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2020-10-23宋德发

教师·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育研究实践性范式

摘 要:黎利云博士近著《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从理论和实践层面,致力研究张楚廷先生创立的“五I”课程哲学思想。该书既体现了学术著作应有的“思辨性”,又体现了教育学著作中不多见的“体验性”和“文学性”,还体现了教育学著作的读者们特别期待的“实践性”。该著作开拓了一种新的教育学研究范式,值得教育研究者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教育研究;范式;黎利云;《吾爱教学》;实践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0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102-02

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黎利云博士的近著《吾爱教学——张楚廷“五I”课程哲学的理论与践行》(下文简称《吾爱教学》),于2019年6月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该著作是对张楚廷研究的拓展,是对当代著名教育家个案研究的补充,是对课程理论研究的延伸。同时,该著作融思辨性、体验性、实践性、文学性于一体的学术品格,开拓了教育研究的一种新范式。

一、思辨性

《吾爱教学》以张楚廷教授创立的“五I”课程哲学思想为研究对象。张楚廷先生在2003年出版的《课程与教学哲学》著作中指出:“五I”指的是信息(Information)、兴趣(Interest)、质疑(Inquiry)、直觉(Intuition)、智慧(Intelligence)。课程应当给学生“五I”,或者说“五I”构成课程。“五I”既是五个概念,更是五组范畴,还包含了五个以上的命题。张楚廷先生在其相关论文中明确指出:信息宽于知识,兴趣先于意志,质疑贵于聆听,直觉重于逻辑,智慧高于聪明。

张楚廷先生是一位教育思想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家。应该说,他所有的教育思想都是有内在的、隐含的体系的。但由于他喜欢用散文、随笔的方式书写教育思想,这导致他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又分散在论著的篇章和段落中,给人以缺乏体系的错觉。张楚廷先生将自己的写作方式称为“思想的流淌”。“思想的流淌”注重“流淌”,并不太追求传统学术论著的格式和规范。这种自由随性的“流淌式写作”,实际上有利于拓展和发展论著的读者群,有利于教育思想的传播。

“流淌式写作”体现了张楚廷先生的学术个性,但在学术界,这种写作方式并不是主流,更不是年轻学者所能轻易掌控和把握的。黎利云博士作为一名青年学者,他还遵照传统学术的“规矩”,老老实实地用“通用”的方式创作学术著作。这样做,恰恰起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将张楚廷先生分散在论著中各个地方的“五I”课程哲学思想加以更系统地梳理、归纳和提炼,从而让原本内在的、隐含的“五I”课程哲学变得更加外在和明确。

《吾爱教学》中的第二章“吾I的基本内涵”,第三章“五I的理论特质”,第四章“五I的教育价值”,第五章“五I的生成渊源”和第六章“五I的国际比较”,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传统学术方面所具备的比较深厚的功力。作者利用了一种层层推进、步步深入的写作方式,既让著作还原和拓展了“五I”课程哲学思想,也用自己的方式重新建构了一个传统学术版的“五I”课程哲学思想。

二、体验性

由于教育活动本身是体验性的,因此对教育活动进行了提升的教育研究,多少要保留这种体验性,否则就变成了从概念到概念、从范畴到范畴、从理论到理论、从抽象到抽象的逻辑游戏。《吾爱教学》第二个鲜明的特征正是拥有教育学著作通常缺乏的“体验性”。“体验性”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张楚廷先生的论著本身就具有突出的体验性。作为教师,张楚廷已经站了60年讲台,上了至少31门课,而且特别会上课。作为校领导,张楚廷主政湖南师范大学18年、主政湖南涉外经济学院12年,将校长当成了哲学家和艺术家。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积累的丰富体验,帮助张楚廷将论著写得更加生动、鲜活和接地气,或者说帮助张楚廷用学术的风花雪月烹饪出了人间的烟火。因此,仅仅用传统的学术范式应该很难发现和呈现张楚廷独特的学术个性。黎利云博士,恰好善于用张楚廷的方式研究张楚廷。

二是黎利云博士一直是一位一线教师,做过中小学的代课教师,做过十多年的高校教师,自身拥有丰富的教育体验。黎利云博士是文学学士、管理学硕士,也是科班出身的教育学博士,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教师。他长期站在学校讲台,对如何教学、什么是課程等问题,有着最直接、最直观的体验。由于张楚廷先生的“五I”课程哲学思想源于教学体验,因此研究“五I”课程哲学思想时,黎利云博士自然要充分动用和结合自己的教学体验。可以说,《吾爱教学》不仅从学术上激活了张楚廷的“五I”课程哲学思想,而且借助这种学术上的激活,反过来激活了自己现实中的“五I”课程哲学思想。

三、文学性

张楚廷先生有一句“名言”:“我就有过不少散文式的著述,甚至有诗歌的形式。谁规定过只能用一种格式写论文?”的确,就像我们表达爱国的情感,当大部分人都用民族唱法的时候,有些人唱段摇滚又有何不可?遗憾的是,教育研究和其他领域的研究一样,主流学界只推崇学术的“民族唱法”,冷落甚至歧视学术的“摇滚唱法”,这反过来也导致学术表达的同质化,进而导致教育研究的论著千篇一律,艰涩和枯燥成为常态。难能可贵的是,黎利云博士作为“正宗”的教育学博士,在深受严格与刻板的学术训练的同时,依然保留着骨子里的那份灵动、野性和潇洒,而这恰恰是《吾爱教学》文学性的根源。

《吾爱教学》的文学性首先体现在文字的诗意。黎利云博士的文学学士身份在这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比较深厚的文学素养让他的文字表达轻松自如、潇洒如风,不仅避免了学术论著不堪卒读的尴尬,而且让学术论著变成了诗意盎然的美文,比如这段论述:“要增长知识,而且是更广阔的知识;要培养理性,更要发展兴趣;要重视逻辑,但更应珍惜直觉,还需要发展直觉能力;要注意聆听,但更宝贵的是学会质疑;要学会聪明,但更需要比聪明还聪明的智慧。”可谓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确让读者获得了高级的美学体验。

《吾爱教学》的文学性其次体现在鲜明的叙事性。黎利云将讲故事的手法巧妙地融入写作之中,让学术论著变得生动有趣。叙事是文学的根本属性之一,借鉴叙事而展开的教育学研究,更注重现场、实录、体验和感想,对一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帮助。遗憾的是,教育的叙事研究在更注重理论、范畴的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地位并不高,这也是高等教育论著脱离“群众”的原因之一。而《吾爱教学》大胆和自然地借鉴文学的叙事手法,极大地增强了学术论著的文学性。尤其在第八章“吐鲁番的五I实践”和第九章“黎利云的五I实践”部分,以叙事性为标志的文学性体现得尤为充分。比如,他用“五I”理论指导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骑单车,一个多小时学生就学会了,学生还写了作文《五I教我骑单车》。接下来便是对这个学生未来的叙事:“2018年6月,他以足球特长生考入湖南省示范性高中——衡阳市第八中学,并顺利入选衡阳市代表队,备战湖南省第十三届省运会。”

总之,文学性让《吾爱教学》获得了一种自成一家的语言风格。诚如张楚廷先生所言,文字不是思想的外壳,而是思想本身:“实际上,语言即生活,语言即人生。语言的充实就是生活的充实;语言的丰富就是人生的丰富;语言的力量就是人的力量;语言的发展正是人的发展;语言的神奇正是人的神奇;语言的美妙正是人生的灿烂而美妙。语言是与思维同在的,并且语言让思维更活跃、更有效。思维是活生生的,语言也是活生生的。人不是工具,语言焉能是一根拐杖?语言岂止是一件工具?语言是实实在在的,它岂止是一层外壳?语言在很大程度上是思维本身,它豈止是思维的外壳?”也就是说,《吾爱教学》为文学性的实质就是作者生活的创造性、思想的独特性和思维方式的创造性。

四、实践性

教育学著作脱离教育实践,不能指导教育实践,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状。而《吾爱教学》不然。张楚廷的“五I”课程哲学思想本身就不是来自书本,更不是来自空想,而是来自实实在在的教学实践,是对教学实践的提升,是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所做的理论性回答。而黎利云博士一线教师的身份也决定了他之所以能如此动心、动情地研究这样的问题,不只是理论建构的需要,更是指导实践的渴望。

《吾爱教学》中的第七章“张楚廷的五I实践”,展示的正是张楚廷本人如何将“五I”教育哲学思想有效付诸实践的。第八章“吐鲁番的五I实践”展示的正是吐鲁番的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五I”教育哲学思想有效付诸实践的。“五I”产生在教育领域,但被相关人士灵活应用到了旅游管理等部门。正是所谓“墙内种树墙外开花”。“在陈书国等人的推动下,吐鲁番市将教育与‘五I结合、将旅游与教育“联姻”,使该地的教育、旅游、经济社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第九章“黎利云的五I实践”展示的正是作者本人如何将“五I”教育哲学思想有效付诸实践的。应该说,这三章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五I”教育哲学思想如何借助“体验性”的中介,实现了“思辨性”和“实践性”的双向建构。可以说,突出的“实践性”,让《吾爱教学》不仅适合专门的教育研究者阅读,也适合在一线直接为学生上课的教师阅读。应该说,同时适合这两类读者群阅读的教育学著作并不多见。

五、结语

总之,“思辨性”“体验性”“文学性”“实践性”的四位一体,让《吾爱教学》成了一部既有耐读性又有可读性的教育学著作。我们阅读这样的教育学著作,获得了教学理论上的明显提升,获得了教学体验上的强烈共鸣,获得了审美体验上的美好记忆,还获得了教学实践上的有力指导。很显然,这样的教育学论著还可以有更多,这样的写作范式值得进一步的延伸和拓展。

参考文献:

[1]张楚廷.课程与教学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彭道林,张楚廷.“五I”课程观再释读[J].课程·教材·教法,2013(9):11-16.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 2016 年度省级重点资助课题“张楚廷‘隐性课程思想研究”(XJK016AGD0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宋德发(1979—),男,安徽庐江人,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较文学、高等教育学。

猜你喜欢

教育研究实践性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探析
民族舞蹈的研究前沿与热点的对比分析
网络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微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实践性:音乐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何与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