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地位与作用分析

2020-10-20申朝焕

广告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体制创新组织结构企业绩效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下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人、财、物的相对关系逐步发生了转变,人才的重要性凸现出来。传统的、事务性的人事工作演变为战略性的、开发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才成为是企业众多资源中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只有充分发挥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企业才会有发展动力,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关键词: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层管理人员;企业绩效;组织结构;体制创新

一、引言

中层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的中坚和脊梁,其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们是企业的稀缺资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原动力。在一般人看来,一个企业的成败得失,主要取决于其高层决策者,特别是根据”产权决定论”的理论,一个企业办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其产权约束和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然而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践却表明:即使在同等的激励与约束条件下,管理者的作用也是丝毫不能忽视的。企业的经营理念靠他们来传递,经营计划靠他们来组织实施。中层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态度直接影响企业的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的领导层做出决策以后,往往要按照既定计划将目标分到各个部门和经营单位。中层管理者要将本部门(单位)所承担的目标责任演化成具体的任务,并进行可能的再分解,落实每一个任务项目。中层管理者是本部门(单位)各个执行小组的设计者和组织者,不但要在领会组织战略的基础上注重完成任务的策略和方法,又要特别关注实际的工作绩效。中层管理者在吸引、保留和发展骨干人员,创建高绩效团队和组织文化,改进和发展客户服务与满意度,改进时间、资源与绩效管理等诸多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特征分析

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竞争对手的增多,政策优势的减弱等等,这就要求企业的中层管理干部队伍精干、高效、优质,能够真正适应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作为企业中坚和脊梁的中层管理人员,其在观念、自身素质、作风、职业追求、个人成长等方面都有显著特征。只有深刻了解其各方面特征,才能准确定位其需求,从而进行有效的激励。中层管理人员的共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收入上,他们有明显高于一般员工的薪水,某些单位还提供职务津贴、各种补助。因此,经济状况相对宽裕。

(二)知识层次上,他们通常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现在国有企业的中层干部队伍有逐步”年轻化”的趋势,大批八十、九十年代毕业的研究生、大学生在企业中挑起了大梁。此外,随着建设”学习型企业”的倡议发出,在职学习的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采纳,通过这种方式即没有耽误工作又能够继续深造。

(三)从个人成长来看,他们追求知识层次的不断提高以及个人能力的不断提升、对工作成就感和个人发展的需求与其他管理层次上的员工相比较强。

(四)从职业发展来看,他们往往都是基层工作的佼佼者,因表现出色而受到提拔,并期望在管理系列的岗位上进一步晋升。

(五)从工作特点看,他们在企业中扮演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双重角色,在工作中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合格的中层管理者应熟练掌握管理与业务两方面的技能。

三、中层管理者的能力要求

中层管理者是公司管理的中坚力量,也是公司普通员工的直接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除了具有管理职责、岗位职责以外,还起到员工与公司決策者上传下达的作用,如果中层管理者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则会对公司的管理和决策的贯彻带来很大的阻碍。中层管理者除了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和良好的人品以外,还要注意是否具备下述四个能力:智力能力,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一)智力能力

智力能力可分为概念化能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三个方面。

概念化能力是指管理者能否看出表面上互不相干事件的内在联系,并从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概念化能力有助于管理者把握全局,并能深入的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判断力是通过管理者对已知信息的处理,对事物发展趋势进行方向性把握的能力。判断力有助于管理者在进行部门规划和工作计划时,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逻辑思维能力是指管理者对一些事物进行的符合常理的判断。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实际工作行为的有效性。

(二)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可分为规划能力和行动能力。

规划能力是指充分调配现有资源制定达成工作目的计划的能力,中层管理者应该具有达成本部门工作目标的规划能力。行动能力是指在工作中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策略的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事情在行动之前不可能进行100%的充分的准备,这就需要中层经理能够在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存在的情况下,对环境进行客观、正确的判断,并采取积极的行动。

(三)人际交往能力

在工作中,人际交往能力可分为对上级交往能力,平级交往能力和对下属交往能力。对上级的交往主要是接受上级的任务和对任务的向上级的反馈,平级交往主要是部门协调及部门沟通,对下属的交往主要是布置工作任务及进行工作指导等。不论是对哪一级的交往,沟通的能力非常重要。

(四)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控制能力包括情绪控制能力,自我估计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对管理者而言,情绪化的语言和行为并不能解决任何工作中的问题,反而会让其他员工丧失对你的认同。所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客观的对待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自我估计能力的强弱体现出了管理者是否有自知之明,没有自知之明的管理者不可能是一个明智的管理者。由于职务或者工作环境的变动,管理者是否能够继续有效地进行工作,胜任自己的岗位,这体现了管理者适应能力的高低。

四、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

现代社会中的各种系统是分层进行管理的。国有企业的组织管理模式比较类似,通常可划分为高层管理、中层管理和基层管理。高层管理部门确立政策、计划、目标和总预算,各个部门在此目标下经营。这些要素传达到中层管理部门后,根据整体计划和政策,在审查、分析和修改这些指标已达到一致的情况下,向基层管理部门发出具体的计划和控制标准。基层的职能是生产所要求的物品、提供服务,以达到收益和利润指标,进而保证计划的完成,实现目标。

与此相应,企业管理人员从其在企业运行中的主要职责和管理权限上,也可以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企业最高层具有决策权的人员,即企业领导班子;中层管理人员--企业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从事管理业务工作的人员;基层管理人员--企业从事具体操作的人员:在其所从事的工作专业上,如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管理者,在组织运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决策角色,确定公司经营的大政方针、发展方向和规划,掌握政策,制订公司规章制度以及进行重要的人事组织及其变动等,也就是说,凡属关系到公司全局、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凡是与外部协作和市场竞争有关的重大问题,均由高层经历处理决策。基层管理者则主要是调动下属成员进行团队合作,组织一线职工努力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而中层管理人员在组织中的位置恰好介于高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之间,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二者之间信息沟通渠道的角色。他们不仅要贯彻执行高层的战略意图,将其转化为行动方针,同时就其工作内容而言,中层管理人员还承担着本单位大量的、具体的管理工作,他们需要负责的往往是组织中某一特定职能,比如销售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正常运行,因此,又具有独挡一面的工作特点。此外,他们还需要在横向上与其他部门之间进行大量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如本单位的发展战略制定、组织结构、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等等,他们的工作质量、业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五、中层管理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是企业战略制定的重要参谋者

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对企业在未来几年、几十年的一个远景规划,是基于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公司发展的需要提出的奋斗目标。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不是空想,而是以现实为依托的、有实现可能的蓝图规划。而企业战略的制定者--高层管理人员了解企业实际状况的途径之一就是中层管理人员的反馈。中层管理人员往往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对企业的总体状况和本部门的业务情况了如指掌,这就为他们在高层领导者制定企业战略时提供宝贵意见与建议奠定了基础。

(二)对提升企业绩效起关键作用

由于经营规模的扩大,生产技术的迅速发展,生產过程的高度复杂化以及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团队工作逐渐成为最重要的工作模式。人们在赞扬领导的正确战略和决策的同时,更要赞扬出色的执行团队。当企业领导将公司目标传递到各部门时,中层管理人员作为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部门绩效负责。各部门绩效的好坏对企业整体绩效的好坏起决定性作用,因此,中层管理人员对企业绩效的提升起关键性作用。

(三)是连接企业领导与一般员工的纽带

中层管理者处于企业领导层和执行任务的员工之间,是企业高层领导与基层员工沟通的桥梁。由于普通员工的价值观和对事业的理解与领导层不尽相同,从而导致对企业精神、价值、目标等理解上的差距;同时,由于他们在一线工作,对于企业运营流程、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关制度规范有独到的见解。这就需要中层管理人员在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过程中,一方面,对普通员工的思想认识进行引导,在企业宗旨、战略、目标等方面达成共识;另一方面将员工在生产一线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或建议积极反馈给高层领导,推进企业发展。

六.结束语

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个人素质及能力的高低、积极性能否得到充分发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做一个人,高层管理者就是大脑,要思考企业的方向和战略;中层就是脊梁,要去协助大脑传达和执行命令到四肢--基层。由此可见,中层管理起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它是支持大脑的”脊梁”。

参考文献:

[1]  苏东水. 管理心理学[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

[2]  李吕宝等.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模型[j]. 南开管理评论,200l年第5期

作者简介:申朝焕(1985-)女,本科,江苏苏州,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作者单位:常州威斯双联科技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体制创新组织结构企业绩效
协同治理: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理论参照
辽宁国有企业改革体制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及其体制创新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知识管理导向与企业绩效
基于企业再造理论的国企组织结构变革探讨
国有风险投资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研究
中央房企国家持股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
跨国公司组织及权限和中国企业对比研究
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分析
创新视角下企业吸收能力、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