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与质量控制要点

2020-10-22陈发飞

医药前沿 2020年17期
关键词:色谱法液相药品

陈发飞

(珠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药品室 广东 珠海 519000)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再加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药品的关注度也明显增加,药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在药品安全管理中,药品检验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与药品质量的提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但是在药品检验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检验结果[1]。因此,本文对药品检验中结果偏离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所2019 年1—12 月的60 份药品样本为研究对象,其中化学药品24 份,占40.0%,中成药36 份,占60%。

1.2 方法

1.2.1 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主要指的是在190-800nm 波长范围内对物质的吸光度进行测定,可以对杂质进行鉴别,是检查和定量测定的一种方法。在检验的过程中,有以下2点需要注意:①先对参照溶液和试品溶液进行配制,然后运用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鉴定吸光度;②参照溶液的被测成分应该是供试品溶液的20%,二者的溶剂应该保持一致,从而对供试品溶液中的被测溶液浓度进行检测。

1.2.2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已知的有机化合物中,有80%可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和分离,并且这一方法条件温和,不会对样品造成破坏,尤其适用于热稳定性差、无法汽化挥发以及高沸点的生命物质和有机化合物。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仪器以紫外吸收检测器为主,色谱柱的填料一般为硅胶,在常温范围内维持柱温,并且注样量为5μ l。同时,在柱子中注入样品后,会有相应的色谱图出现,检验人员要认真记录,并且利用峰面积法对杂质的总量进行计算。

1.3 观察指标

先比较检测结构与期望值,然后再对药品的制剂和原料含量范围,并且对其是否在限定范围内进行判断。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中,22 份化学药品≤1.5%,占91.67%,33 份中成药品≤2.0%,占91.67%;而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验中,23 份化学药品≤1.5%,占95.83%,34 份中成药品≤2.0%,占94.44%,但是两种方法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见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验结果比较[n(%)]

3.讨论

3.1 影响药品检验结果偏离的原因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与期望值相比,两种检验方法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其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以下几点:①物料问题。比如储存药品条件不达标,在运输药品的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没有在标准环境下检验药品等,均会影响检验结果;②人为问题。在药品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作为唯一的一个执行者,其工作水平与检验结果密切相关。对于药品检验人员而言,一方面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灵活、熟练的运用这些技能。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检验人员因为自身原因,比如缺乏职业道德、技术不熟练以及知识匮乏等,无法胜任药品检验工作,从而使药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2];③设备问题。在进行药品检验时,如果设备出现质量问题、设备落后或设备不齐全,则会对药品检验的各个环节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出现结果偏离[3]。

3.2 质量控制措施

在药品检验工作中,为了确保检验质量,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1)检验前。抽样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要重视药品检验人员的技术培训,使其正确认识抽样环节,分类了解不同的检测项目,在抽样的过程中,确保样本的完整性,避免出现抽样不规范情况[4];(2)检验中。①加强检验标准的质量控制,即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检验标准,由专业人员负责维护与监督检验工作,并且将实际情况作为依据,及时对检验标准进行更新,使药品检验问题减少;②加强检验管理的质量控制。要严格控制检验药品,认真记录,处理不符合检验标准的药品,并且严格监督检验人员,对检验人员的操作进行规划,减少操作失误;(3)检验后:以书面形式呈现检验结果,要对报告书进行认真填写,一旦发现一些药品不合格,应该及时上报,并且避免对检验报告进行更改,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5]。

综上所述,在药品检验中,导致结果偏差的原因以人为和设备因素为主,应该加强质量控制,减少操作失误,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色谱法液相药品
是不是只有假冒伪劣药品才会有不良反应?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阿特拉津
药品采购 在探索中前行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谁赢谁输?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紫脲酸
药品集中采购将走向宽松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藻油中的DPA和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