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道非当行本色,壮词亦自是一家

2020-10-20邵娜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9期
关键词:共性辛弃疾苏轼

邵娜

摘  要:《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苏教版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中的两首词,仍入选2020新版人教版必修一第三单元。本文通过对两首词的分析比较,探讨苏辛豪放词的特点及其不同之处。

关键词:苏轼;辛弃疾;豪放词;共性;不同之处

从词的题材看,两词为咏史怀古诗;从词的风格看,为豪放词。陈师道《后山诗话》评价苏轼:“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起初豪放词非词之本色,词以婉约为正宗,多抒写男女闲情幽怨、离愁别绪,直到苏轼开拓词的格局,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稼轩更是继承和发扬了豪放一派,使豪放词自成一家。

一、两词之共性

两首词作为豪放词的经典之作,有着豪放词的共同特点,教学时可从以下四点进行鉴赏。

(一)景象之高远

《念奴娇》开篇以“大江东去”奠定基调,将人置身于滚滚东流的江水前。“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寥寥数语,精炼锤字,夸张比喻,尽现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让人如观奔腾不息的大江水,如见奇峰错列的古赤壁,如闻惊涛骇浪的拍岸声。而《永遇乐》开头“千古江山”四字,将锦绣山河与悠邈历史融合,便见词境之开阔;“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如见精锐部队所向披靡,吞灭强敌,势不可挡。两词用词之大气,景象之高远,意境之开阔,与婉约词截然不同。

(二)背景之宏大

两词气象恢弘,波澜壮阔。《念奴娇》从滚滚东流的江水写起,用“浪淘尽”三字将自然壮景与历史人物相连,鏖战赤壁、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为词提供了一个宏大的背景。而《永遇乐》以孙权大败曹军建立政权、刘裕北伐中原、刘义隆兵败、宋金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使词具有深邃广阔的时空感和悲壮感。

(三)英雄之豪迈

两词都写了与此地有关的英雄人物来抒发情怀。《念奴娇》中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儒雅风流,从容不迫,指挥若定,年轻有为,功成名就。英雄的胸怀抱负、伟大业绩,增添了词的气势,与豪放词风相得益彰。清徐釚称苏轼“自有横槊气概,固是英雄本色”,苏轼对周瑜的仰慕正是诗人英雄本色的体现,在此可联系《赤壁赋》中对曹操的追思“方其破荆州……固一世之雄也”,英雄惜英雄,借英雄抒发心底的豪迈之情。

《永遇乐》更是提到了多名英雄,“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孙权,击退曹军南侵,建立吴国大业;刘裕出身卑微,大举北伐,最终建立政权;霍去病北击匈奴,“封狼居胥”,赢得生前身后名;廉颇老当益壮、忠心耿耿……这些英雄成为辛弃疾仰慕的对象,也成为其浇灭胸中块垒的酒杯。

(四)情感之豪放

两词都抒发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之情、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和壮志难酬的苦闷。胡寅之《酒边词序》云:“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宋刘克庄评辛词:“大声镗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豪放词一扫婉约词的胭脂水粉之气、婉转柔媚之风,将词由小儿女变成了大丈夫。

二、苏辛之不同

苏辛同属豪放派,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心灵,他们的文章风格必然有所差别。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手法不同

苏词上阕主要运用借景抒情,借“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雄浑壮阔的赤壁之景衬托英雄人物,又用“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衬托周郎。下阕主要写赤壁之战的主角周瑜的英雄形象,并以此来反衬“早生华发”的词人自我,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慕和壮志未酬的苦闷。最后两句又直抒胸臆。

辛词用典贴切,全词由六个典故构成。上阕孙权和刘裕,下阕刘义隆、霍去病、拓跋焘、廉颇等。叶嘉莹说:“用典一则可以避免直言之质率;二则可以将一己之感情推远一步,造成一种艺术之距离;三则可以借用古典唤起读者许多言语之外的联想。”善用典故是辛词的独到之处,使他的词既雄奇豪放又保有曲折含蕴之特美。

(二)情感不同

除上述的豪放之情外,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

苏词最后直抒胸臆“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里的“人间如梦”不是消极的慨叹和无望的沉沦,而是在磨砺之后的自我宽慰和自我觉醒,就如其在《赤壁赋》中所说的那样,“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这是词人在历经现实挣扎后的超脱和旷达。

辛词上阕详写刘裕,虽“寻常巷陌”出身卑微,却能以京口为基地,成就北伐大业,突出事在人为之理,这与偏安一隅的南宋统治者的懦弱形成鲜明对比,词人在此含蓄表达了对统治者不作为的愤慨之情。下阕“元嘉草草”三句,用历史影射现实,告诫当权者韩侂胄:伐金必须作好准备,不可草率行事;“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讲的是1162年词人率众南归,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却因统治者的妥协错失良机;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沦陷区一派太平喜庆的景象,与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形成强烈对照。词人扣紧现实,借古讽今。

(三)风格不同

由情感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虽同为豪放词,但因为苏辛个性、遭遇、时代等诸多不同,其词作有很大不同,正如清王国维评:“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轼才华横溢,古今少人比,其为文行云流水,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写词亦是如此,故其词豪放而旷达;而辛弃疾“当弱宋末造,负管乐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之于词”(清·徐釚《词苑丛谈》),故其词豪放而悲郁。

结束语:

苏辛二公,苏氏身处困境从未放弃立身之根本,能以旷达的胸襟坦然处之,苏公的才情胸怀令人心向往之;辛氏一心收复失地,竭尽所能为北伐做准备,他有英雄的胆略谋略却一世不被重用,只将满腔的英雄梦寄托词作中,他的执着令人肃然起敬。苏轼之于宋词如李白之于唐诗,辛弃疾之于宋词如杜甫之于唐诗。他们都是值得后人仰慕的人物,读他们的词作,是与高贵的灵魂对话。

参考文献:

[1]程莉,张勤. 一样怀古两样情——《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J].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旬刊,2007.

[2]齐东风. 历史回声如缕牵千古江山顯风流——《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永遇乐·口北固亭怀古》[J]. 阅读与鉴赏,2008(3):13-14.

猜你喜欢

共性辛弃疾苏轼
延安精神和三线精神的共性特性与继承弘扬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苏轼吟诗赴宴
辛弃疾作词限酒
旋转体容球的一个有趣共性再探究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辛弃疾:做不成英雄,只好当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