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0-22刘长地

医药前沿 2020年17期
关键词:肺泡呼吸衰竭呼吸机

刘长地

(冠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山东 冠县 252500)

呼吸衰竭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将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无创呼吸机治疗不需要使用镇静剂,不需要患者插管,同时保留了患者吞咽、饮食、生理性咳嗽等功能需求[1-2]。本文即择选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就无创呼吸机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我院收治的40 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20 例,男女比例11:9,年龄65~78,平均年龄(68.7±4.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病程(8.4±3.2)年;研究组患者20 例,男女比例1:1,年龄64~81,平均年龄(69.2±4.7)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均病程(8.9±3.6)年。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祛痰治疗等。

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机呼吸模式调整为(S/T),吸气压设定为8.0 ~20.0mmHg,呼气压设定为4.0 ~12.0mmHg,氧流量设定为5.0 ~8.0L/min,以上标准均可视患者情况调整。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长和周期,以患者病情好转为基准进行自适应调整[3-4]。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就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变化情况实施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结果,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指标对比表()

分组 n RR(次/分) HR(次/分) PaO2(mmHg) PaCO2(mmHg)研究组 20 20±2.1 77±12.4 84.2±13.3 44.2±11.8对照组 20 22±3.7 87±12.7 96.4±13.2 59.7±9.9 t 2.102 2.519 2.911 4.500 P 0.042 0.016 0.006 0.000

3.讨论

无创正压通气是不借助气管插管达到肺泡通气目的的一系列措施的统称,一般是指经鼻面罩正压通气。无创正压通气的应用较早,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在给予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前,患者应满足以下三点要求:第一患者要保持自主呼吸,具有清醒的神志,可以配合治疗;第二,患者应具备自主排痰的能力;第三,患者需耐受连接罩。随着医学事业和医学技术不断发展,临床治疗对呼吸生理的认识不断加深,呼吸机和连接装置也有了极大的完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技术的应用也更加的广泛。

呼吸衰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晚期患者中较为常见,此时患者可能由于营养不良、感染、电解质紊乱等原因出现通气功能障碍、气道阻塞等表现,从而由于肺泡换气功能障碍出现缺氧表现[5-7]。临床对此的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控制性吸氧治疗、抗感染治疗等,虽然可以缓解、恢复部分症状,但整体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8]。呼吸肌疲劳是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根本原因,而无创呼吸机治疗可通过构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帮助患者恢复通气,解决通气不良肺泡的进气问题[9-10]。具体来说,无创正压通气的主要作用和根本作用在于改善患者肺部通气,减少呼吸肌作用,进而达到纠正缺氧的目的。给予患者双水平持续正压通气,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定的吸气压力,克服气道阻力,改善肺泡通气情况,达到提高脉血PaO2水平,降低PaCO2水平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一定的外源性呼气正压,就可以确保呼气末气道处于开放状态,解决由于肺内气体陷闭导致的内源性呼气末正压问题,调节肺顺应性至正常水平,促进患者吸气负荷降低,进而确保更多的气体进入不良肺泡,改变不正常的气体分布。有效的通气还有利于增强患者肺泡和气道内压,这对于吸收肺泡及间质水肿渗液,优化机体弥散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另外,无创机械通气对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心率水平、以及循环系统的恢复,均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进一步提高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有效性,在实际应用中应坚持个体化原则,要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综合患者心肺功能基础、上气道阻塞程度、耐受性等因素,对通气参数尤其是压力进行科学调节,以确保分钟通气量、潮气量等指标处于适宜范围。科学的通气参数设定,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舒适性。一般来说,辅助通气压力在初期应保持较低的水平,在20min 左右逐渐调整到适宜的通气参数。为确保治疗效果,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尽早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在确保患者神志清醒、具有良好排痰能力的条件下,与患者进行积极的配合,提高治疗效果。

本组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其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等指标,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且改善程度要优于对照组,其中研究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4.2±11.8)mmHg,对照组患者为(59.7±9.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证明,科学给予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促进患者康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相关指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肺泡呼吸衰竭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呼吸衰竭》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