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辩论,美国大选的另一个战场

2020-10-22石留风

环球时报 2020-10-22
关键词:电视辩论尼克松肯尼迪

石留风

编者按: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拜登将于当地时间22日举行最后一场电视辩论。外界对特朗普此前在电视辩论中频繁插话的战术褒贬不一,因此他是否会在这次辩论中再出新招颇受关注。多年来,由于电视辩论的特殊性,美国总统候选人往往通过各种场外因素而非竞选政策来吸引选民,让“形式重于内容”的情况愈发严重。

“忽视灯光”令尼克松黯然落选

美国第一次总统选举电视辩论始于1960年。两名主角分别是曾两次担任副总统的资深政客尼克松和经验不足的参议员肯尼迪。原本这场辩论被认为“毫无悬念”,但电视辩论这种崭新问世的竞选方式,让缺乏准备的尼克松意外翻船。

在电视辩论直播之前,尼克松和肯尼迪的支持率基本相当。尼克松批评肯尼迪没有从政经验,无法解决美国面临的复杂挑战,而肯尼迪则反驳说自己可以给白宫注入新鲜血液和新的思维方式。不过对于现场辩论,外界之前普遍认为尼克松更有优势,因为他的丰富从政经验和对政策的了解,是肯尼迪难以企及的。

但肯尼迪抓住了电视辩论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场辩论在芝加哥CBS广播公司的WBBM 电视工作室举行。电视台为提高直播效果,特意调大舞台灯光,为让候选人看起来精神抖擞,还要求候选人站立辩论。肯尼迪事先了解到这一点,预料到灯光加强后,现场温度肯定升高,于是特意换了一身较薄的西服。他甚至还考虑到演播室的背景墙颜色,选择了对比更明显的深色西服。

而尼克松由于早些时候刚因脚伤入院,因此忽视了电视辩论的细节。他到达辩论现场时,不但没有化妆,而且还穿着一套正统的厚西服,甚至连胡子都没刮。电视台按照计划,打开所有照明灯,舞台被照得恍如白昼,导致现场温度骤升。结果穿着厚西服的尼克松在电视辩论中不停地拿手帕擦拭额头上的汗,长时间站立后,受伤的脚也开始隐隐作痛,他的表情变得难受起来。

在电视观众的眼里,尼克松连胡须也没有刮干净,形象十分邋遢,全程脸色苍白,额头汗水清晰可见,不停擦拭汗水的动作更显得十分紧张,甚至连表情也越来越痛苦,看起来十分疲惫。一场电视辩论下来,尼克松在观众心中就成了形象邋遢、上台紧张、表情疲惫的代言人;而肯尼迪则不同,年轻英俊、仪态潇洒,整场辩论神情自若、游刃有余。他微笑着充满自信,直接对着镜头讲话,就好像对正在电视上观看这场辩论的每个观众说话一样。两相对比之下,观众心中很快就有了判断。

其实这场辩论同时在广播和电视上播出。那些通过电台听取辩论过程的人对尼克松获胜充满信心,因为他的演讲非常有力,而且提出了许多值得注意的观点。但电视观众的感观却完全不同,他们更多是注意到尼克松不断擦拭额头、脸上表情茫然而虚弱。他的西装又恰好与辩论现场背景板撞色,显得身材矮小。由于听众人数远少于电视观众,因此这场辩论结束后,肯尼迪的支持率直线上升,而尼克松形象大损、支持率直线下跌。尽管在后续两场电视辩论中,尼克松为上电视做了装扮,显得比第一次辩论端庄得体很多,并依靠得力的口才赢得第二次和第三次辩论,但无奈首场辩论的观众人数远超其他场次,尼克松疲惫而虚弱的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肯尼迪最终笑到最后、入主白宫。

从政多年的尼克松万万想不到,自己会败在几个压根儿就没注意的问题上。可这事儿怨天怨地都没用,还是应该怨自己——细节决定成败,留给了他“最痛的领悟”。在败选后,痛定思痛的尼克松开始改进形象气质。到1968年再次参加总统竞选时,尼克松以一个充满亲和力的新形象,在电视上展现出一个优秀政治家的风范,帮助他成功登上总统宝座。而对于各国政治领袖而言,尼克松和肯尼迪的这场电视辩论也如同一道分水岭,使公众人物越发重视其外表和举止,他们开始聘请专业顾问向公众展示“完美的个人形象”。▲

里根上台得益于“辩论门”

由于电视辩论对选情的重要影响,使美国总统候选人不得不越发重视镜头前的表现,而有表演经验者自然大占便宜。1980年,希望能连任的总统卡特在大选中对阵共和党候选人罗纳德· 里根。里根在1937 年就成为好莱坞演员, 20世纪50 年代已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明星,直到1967 年才当选加州州长。在直播电视辩论之前,卡特与里根的民调数据基本上是势均力敌。

然而在电视辩论环节,多年的演艺生涯塑造了里根富有表演性的人格和精心打造的外部形象,而面对镜头的丰富经验,也使得里根在观众面前收放从容,被选民判断为可以赢得大多数的辩论。电视直播辩论后进行的民调显示,里根的支持率大幅度攀升,64%的民众愿意投里根的票,只有30%的人投卡特的票,里根由此顺利获胜。《纽约时报》评论道:“里根这次当选的胜利,多半要归功于他当年在屏幕上树立的正派形象。”

然而《时代周刊》记者劳伦斯·巴雷特在1983年爆料,最后一次电视辩论开始前,里根的助手窃取了卡特竞选团队为卡特准备的上千页内部资料,其中包括卡特应该如何进行抨击、反驳和采取何种辩论对策的详细计划。里根得到这些材料后如获至宝,还让自己的竞选助手托克曼扮演卡特的角色,反复同他进行辩论练习。由于里根已经“知己知彼”,又事先做了充分的演练准备,因而才在电视辩论中慷慨陈词、对答如流、占尽上风。这一事件的暴露,酿成俗称“辩论门”的公众丑闻。但里根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压制了相关调查,美国联邦调查局也仅给出数页无关痛痒的报告就草草宣布结案。

在1984年的选举中,已经83岁高龄的里根再次竞选,对阵民主党候选人蒙代尔。毕竟是年岁不饶人,里根甚至有时候在镜头前突然发蒙,忘记演讲词,有传言称,里根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无法胜任总统,让美国民众对他的健康和能力产生了巨大的怀疑。但在电视辩论时,里根巧妙地回答了这些质疑,并且说道:“我不会把年龄搞成这次大选中的问题,就像我不会因为政治原因,来批评我对手的年轻与经验不足”。这一金句引得全场掌声,就连对手蒙代尔也为他鼓掌。里根很好地利用电视平台证明了自己。

于是1984年的大选成为美国史上悬殊最大的一场选举。里根赢得50个州中49个州的选举人票,开始时意气风发的蒙代尔只拿下老家蒙大拿州一个州,险些被“剃光头”。这不得不让人感慨,那一年的美国总统大选,真是个“演员请就位”的年代。▲

猜你喜欢

电视辩论尼克松肯尼迪
能否胜出
25美分欠款
蒋介石气得骂了娘
电视辩论数次“颠覆”美国大选
肯尼迪情妇出书大爆风流事
尼克松的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