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文化何以在中国落地生根

2020-10-23瞿骏

新传奇 2020年38期
关键词:救国观念马克思主义

瞿骏

红色文化正是从1917年开始兴起,之后成为席卷全国的“大风”。这股“大风”标志着全新时代的到来。有些人对红色文化存在错误印象,总觉得它有点儿古板。其实,红色文化既不是古板的,亦不是僵化的,它初起时的典型特征就是时尚。

中国智慧历来重视风俗、风气和风教。这些“风”似虚却实,无处不在,影响深入肌理。它们一方面塑造国家与社会的基本结构,另一方面也会成为时代转折与群体心理变迁的标识。

红色文化正是从1917年开始兴起,之后成为席卷全国的“大风”。这股“大风”标志着全新时代的到来。有些人对红色文化存在错误印象,总觉得它有点儿古板。其实,红色文化既不是古板的,亦不是僵化的,它初起时的典型特征就是时尚。

这里的“时尚”不是指一般意义的时髦与群趋,而是指相比当时别的文化,红色文化具有理论内涵和实践指导的先进性,却又不是曲高和寡的,而是充分符合时代潮流、引领思想走向,进而得以获得许多人的支持、认同与信仰。

社会主义“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

1840年后,中国被枪炮、鸦片拖入帝国主义世界体系之中,屡遭侵略,备受屈辱。屈辱触动反思,沉沦激发觉醒。甲午战争后20余年,各种救国思路和实践层出不穷,如变法救国、立宪救国、法政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等。这些救国思路和实践,为之后红色文化的传播作了铺垫,是中华民族从沉沦到复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但是,这些思路和实践也存在重大的结构性缺陷,即对那个以帝国主义国家为绝对主导的,以战争、侵略、殖民、掠夺为基本特征的世界秩序没有根本反思,遑论重构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由于对这一基本前提的忽略,导致那些救国者再如何强调富强,也仅是少数人的富强,而和中国大多数人无关,甚至要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富强为代价。

如何才能真正救国?如何才能改变旧世界的不公秩序?反思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比如,瞿秋白说:“世界人类的文化至欧洲大战而大破裂,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毒症暴露,以后的发展若不改趋向,非走到绝地不可。”这番话表明,列强瓜分世界的厮咬血斗,进一步刺激有识之士在全球大视野里考虑中国问题、厘清中国道路。

当时,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在考虑和厘清后找到的答案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援引与追求。因为马克思主义天然具有全球性,也天然关注大多数人,提供了建构新世界秩序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1920年,毛泽东提出“改造中国与世界”。这一双重改造秉持的就是世界主义。它不是旧世界里列强的霸凌主义,而是“四海同胞主义”,是愿意自己好也愿意别人好的主义,也就是社会主义。

由此,先进的红色文化不断重塑时代风气,不断促成许多知识分子心理上的转折。

一批批“90后”和“00后”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先进时尚的红色文化吸引着中国人,其中的主力无疑是当时的年轻一代。

一批批年轻人从乡村、市镇来到省城、都市,一批批年轻人在学校和城市公共空间里交汇群聚,一批批年轻人在资讯最为流动、思想最为活跃的地方与红色文化接触。

红色文化的传播推動中国青年进入各种各样的组织,尤其是与革命相关的组织,并成为组织里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人员构成就是如此。

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有13人,平均年龄28岁。1922年,中国共产党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兼上海区执行委员会成立,委员、候补委员16人,平均年龄26岁。1922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12人,平均年龄23岁。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些人大多是当时的“90后”“00后”。

以上数字和比例都说明,红色文化对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在红色文化的召唤下,这些年轻人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与后备队。由此,初步塑造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风貌。

传统“天下”观念与舶来的马克思主义相连相通

从中华传统文明来说,其中确有不少元素可以与舶来的马克思主义相连相通。目前,最需厘清的是“天下”观念与马克思主义的联系。

20世纪之前,在中国人的观念世界里,“天下”占据中心位置。人们经常将“天下”与帝王统治联系,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类。其实,“天下”有政治概念的内涵,有地理概念的内涵,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文化概念。

正所谓,“进于中国则中国之”。由于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所以“天下”观念不是落实于帝王,而是落实于苍生。这一点最明显地表现在明末清初杰出思想家顾炎武对“亡国”与“亡天下”的辨析中。在顾炎武看来,“亡国”(改朝换代)是肉食者(君臣)考虑的事;“亡天下”是“匹夫与有责焉”。一旦“亡天下”,文化消逝,仁义充塞,将产生“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的局面。所以,“天下”的着眼点是人,是天下苍生。

如果理解了“天下”落实在苍生,也就能理解它为何能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可发展于一国,但绝不局限于一国。它是全球的,属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劳苦大众。“天下”观念也是如此,发展于中国,但不局限于一国、一族。所谓家国天下,从其顺序就能看出一方面互相联系,另一方面彼此递进。

“天下”在价值层级上高于国家,并作为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系于普遍民生,关乎全人类。在这个意义上说,红色文化在中国的落地几无窒碍,“天下”观念已成为中国人接受红色文化的既存状态。由此,中华传统文明与外来主义相连相通,红色文化在中国落地扎根,且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解放日报》2020.9.15)

猜你喜欢

救国观念马克思主义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柬埔寨主要反对党被解散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常人等
听谎有瘾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