,同时,教师在教学中不去探讨语言素材的深刻内涵,同样也会造成学生的道德、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素质发展的缺陷,影响整体素质的提高。

2.解决的方法

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的双边活动中必须在以下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2.1 重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人的思想道德是指个人在接受一定社会行为准则之后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和特征,而且这些心理品质和特征常表现在行为上,即道德的反映。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从心理情感维度分析教材,恰当地把握语言材料中感情意义,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情感。

2.2 重视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技发展的时代,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许多由科学衍生出来的新文化如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网络世界等不断涌现,时代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此中学生应具备的科学文化素质不仅包括知识,而且还应包括获取知识的方法。换言之,学校教育应既教知识又教方法,且更重要的是方法,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涵盖了所有学科,孤立地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英语教学必须要与科学文化结合起来。现行教材十分注重这一点,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语言学习与科学文化相结合。

2.3 重视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人们常常看到一些智商并不低的人却难有作为与社会,学生中心理障碍患者也呈上升趋势。他们要么孤芳自赏,不愿与他人交流,要么自暴自弃,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开发,而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方面。英语教学在训练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1)教师可根据有声语言这一特性,采取开放式教学,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或简或繁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使学生在学习中相互沟通。(2)充分选用教材中有关方面的素材。(3)改革考试方法,建立规范的口试制度。(4)所有教师都应该做到的,既要贴近学生,与学生实现心理认同。

2.4 重视创新精神素质教育。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在教育教学中创新是指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影响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其具有积极探求、勇于开拓的心理取向和精神状态,能够善于发现问题,积极主动接受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努力探索其中的基本规律,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必要的基础。创新精神体现在思维模式上,具有独创性、发散性、变通性、重组性、迁移性、逆向性和质疑性。这些都有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极力诱导和培养。

总之,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学习过程始终离不开思维和情感。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是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语言不是为了记忆一些语法规则和词汇,而是要能够运用语言去进行交际,进行创造。为此,英语教师要认真学习英语新课标,摸索创新英语教学法。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杭宝桐:《中学英语教与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版。

[3] 《英语课本》,新目标人教版初中教材2013版。

猜你喜欢

素质教育英语教学语言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我有我语言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