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培育影响因素及其强度研究

2020-10-20舒建文吴誉兰郑巍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工科创新型卓越

舒建文 吴誉兰 郑巍

【摘要】制造业的竞争关键是智能制造的竞争,人才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分析了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核心能力,然后针对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分析研究出了影响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并运用调查分析的方法研究出各重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度,为提升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服务。

【关键词】智能制造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美国提出提升传统制造业结构及竞争力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美国制造业复兴计划”;德国提出建立将资源、信息、物品和人进行互联的数字化生产模式“工业 4.0战略”;欧盟也提出了“增强型工业革命”。我国也提出了要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进行转变,并在2015年5月公布“中国制造 2025”战略规划。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的总称[1]。从世界各发达国家提出的发展制造业战略可以看出,各国提出的制造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等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进行融合,世界各国制造业竞争的关键就是智能制造的竞争。

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 2025”战略目标的核心要素,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智能制造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竞争。作为我国工程科技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工科院校要想培养的智能制造人才符合当前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服务,就必须在“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进行工程教育的全方位变革,加大对创新性复合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力度,改变其人才培养标准和培养模式,使其培养出来的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具备整体观、工程观、科学观和社会观。针对智能制造业对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所必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分析工科高校人才培养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養质量,将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本文以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和工科高校作为研究的主体,主要分析了以下问题:①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有哪些②工科院校的人才培育环境中的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的培育?③这些影响因素的影响强如何?

一、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分析

美国能力运动发起人Mc Clelland 认为核心能力才是学生可持续发展和成功的关键要素,核心能力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评价标准。当前国际高等教育界也在积极倡导基于能力的教育,为了确保工科院校培养的智能制造工程科技人才能够满足当前智能制造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工科院校教育的重点要由“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转向“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根据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智能制造业的特点和工程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借鉴2017年美国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本科工程教育的一般标准和美国专业工程师协会对工程专业注册工程师的关键能力要求,结合我国工科专业实施的工程教育论证的要求,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分析出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须具备人文、科学与数理等基础知识,具备信息素养、技术素养和定量与定性推理等专业技能基础素质,具备复杂系统思维,具有综合应用性学习和适应变革的能力,拥有全球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了获取到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所需具备的核心能力,对智能制造行业相关优秀工程师人才进行了访谈,并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分析研究出能解决智能制造实际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能针对智能制造工程活动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开发出解决方案的工程思维和创新思维,能不断持续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三个核心能力。

二、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有效提升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质量,针对当前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所具备的素质和核心能力,以江西某工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其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质量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分析,结合工科院校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及智能制造行业相关优秀工程师人才的访谈内容,分析研究出影响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学生、教师、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校园文化环境、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等,下面我们来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学生:影响工科院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质量的学生因素包括生源质量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生源质量是由高校的的办学层次、综合实力和社会知名度等所决定,一般很难在短时期有所改变,在此不作为本研究的人才培育影响因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影响到学生个性培养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影响到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可以由高校相关的文化、氛围和相关的规章制度所影响,能受教师所引导而进行改变的。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工科院人才培育的一个影响因素。

教师:高校里面所有的教学资源都必须通过教师才能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也必须在教师引导下才能有效提升。工科院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教师的能力包括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在高校中,教师是与学生接触最近、接触时间最长的,教师的素质对学生习惯、态度和思维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明显的。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教师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主动性,影响到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的人文、科学与数理基础和智能制造所需的技能基础素质。所以工科院校的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教师将直接影响到高校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的培育质量,是人才培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专业建设: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组织平台,专业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根本抓手,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专业人才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基层教学组织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等方面[3]。为了提升我国本科教育质量,教育部发布了建设一流专业的“双万计划”,它是实现我国在2035年建成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目标的奠基性工程。从教育部发布的“双万计划”和专业建设涉及的内容来看,专业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智能制造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涉及面广,为了保证智能制造人才的培养,智能制造相关专业建设必须上水平。所以工科院校与智能制造相关的专业建设会对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质量产生深远影响。

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是确定教什么,决定了学生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的形成,关系到学生后继能力结构的形成与全面素质的提升, 是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由于哈佛大学历任校长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重视,使得哈佛大学在卓越人才方面具有经久不衰的世界领袖地位。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各国高校都把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其教育改革重要部分。课程体系设置的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人才培养的成败与否。智能制造涉及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制造技术日新月异,为了保证工科院校培养的创新型卓越工程师人才符合智能制造业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加大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这也反映了课程体系建设是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确定怎么教,是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得以实现的方式,在工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对高校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如果工科院校的教学方法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 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和沟通, 那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难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后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实践能力差、缺泛创新精神。基于问题的探究式和讨论式教学、基于实际问题的研究性教学和基于项目式的参与式教学将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应用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定量与定性推理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复杂系统思维的养成,培养其社会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所以教学方法是影响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的重要因素。

文化环境:高校文化是高校师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形成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它能强化师生员工的学习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学术学习氛围,使科研學习要求内化为大家的自觉追求,高校文化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的履行和办学目标的实现[5]。高校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对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保障能起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无形文化环境对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的影响比高校有形环境的影响更深远和更持久,这也说明文化环境是影响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因素。

规章制度:高校的规章制度为了实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目标和标准而提出的要求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性和程序化的政策制度、质量标准和行为准则,包括教学管理制度、工作规范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和奖惩激励制度等。完善的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和约束高校师生的行为,使大家齐心协力, 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高校的育人质量。所以高校规章制度的完善与否对工科院校能否培养出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具有保障性影响作用。

三、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影响因素强度分析

依据分析研究出的影响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质量的主要因素,编制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影响因素调查问卷,以江西某工科高校为研究主体,以该工科高校的智能制造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及从事智能制造相关工作的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对收集回来的调查问卷进行有效性检验后,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因素指标的具体得分进行相关的计算,得出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人才培育影响因素强度,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中显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能力对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质量的影响强度最大。

四、结语

针对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核心能力,以作业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工科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的工科院校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培育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强度,对我国工科院为了满足“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需要和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而进行的工程教育改革具有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有利于提升我国工科院校的工程科技人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世界智能制造中心发展趋势报告(2019).网站,2019-05-31.

[2]李拓宇,李飞,陆国栋.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路径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6):17-23.

[3]王洪才,王务均,陈迎红,郑飞中,王健,刘丽梅.“双万计划”专题笔谈[J].重庆高教研究,2020,8(04):24-39.

[4]梁纯雪,眭依凡.课程体系重构:基于增强思政理论课针对性和亲和力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11):63-70+77.

[5]林健.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质量保障(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2):24-40.

[6]别敦荣.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8(06):6-14.

基金项目:资助项目:1.2017年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项目,项目名称: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工科高校创新型智能制造卓越工程师培育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7YB110;2.201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名称“基于全局交互网络的大学生利他协作学习模式研究”,项目编号:61867004。

作者简介:舒建文(1977-),男,江西南昌人,硕士,副教授,南昌航空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现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高等工程教育、虚拟现实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吴誉兰(1980-),女,江西南昌人,硕士,副教授,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现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研究;郑巍(1982-),男,江西萍乡人,博士,副教授,南昌航空大学软件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教育信息技术,复杂网络和软件工程。

猜你喜欢

工科创新型卓越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课程建设研究
追求卓越,拒绝内耗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画与理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以人为本 追求卓越——福州十中简介之一
曾鳴 警惕停留在優秀的誘惑,這是卓越最大的敵人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