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曲霉毒素B1 胶体碳检测卡的研制*

2020-10-23陈笑迎吴金灿贾晓钰

粮食加工 2020年6期
关键词:黄曲霉单克隆胶体

张 伟,陈笑迎,吴金灿,贾晓钰,王 鑫

(1.河北农业大学理工学院,河北 沧州 061100;2.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天津 300450)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主要分子型包含B1,B2,M1,M2,G1,G2 等,是已知化学物质中致癌、致畸、致突变最强的一类物质[1-2]。黄曲霉毒素B1(AFB1)以毒性和致癌性最强作为黄曲霉毒素的代表物,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粮油及其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严重[3-4]。黄曲霉毒素B1 的急性毒性是氰化钾的10 倍,砒霜的68 倍,慢性毒性可诱发癌变,致癌能力为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比二甲基偶氨苯高900 倍[4]。

目前检测食品和饲料中AFB1 含量的方法可以概括为三类:生物鉴定法、仪器分析法和免疫层析法[5]。生物鉴定法是通过生物体实验来验证样品的毒性部位和毒性机理,为判断AFB1 是否存在提供佐证。但生物鉴定法的专一性不强,灵敏度较低,一般只能作为化学分析方法的证实试验。而且,此方法的费用较高,所需时间较长,也需要有特殊的操作技巧。仪器分析法多用薄层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检测AFB1[4],测定结果准确,所以应用也比较广泛,但缺点是所需的仪器设备多,操作繁琐,所需时间长[5]。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固相标记免疫测定技术,其中以固定有检测线和质控线的条状纤维层析材料(硝酸纤维素膜)为固定相,以测试液为流动相。原理是将标记抗体固定于硝酸纤维素(NC)膜上,检测时利用毛细管作用,样品沿膜向前移动,当移动至固定有标记抗体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在检测区域显示一定的颜色[6-8],从而实现特异性的免疫诊断。免疫层析法独有的特点是单份测定、方便快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结果准确,不需要大型仪器设备、几分钟内就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实验结果,并且能够保存,因此也越来越受到相关领域的关注[9-11]。

利用免疫层析技术竞争法的原理,在现有胶体金检测卡的基础上[12],用一种新的材料胶体碳代替胶体金,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免疫检测方法,研究影响其性能的各个条件,使胶体碳试纸条更灵敏,更具有实用价值和经济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纳米碳粉: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VC 底板、结合垫、吸水纸、样品垫、硝酸纤维膜:上海金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吐温-20: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黄曲霉毒素B1 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南京都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牛血清白蛋白(BSA):美国sigma 公司分装;羊抗鼠IgG、黄曲霉毒素B1 单克隆抗体: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设备及仪器

旋涡混合仪: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IODOT 点膜喷金仪:上海西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实研电炉有限公司;冷冻离心机:美国Thermo Electron;H-600 透射电镜:日本日立公司;超声仪器:上海生析超声波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胶体碳的制备

利用粒径为20 nm、30 nm 和50 nm 的碳粉分别制备浓度为0.02 g/L、0.05 g/L、0.10 g/L、0.20 g/L的胶体碳。方法:称取相应质量的碳粉溶解于超纯水中,超声至碳粉完全溶解,液体均匀。

1.3.2抗体的标记

需要确定加入的K2CO3和AFB1 单克隆抗体的最佳量。

AFB1 单克隆抗体的最佳标记量:试验采用氯化钠沉淀法确定AFB1 单克隆抗体的最佳标记量:分别取已准备好0.5 μg/mL 的AFB1 单克隆抗体0 μL、0.5 μL、1.0 μL、1.5 μL、2.0 μL 加入1 mL 胶体碳溶液中,3 h 后各加入0.1 mL 浓度为100 mg/mL氯化钠溶液,混匀后静置24 h。胶体碳容易发生沉聚,能保持胶体碳不发生沉聚的最小AFB1 单克隆抗体为最佳标记量[13-14]。

K2CO3最佳加入量的确定:取5 支离心管分别加1 mL 胶体碳,用1% 的K2CO3溶液调节pH 值至7.0[15],再分别加入0 μL、1 μL、2 μL、3 μL、4 μL K2CO3溶液,最后加入AFB1 单克隆抗体的最佳量,碳标抗体经浓缩在NC 膜上与抗原结合,通过胶体碳试纸条的出线情况来确定K2CO3的最佳用量。T线与C 线应都显色,T 线显色颜色比较深,C 线显色颜色比较浅。

1.3.3标记抗体的纯化

标记后的抗体以离心速度5 000 r/min,离心温度4 ℃,离心时间30 min,进行低温高速离心纯化。离心后将管底可以流动的黑色沉淀转移到另一个离心管中,再加入400~500 μL 的重悬工作液,充分混合,使胶体碳颗粒分布均匀,具体加入量视沉淀情况而定。其中重悬工作液为1%海藻糖(蛋白保护剂)、0.5%BSA(稳定剂)、0.1% 吐温-20(表面活性剂)的磷酸缓冲(PBS)溶液。

1.3.4结合垫的水化、封闭处理及喷碳

结合垫材料选用Ahlstrom8964 玻璃纤维膜,使用前要进行水化、封闭处理,其目的是减少标记后的抗体在结合垫上的残留。处理液为0.01 mol/L PBS缓冲液,内含1%BSA 和5%蔗糖。首先选择合适大小的结合垫条,然后放入结合垫处理液中充分浸湿,拿出,在37 ℃条件下的烘箱中干燥2 h,将重悬好的胶体碳用移液枪均匀地喷在处理好的结合垫上,使胶体碳能更好的吸附,再放入干燥箱中干燥约10 min 后拿出,观察试纸条的出线结果。

1.3.5检测线(T 线)抗原和质控线(C 线)羊抗鼠IgG最佳包被浓度的选择

T 线使用的抗原的黄曲霉毒素B1 牛血清白蛋白偶联物(AFB1-BSA),用碳酸盐缓冲(CBS)液将包被抗原稀释5 个梯度分别为0.05、0.10、0.15、0.20、0.30 mg/mL;同样用CBS 缓冲液将羊抗鼠IgG 分别做1:2、1:5、1:10、1:20、1:40 倍稀释,用稀释好的抗原和二抗在NC 膜上划线,两线相距5 mm,37 ℃干燥30 min,然后与处理好的胶体碳结合垫等材料组装成试剂条,用PBS 溶液点样,观察显色程度,C 线颜色不宜太深,否则检测样品时显色不明显,需产生足够强的显色信号同时不宜过浅,T 线选择显色较深的浓度,最后选择显色情况最好的浓度作为最佳包被浓度。

1.3.6试纸条的使用方法及结果判定

用滴管吸取待测样品在试纸条的样品垫处点样,点样量为2~3 滴,5~10 min 后观察显色情况。若是阴性结果(见图1 中a),则在检测区有两条黑色条带,T、C 线都显色;若是阳性结果(见图1 中b),则在检测区域有一条黑色条带,T 线不显色,C 线显色;若点样后,C 线不显色,结果都视为无效(见图1中c)。

图1 反应结果显示与判断示意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胶体碳粒径对试纸条的影响

通过观察胶体碳溶液的颜色和均匀度。良好的胶体碳溶液应该整体均匀,颜色为黑色或者较黑色稍浅,且在室温下放置几天后颜色、均匀度基本不变。若制备的胶体碳放置几天后底部出现沉淀,上层澄清或有漂浮物,表明制备的胶体碳不成功。由透射电镜图(图2)看出相同浓度的20、30、50 nm 的胶体碳粒径逐渐增大,粒径为50 nm 的胶体碳容易聚集在一起,所以在放置几天后易形成沉淀。而20、30 nm 的胶体碳相比较而言,30 nm 的分布更均匀,显示胶体碳颗粒的外部形态比较规则,大部分颗粒呈现均匀分散的圆形,有利于结合抗体的形成,同时有助于自身以及碳标抗体的稳定。

图2 不同粒径胶体碳的透射电镜图

2.2 AFB1 单克隆抗体最佳标记量的确定

根据氯化钠沉淀法,加入1.00 μL、0.50 μg/mL的AFB1 单克隆抗体时胶体碳溶液没有发生聚沉,而加入0 和0.50 μL 蛋白的胶体碳底部都产生了沉淀。在1.00 μL 的基础上再加10%,即1.10 μL 为最佳蛋白标记量。

2.3 K2CO3 最佳加入量的确定

胶体碳在加入相同浓度不同量的K2CO3溶液后,基本无变化。而碳标抗体经浓缩在NC 膜上与抗原结合后,结果显示加入1.0 μL K2CO3制成的AFB1 胶体碳试纸条显色最好(见图3)。

图3 碳酸钾最佳加入量的确定

2.4 T 线抗原和C 线羊抗鼠IgG 最佳包被浓度的选择

通过将稀释好的抗原和二抗与其它材料制成的试纸条的显色情况(见图4),可以看出,C 线显色情况最好的是3 号试纸条,即最佳二抗稀释倍数为1:10。对于T 线,1、2、3 号显色情况相差不多,相比之下,3 号检测线略微深一些,所以最佳抗原浓度为0.20 mg/mL。

图4 T 线抗原和C 线二抗最佳包被量的确定

3 试纸条的性能测试

3.1 性能测试实验

3.1.1灵敏度试验

采用梯度稀释的方法来检测灵敏度,用含AFB1 的竞争品质量浓度为1 ng/mL、2 ng/mL、3 ng/mL、5 ng/mL、10 ng/mL、20 ng/mL 的阴性PBS 点样于同一批试纸条,观察显色结果。

如图5 所示,ABF1 浓度2 ng/mL 时,T 线条带颜色很浅但没有完全消失,而ABF1 浓度为3 ng/mL时,肉眼观察T 线不显色C 线显色,所以该试纸条的检测限为3 ng/mL。为证明结果准确性,另外再做两批次试纸条和同样的梯度稀释,得到的结果相同。

图5 试纸条灵敏度测试结果

3.1.2特异性试验

试纸条的特异性通过检测AFB1 的结构类似物AFB2、AFG1、AFG2、AFM1 及赭曲霉毒素B、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来确定,检测3 次不同批次的试纸条。反应结果如图6 所示,与对照试纸条比较,可以发现试纸条检测AFG1、AFG2 的结果为阳性,而检测其它毒素结果都为阴性。所以结果说明该试纸条对黄曲霉毒素有良好的特异性[12]。

图6 试纸条特异性测试结果

3.1.3重复性试验

随机抽取20 条试纸条做阴性实验,结果显示C线均显示出黑色且颜色深度几乎无差别;但是有2条试纸条的T 线黑色较浅,其余18 条试纸条T 线显示出深黑色。再随机抽取20 条试纸条做阳性实验,结果显示T 线均不显现;C 线均显现黑色且颜色深度基本一致。由此可以判断试纸条的重复性为98%。

3.1.4稳定性试验

将试纸条分别放在4 ℃、室温37 ℃的条件下保存,一段时间后做阳性检测和阴性检测。为保证结果的准确性,所以要检测3 批试纸条。从阳性检测和阴性检测的结果来看,4 ℃、室温条件下保存一个月,37 ℃条件下保存7 天,试纸条均有效,但在37 ℃下保存长时间的试纸条条带颜色变浅。通常试纸条在37 ℃下保存1 d 相当于4 ℃下保存1.5 个月[13]。据此推算该试纸条在4 ℃下保存期至少为10 个月。

3.2 样本添加试验

对花生油进行AFB1 添加实验,添加浓度为0 ng/mL、1 ng/mL、2 ng/mL、3 ng/mL、5 ng/mL,添 加AFB1 后的样品分别用竞争ELISA 法和胶体碳试纸条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发现,ELISA法中除空白对照组为阴性外,添加组都为阳性。而使用试纸条检测时,添加浓度低于2 ng/mL 时为阴性;但添加量为2 ng/mL 时,T 线黑色较浅;当添加的浓度≥3 ng/mL 时,结果为阳性,试纸条的检测限虽不及ELISA,但足以检测AFB1 是否超标。

4 结论

使用现有的不同粒径的纳米碳粉制成不同浓度的胶体碳溶液,胶体碳标记AFB1 单克隆抗体经纯化后吸附于玻璃纤维素膜上,将T 线和C 线在NC膜上划好,干燥后与处理好的样品垫、有碳标抗体的结合垫、吸水纸组装成试纸条。

在进行试纸条的工艺优化时,发现胶体碳的最佳粒径为30 nm、最适浓度为0.20 g/L,0.1 mol/L 的碳酸钾溶液最佳用量为1.00 μL,浓度0.50 μg/mL的AFB1 单克隆抗体的最佳标记量为1.10 μL,检测线包被抗原最佳浓度0.20 mg/mL,质控线羊抗鼠IgG 稀释倍数为1:10,比较适合用于AFB1 胶体碳试纸条的制备。

通过检测AFB1 胶体碳免疫层析试纸条的各种性能,结果表明该试纸条的灵敏度为3 ng/mL,该试纸条对黄曲霉毒素有较好的特异性;在重复性试验中,重复性高达98%且没有出现假阴性的情况,在4℃条件下可保存至少10 个月。通过AFB1 胶体碳试纸条和ELISA 两种方法对样品进行加标试验可以发现,胶体碳试纸条的灵敏度不及ELISA,所以这也是免疫层析技术所要突破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了AFB1 胶体碳试纸条的研制方法,包括试纸条的原料选择、试纸条的组装、条件优化、性能测试等一系列步骤。得到一条比较合适AFB1 胶体碳试纸条的制备途径。并且制得的AFB1胶体碳试纸条可以快速准确的判断出食品中的AFB1 是否符合标准规定,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黄曲霉单克隆胶体
微纳橡胶沥青的胶体结构分析
黄曲霉侵染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天然胶体的水环境行为*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黄河水是胶体吗
孜然精油对产毒黄曲霉的抑制活性研究
抗HPV18 E6多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TSH受体单克隆抗体研究进展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