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骨科中骨折固定的临床方法对策探讨

2020-10-21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800王志沩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伤性髓内钢板

广州市花都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10800)王志沩

创伤性骨折多由外界暴力因素引起,对患者身心健康及正常生活均带来严重不良影响。根据患者病情及时为其提供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骨折愈合,从而改善预后。本研究选取所在社康医院收治的2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对两种内固定方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所选患者均为四肢骨折,符合手术治疗指征,且患者无意识障碍,能够正常与其进行交流。根据治疗方法分组,观察组(n=14)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56±3.25)岁。对照组(n=15)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1.53±3.27)岁。所有患者签署治疗同意书。两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所选取的29例创伤性骨折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相应总结。结合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组,观察组采用髓内钉固定疗法,对照组采用钢板内固定疗法。两组均根据病情,做好骨折位置复位处理。对四肢骨折位置行牵引,采用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方法,在X线透视的作用下将钢板或髓内钉置放在骨折端,及时对骨折位置进行相应调整。观察复位情况,满意者继续行后续处理,对伤口进行清创、缝合,术后做好抗菌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判断标准: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做好记录与统计。

1.4 数据统计 选用SPSS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对比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优良率(85.71%<86.67%)比较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附表。

附表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对比()

附表 两组患者其他指标对比()

组别 切口长度(cm)住院时间(d)愈合时间(周)观察组(n=14) 1.63±0.57 15.26±2.80 20.61±3.23对照组(n=15) 4.98±0.98 20.99±3.89 31.75±4.02 t 6.044 11.038 10.231 P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对于四肢骨折患者而言,在为其提供临床诊疗时,应根据患者病情,采取有效的固定方法,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轻肢体软组织损伤程度,为骨折愈合奠定基础。有学者[1]认为,应保证手术操作便利,手术用时可控,并在此基础上对术中出血量进行严格控制。此外,也应考虑到骨折固定方法的生物相容性,为术后护理提供便利。有文献[2]报道认为,内固定疗法比较容易导致术后感染,术中对软组织进行相应剥离,如不能开展精细化操作,则容易导致二次创伤,从而增加手术风险,并对患者术后骨折愈合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对髓内钉固定与钢板内固定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优良率均达到85%以上。权威文献[3]报道认为,上述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分别为88.4%和85.0%,与本研究所得结果基本相符,进一步证实上述两种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临床优势。在此基础上,本研究结果表明,髓内钉固定疗法切口长度更短,且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低于钢板内固定患者。这种情况表明,与钢板内固定疗法相比,髓内钉固定更具临床应用价值,在术后恢复方面发挥明显作用。作为手术医师,应结合患者病情,做好术前评估,正确选择固定方法,为患者提供精细化操作,从而降低手术风险,强化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四肢创伤性骨折患者病情复杂,对其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结合诊断情况,制定良好的固定方案,可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创伤性髓内钢板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髓内钉加钢板钢缆联合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
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研究进展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探讨拉森钢板桩在市政工程基坑支护中的应用
分析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抑制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
交锁髓内钉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多段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非加劲钢板剪力墙显著屈服位移角的研究
骨折手术的钢板 可以不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