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念在武汉市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应用

2020-10-20夏岩煜

写真地理 2020年24期
关键词:住宅小区海绵净化

作者简介:夏岩煜,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摘 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特点,然后阐述了武汉海绵城市的整体布局和实施策略,针对城市特点对武汉市住宅小区从设计原则和设计措施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的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海绵城市;住宅小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9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733(2020)24-0001-01

1 海绵城市的概念和特点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它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1]。从生态系统服务出发,通过跨尺度构建水生态基础设施,并结合多类具体技术建设水生态基础设施,是海绵城市的核心。在新的设计理念推动下,海绵城市是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的创新表现,是我国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合。

海绵城市采用的材料实质性强,表现出良好的渗水、耐磨、抗压、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可以将海绵城市看成了会呼吸的景观路面,它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的路面不再发热。

2 武汉海绵城市的布局

武汉江河湖泊众多,水域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25%,水资源丰富,城市因水而优。然而,近年大雨渍水之痛,河湖污染之忧,流域控水调水之虞,直接影响着城市的水安全和水生态。在“优于水又忧于水”的现实困境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出现给武汉带来了全新的思考视角和解决思路。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武汉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武汉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武政规〔2016〕6号),根据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市、区城乡建设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新开发区域要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老城区要结合“三旧”(旧城、旧厂、旧村)改造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武汉海绵城市布局的实施重点如下:

(1)建筑与小区建设应当因地制宜采取屋顶绿化、雨水调蓄与收集利用、微地形等措施,提高建筑与小区的雨水积存和蓄滞能力。

(2)道路与广场建设应当改变雨水快排、直排的传统做法,增强道路绿化带对雨水的消纳功能,使用透水铺装,推行道路与广场雨水的收集、净化和利用,减轻对市政排水系统的压力。

(3)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应当改造和消除城市易涝点,实施雨污分流,控制初期雨水污染,排入自然水体的雨水应当经过岸线净化。

(4)公园和绿地建设应当采取建设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人工湿地等措施,增强公园和绿地系统的城市海绵体功能,消纳自身雨水,并为蓄滞周边区域雨水提供空间。

3 住宅小区设计策略

在全面推广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下,雨水导排系统可以发挥分流采集雨水的作用,通过区域内生态资源环境、地理和地下水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区域场地的特色进行倒排系统确定。设计原则和设计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剖析。

3.1 设计原则

(1)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3)保障居民的安全性。作为一种新型的水资源治理、储存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对保障城市居民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改善小区水资源供应系统,净化水质,确保城市水资源供给系统稳固、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优化水质。

(3)在实践中应因地制宜,统筹发展。根据本地自然地理条件、水文地质特点、水资源禀赋状况、降雨规律等,合理选用下沉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湿地、植草沟、多功能调蓄等低影响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統。地方政府应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建设,在各类建设项目中严格落实各层级相关规划中确定的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指标和技术要求,统筹建设,在低影响开发设施应与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规划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3.2 设计措施

构建住宅小区集中式雨水收集区域,实现对雨水的净化与储存。构建雨水分散式源头处理区域,对屋面雨水、场地雨水等进行集中控制[2]。对进入场地的屋面雨水与场地内积雨水进行弃流,通过管道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之中。对于可能剩余的雨水进行储存,在蓄水池之中进行净化处理妥善保存,用于景观补水、绿化浇洒等。

当前,在建筑雨水收集系统的设计上有普通收集与自动收集两种模。普通的雨水收集池是最为原始的雨水收集装置,包括蓄水池、深水井等。两种雨水收集系统进行相互的比较,普通雨水收集系统的投资成本低,并且需要进行人工的干预和处理工作。自动的雨水收集装置面临着造价成本较高的问题,虽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在管理和维护的过程中工作难度依然比较大[3]。这两种雨水收集模式各有适用范围,合理使用这两种模式可实现对雨水资源的有效收集与利用,在居住区内形成良性的水循环。

小区内部道路建设应当注意路面的渗透功能,让雨水充分渗入地面,减少路面沉积。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可以设置雨水槽满足绿化区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这样做既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确保各种植被健康生长,也能净化空气,为居民住户提供良好的小区景观和生活环境。除了设置雨水槽,还需设置合理的地表径流的流入口以及流出口和建设部分沉沙地,起到雨水净化的作用。

透水铺装被誉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本身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并以特有的柔性铺装构造为地面的检修、维护和改造都来带了便捷。关于沥青混合料的孔隙率和透水性的关系研究表明:8%的孔隙率是沥青路面透水性急剧增长的拐点。若运用的是不透水的密级沥青路面,孔隙率应该小于8%且不能过于接近,在4%左右。若设计是透水的开级大孔隙沥青路面,孔隙率应大于8%,实际应用中大于15%,才能保证路面透水。透水铺装能使雨水迅速下渗,补充地下水,保持土壤湿润,维护地下水及土壤生态平衡。5000万平方米透水地坪,按年降水量600毫米计算,可蓄水3000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容量,可见,透水铺装蓄水功能十分强大。透水铺装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能进一步提升住宅小区的排水效果,有效避免雨水对绿地、植被等造成损害,还能够降低噪声对小区居民的影响。

4 结语

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因与传统小区的开发模式不同会有许多理念方面的冲突。相关利益主体应从大局出发,本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积极解决现实问题,深化设计方案,在可靠适用、经济美观的基础上提升地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徐文俊,阮宇翔.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居住区建筑设计策略研究[J].城市住宅,2020,27(1).

[2] 秦秀娟、高伟等.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住宅小区规划设计[J].工程设计.2020(12).

[3] 武宝虎.分析海绵城市在建筑设计中的利用[J].规划与设计,2020(20).

猜你喜欢

住宅小区海绵净化
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住宅小区岩土勘察分析与评价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海绵是植物吗?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