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8个方法拍出别样树林

2020-10-23朱静妹

大众摄影 2020年9期
关键词:立体感焦段层次感

朱静妹

天气——营造氛围

通常情况下,风光摄影是“靠天吃饭”的。火烧云自然是最受摄影人喜爱的天气条件,但是由于构图的原因,树林这种题材通常画面中少有天空,因此,漫天红云发挥不出它的优势。

雾和雪这两种天气特别适合营造氛围,不但可以创造出安详、宁静的意境,还有助于掩盖杂乱的细节,起到简化画面的作用。

有雾的清晨出现丁达尔现象的概率也很高,当太阳升起后,在林中会看到一道道光柱从枝叶间倾斜而下,这种现象就是丁达尔现象。

《暖冬》拍摄于冬日清晨,透过薄雾,光线投射在林间,平添了一缕温情,光影的到来令画面瞬间生动了起来。

光线——塑造层次感

摄影是用光的艺术,光色之韵会为画面带来点睛一笔,还可以渲染艺术效果。表现树林的立体感、层次感和质感都离不开光线的作用。

侧逆光光源与相机的拍摄方向成钝角、夹角关系,侧逆光非常有助于塑造画面的层次感和物体的立体感。

光线条件不同,照片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异。自然光线条件是不可控的,但是懂得合理利用则会有助于主题的表达,使作品跃上一个层次。

顺光光线与镜头同一方向,物体受光均匀,细节完整,真实客观地还原场景,但画面平淡,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然而,当太阳刚刚升起时,光线从地平线上方照射到林中,特别适合表现树木的线条感。此图就是顺光条件拍摄,后期转换成单色调以突出线条。

散射光散射光的特征是被摄体没有明显的光影对比,景物反差小,立体感不强,适合表现空间透视感。由于光线效果平淡柔和,特别有助于呈现静谧的氛围。

逆光光线与镜头方向相反,画面明暗反差大,前景与背景对比强烈,物体边缘有轮廓光。善用逆光可以营造出有特殊魅力的视觉效果,一些人眼难以察觉的光感气氛均可以在逆光下拍摄到。拍摄时应注意控制镜头眩光。

非常规视角的运用

置身于林中,不妨抬头望望天,低头看看地,通过这些非常规视角,你会发现不一样的景致。

仰拍:以干净的天空为背景,避免干扰,可以更好地突出被摄主体,更好地表现树枝的形态。

俯拍:拍摄树木在水潭中的倒影、在地面上的影子等,可以表现倒影的丰富细节以及错落有致的纹理。构图时可以考虑舍弃周边景物,让影子充满整个画面,更有利于主体的突出。

航拍:无人机给风光摄影增加了一个维度,令我们有机会以“上帝视角”看世界。航拍之前要用相关APP查询所在地区是否可以使用无人机,同时也要注意风速和风向,如遇大风不要贸然起飞,以免无人机发生意外。

焦段——大景和小景

拍摄树林可以通过不同的焦段来打造不同的畫面效果,例如用广角拍摄整片树林,而用长焦则可以呈现树林的压缩感。

利用“突变”增加亮点

突变是平面构成的主要美学原理之一,是指在重复和同类的元素中,突然出现一个异类,或者出现很大变化,与其他内容形成了对比。既可以是形态不同,也可以是色彩不同。

突变的元素通常很有趣,会非常有效地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这个点上。

发现规律线条

长焦效果:70-200mm焦段拍摄,呈现出树干之间紧密的压缩感。

广角效果:16-35mm广角端拍摄,表现出高大挺拔的整片树林全貌。

俯拍树木在水潭中的倒影,漂浮于水面的缤纷落英为画面带来浪漫柔美的气息,后期处理成画意效果。

利用“突变”这个技巧,在整片树林中发现不一样的形态和色彩。后期处理时对这一“突变”进行了突出和强化。

用长焦镜头捕捉局部有规律的图案。虽然是白天拍摄,但多云的天气令光线非常柔和。后期调整白平衡呈现冷色调,统一色彩更突出表现树林的纹理。

大自然中一些排列规律的点线面组合非常有趣,捕捉这种规律性的排列,是拍摄小景的常用手法之一。重点是如何在杂乱无章的环境中发现这些节奏和律动,这非常考验拍摄者的观察力。

抽象画面

有时我们会遇到非常杂乱的拍摄场景,无论怎么取景,都不能避开干扰画面的杂物。遇到这类情况时,可以尝试用长焦镜头,拍摄有特色的局部,化繁为简表现抽象画面。

这种表现方式不一定有具象的主体,但要有吸引眼球的亮点,例如特别的纹理或跳跃的色彩等。

树林小景

在林中细心观察,除了挺拔的树木,你会发现一些特别的图案和纹理,斑驳的树皮、树干的图案、凋零的树叶都是值得拍摄的题材。

猜你喜欢

立体感焦段层次感
妙手生画
难得的透明感与立体感 0.66英寸UHD 4K芯片与高亮度激光的结合 Optoma(奥图码)EL500K
相机还原一个真实的世界
你需要怎样的微距镜头?
空间立体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培养方法浅析
标准镜头“常规”焦段比你想象的强大
简单的层次感
教出说明文的“立体感”——从于漪老师《晋祠》一课的经典性与现实意义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