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凝血激活分子检测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0-10-22黄骥斌

医药前沿 2020年17期
关键词:抗凝血酶白血病机体

黄骥斌

(成都迪安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6)

目前临床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是急性白血病,具有白血病细胞增生的特点,纤溶亢进、凝血功能等因素影响下,患者有出血等表现,未及时治疗甚至危及生命。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本病发生与抗凝、凝血等过程有关,机体发生抗凝及凝血等功能紊乱,增加白血病细胞的活动,诱导其局部增殖,引起疾病浸润、转移。朱理平[1]学者认为,影响急性白血病的重要因素是凝血功能紊乱,因此掌握机体凝血功能状态,行对症治疗能改善患者预后,达到远期疗效的目的,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研究分析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TAT、vWF、D-D 凝血激活分子检测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时段是2018 年1 月—2019 年11 月选择我所接收的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男女比例是38 ∶22,年龄23 ~72岁,均值是(47.58±7.65)岁;疾病类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31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9 例;出血程度:0 级有25 例,1 级有24 例,2 级有11 例;①纳入:经检查确诊符合《中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6 年版)》[2]中“急性白血病”者;意识清晰;②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认知、意识障碍者;另择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男女比例39∶21,年龄24~75岁,均值是(47.62±7.45)岁。①纳入:健康体检结果正常;意识清晰者;②排除:血糖、血压异常者;近期有服药史;精神障碍者;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采集标本 清晨空腹时,采集研究对象的肘正中部静脉血3m l 作为血液标本,在标本内加入枸缘酸钠129mmol/L 行抗凝操作,按照3000r/min 的速率行离心操作,持续10m i n,完成后分离血浆,放置于零下80 摄氏度的冰箱内保存,等待检测,尽量≤24h 内完成检测,提高疾病确诊率。

1.2.2 检测方法 全自血凝仪测定两组vWF、D-D 指标,双抗体免疫酶联反应体系,检测TAT 指标,试剂盒由美国ADL 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3]。

1.3 观察指标

测定两组vWF、D-D 及TAT 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结果显示,观察组vWF(196.85±7.84)%、D-D(453.21±15.64)ng/mL 及TAT(43.52±6.65)ng/mL 高于对照组(67.25±4.39)%、(42.08±3.25)ng/mL、(2.75±1.28)ng/mL,t=111.7229,46.6331,199.3600,P <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vWF、D-D 及TAT 水平()

表1 比较两组vWF、D-D 及TAT 水平()

组别 n vWF(%) TAT(ng/mL) D-D(ng/mL)观察组 60 196.85±7.84 43.52±6.65 453.21±15.64对照组 60 67.25±4.39 2.75±1.28 42.08±3.25 t 111.7229 46.6331 199.3600 P<0.01 <0.01 <0.01

3.讨论

部分研究结果表明[4],白血病属于高度异质的恶性血液疾病,据不完全统计,本病在我国≤35 岁的恶性肿瘤病死率中位居首位,具有骨髓、造血组织中白血病细胞异常增生的临床特点,浸润组织器官,诱导机体造血功能降低。有研究报道,白血病在发病期间,≥50%的群体具有出血、出血倾向,发病机制与凝血障碍有关,患病后机体受血小板数量下降、白血病细胞释放等因素影响,严重损害患者的血管壁,激活纤溶酶原,诱导机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因此早期检测患者的凝血指标,利于确诊疾病,效果显著。

本研究观察组vWF、D-D 及TAT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05(具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与郭翔等[5]文献报道结果接近,综上所述凝血标志物可直接反映体内的凝血情况,具体分析如下:①反映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主要标志物是vWF,经内皮细胞、巨核细胞合成并分泌,对机体凝血因子发挥辅助作用,凝血血小板,诱导机体形成血栓,因此可作为诊断本病的重要指标;②凝血酶、抗凝血酶结合形成TAT,病理学结果表明,大多数凝血酶原可转变成凝血酶,与抗凝血酶发挥中和作用,临床对凝血酶原水平行直接检测操作的难度较高,不利于确诊疾病,因此通过检测TAT 指标,直接反映机体内部的凝血状态;③交联纤维蛋白原讲解产生的物质即为D-D,对评估新鲜血栓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机体内凝血情况能综合评估,因此检测vWF、D-D 及TAT 水平能早期确诊疾病,为后期治疗提供参考数据,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急性白血病患者通过检测vWF、D-D 及TAT 水平能反映凝血、纤溶状态,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可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抗凝血酶白血病机体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肝硬化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及临床意义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血浆抗凝血酶Ⅲ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腹腔感染诊断和预后中的临床价值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