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文化影响师范生理想信念的几点思考

2020-10-20彭建武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革命文化师范生理想信念

彭建武

【摘要】革命文化是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对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积极意义,搭建教育平台,拓宽教育活动,探索教育形式,强化教育队伍,保证持续发力,能助力师范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

【关键词】革命文化  理想信念  师范生

革命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不断探索、不断发展所形成的一种精神追求、精神品格和精神力量。它诞生于战火纷飞的革命岁月,是无数先烈书写的红色篇章,是救亡历史的共同记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种文化也在不断地完善、丰富。而今,革命文化不仅仅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一种披荆斩棘的历史烙印,更是一种奋发图强的精神力量,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源头。习总书记高度重视对红色革命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不同场合对“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苏区精神”“三山(井冈山、宝塔山和沂蒙山)一坡(西柏坡)精神”進行解读和阐述,指出革命精神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旨在发挥它们的铸魂育人功能,为祖国建设培养合格人才。

一、师范生加强革命文化教育非常必要

师范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生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依托革命文化培养其理想信念也就尤显重要。首先,通过革命文化能引领师范生有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发展的国家价值目标,深刻体味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严格遵循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从而,以老一辈为榜样坚持理想信念,不畏艰难,乐于奉献,孜孜以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通过革命文化能引领师范生有效提高政治站位及文化素养,增强对党的忠诚,提高思想认识,饱含爱国热情,紧跟党的步伐,加强业务修养,做好本职工作,坚持教书育人,心系教育事业,学好文化知识,培养一代新人。再次,通过革命文化能引领师范生有效培养意志品质和奉献精神,学习先辈身怀民族大义,心系黎民百姓,认准目标朝前走,困难面前不低头,为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敢于抛头颅,晒热血,置个人安危于不顾。

二、师范生的革命文化认知及其理想信念状况不容乐观

笔者从学校选择68名教师和669位学生作为抽样问卷调查对象,开展了革命文化认知及理想信念状况的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师生对革命文化比较了解,有理想信念,但也有部分师生革命文化概念模糊,理想信念缺失。

(一)师范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情况

总体来说,师生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比较强,92.5%(63人)的教师认为革命文化是当代青年人必备的精神食粮,革命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是必要的,其中52人认为很有必要,占比81.3%,有57位教师已经做到了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有效渗透革命文化,占比89.1%。学生中有541人认为革命文化入课堂对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有作用,占比80.9%。数据表明以革命文化引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很好地发挥它铸魂育人的作用,对师范生良好的品质塑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有28.1%(18位)教师和61.1%(409名)学生对革命文化的内涵认知不够,只了解像董存瑞、刘胡兰等英烈的故事,只看到中国人民靠革命精神站起来了,没有看到在建设时期靠“穷棒子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让国家富起来、强起来的现实,理解停留在肤浅的层面。26.9%(180人)的学生只站在历史高度去认知革命文化,不能赋予其新时代的意义,割断了两者之间联系的纽带。

(二)师范生理想信念的状况

调研发现,师范生经过革命文化的洗礼和践行,思想得到升华,觉悟得到提升,87.6%(586人)的学生倍感如沐春风,深深感到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爱国情怀进一步加强,进取意识进一步提升,对中国共产党的信念更加坚定,党组织的向往更加热切,有94.3%(631名)的学生有参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大都撰写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其中68.2%(456名)的学生的入党初衷是追求理想信念,充分相信党的组织。可见,学校以革命文化引领师范类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构想是英明的,做法是正确的,既具有实时现实效果,又有具有深远的意义。但也有9.9%(66人)对理想信念观念淡漠,没有所信仰、所向往、所追求的奋斗目标,有随波逐流倾向。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梳理分析访谈调研结果,我们感到依托革命文化培植师范生理想信念虽有一定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体现在:一是深度有待挖掘。革命文化的内涵不是简单地解读“闹革命,求解放”六个字那么简单,必须要重温历史,回归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国际形势才能深刻体会到其精神实质。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饱受国内外反动势力蹂躏,国家落得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境界,军阀独裁政治,国家支离破碎,人民生活水深火热之中。一批仁人志士置生死于度外毅然肩负起挽救民族于危难之重任,用血肉谱写了革命文化的篇章。二是广度有待扩充。我们对革命文化的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它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需要跳出固有的圈子、固化的模式站在全面、整体的高度去体味。中国革命最根本的要义就是振兴中华,体现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可不少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广度有待扩充。三是厚度有待增强。革命文化的熏陶不能单一化理解,需要结合其精神本质,形成一个文化体系,高屋建瓴,以此来开展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度,充分彰显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润泽作用。学生接受新知,如果是纯理论的灌注,效果肯定难尽人意,只有讲究知识的拓展,以联系生活实践的方式实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样的教育活动将促使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活泼,手段更加多元,意义更加深远。四是力度有待加强。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人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如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性不够,发力不精准,指向欠明确,常常是季节性的,为思政而施教,为庆典而活动,有明显的功利性质倾向,那么,教育的预期往往是达不到的。学校不单纯依赖思政教师,更要调动全体教师的主动性,营造气氛,形成风气,立足学校,走向社会,精准发力。

三、加强革命文化教育培养师范生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1)搭建教育平台,保证持续发力。革命文化教育有效渗透理想信念教育需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持续发力。学校要面向可持续发展,秉着立德树人的宗旨,搭建思政教育平台,建立健全德育工作长效机制,保障教育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首先,学校要充分认识到革命文化教育对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塑造作用,出台相关政策,推出工作制度,编制长远规划,把革命文化教育纳入思政工作范畴,按部就班,有章可循,积极推进。其次,开辟专刊专栏,呈现红色资源和革命史料,发挥新媒体优势,利用信息化手段,积极宣传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安排专人专抓专管,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确定明确的计划与目标,稳步推进工作。第三,利用节假日,开展诸如“祭奠革命烈士”“重走长征路”等有益的活动,让学生亲临其境濡染革命精神。第四,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督导督察革命文化教育的成果成效,建立激励机制,根据教育实际,树立优秀典范,激发教育活力。

(2)探索教育形式,确保教育效果。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革命文化教育有效渗透理想信念教育要坚持理论引领与实践磨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原则,优化教育资源,优化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手段,采取线上线下双管齐下,课内课外协同步伐,学校社会互为补充的方式,把革命文化植入师范生的心灵。积极挖掘革命文化课程资源,讲好革命故事,唱好革命歌曲,看好革命影视,把红色革命的基因渗透于师范教育课程之中。聘请“抗战老兵”“英雄劳模”来校传经送宝,回溯历史岁月,重温历史荣光;开展“红色革命”“永葆革命精神”等专题活动或演讲座谈,传递革命精神,升华思想境界;利用“文化长廊”“报刊杂志”推介革命故事和模范形象,发挥榜样力量,助力教育效果。想办法,探方式,寻路径,积聚多方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共同精准发力,推进革命文化教育的全面开花,寓教于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接受熏陶,获取心灵鸡汤,潜移默化树立崇高理想,坚定育人信念。

(3)拓宽教育活动,坚定理想信念。革命文化教育有效渗透理想信念教育要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区域为依托,辅之以社会活动,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高认识,加深理解,真正把握革命精神实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身边的教育资源是活生生的材料,是教育的优质载体,灵活撬动地域资源服务教育,更有益于学生直观感悟,形成价值取向,坚定理想信念。“湘南起义”不仅保留了南昌起义的革命火种,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井冈山斗争的丰功伟绩,它为红军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游击战争的方向(朱德语)。“找初心,到汝城;学规矩,去桂东”。汝城沙洲“半条棉被,温暖中国”体现了军民同心,诠释了红军的初心;桂东沙田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完善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体现了革命军人的严明纪律,彰显共产党的规矩意识。湘幼英才赵远清“孝行天下”,获得广泛赞誉,展示了学校的教育实效。这些都是区域革命文化资源不正是拓展教育活动的有力武器吗?身边的事例是学生内化知识的载体,是学生奋发图强的源泉,是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蓝本。

(4)强化教育队伍,发挥辐射作用。教师是教育质量的根本保障。要把革命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落到实处,必须有一支素质过硬、乐于奉献、敢于担当、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队伍。教师首先要习得革命文化的内涵与真谛,涵养革命精神,率先垂范,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研习革命文化、自我探究革命精神、自行提高奉献意识。教师要把革命文化融入学科教学,融入学生日常生活,课堂与课外相结合给学生灌注革命思想,让这些未来的人民教师能内化知识,培育良好的行为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乐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书育人。

总之,师范生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师范院校要重视文化与教育的关系,巧妙将革命文化融入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其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坚定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崇高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追求。

参考文献:

[1]任永辉.革命文化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20(03).

[2]陶娟.革命文化的育人内涵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02).

基金项目:湖南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研究会项目“新时代师范生理想信念教育渗透革命文化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8XS15)。

猜你喜欢

革命文化师范生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
文化自信的学理与增强路径
试论革命文化对文化自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