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种植技术,增强水稻种植效益

2020-10-20李进蒙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氮肥苗床效益

李进蒙

【摘要】水稻在我国农作物种植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不仅需要满足国内市场以及民众的需求,同时还要满足部分出口贸易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升,我国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对农业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相继出台了很多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扶持政策,有效地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和优化,对提升水稻种植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  效益

水稻作为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相当多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近几年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种植技术研究取得可喜成效,高产栽培技术逐渐被大众所接受。因此,应进一步优化水稻栽培技术,并采取有效举措,切实提高种植效益。

一、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一)适期播种

水稻生长受土壤环境、气候、温度、湿度的影响,因而在播种时需密切留意当地的气候变化情况,通常气温≥7℃、地表温度≥8℃时是水稻播种的最佳时机。播种前做好苗床铺设,为确保稻种能得到充足的光照,苗床应按东西走向铺设,并根据所覆盖的塑料薄膜大小设定苗床宽度。同时,苗床之间间隔不宜过近,以确保空气流通。铺设好苗床后必须要加盖一层塑料薄膜,不仅有利于保持土壤温度,还可保护幼苗不受风雨侵袭。在苗床间挖一条排水沟,宽约20cm,以此来控制苗床水量,并为后期灌溉提供便利。完成播种后要在种子上覆盖1层厚度约1cm的营养软土,确保稻种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中生长。

(二)优化控肥技术

优化控肥技术主要是指加强对农作物施肥方案的科学化、精细化控制,在传统水稻种植模式中,很多农户认为增加氮肥用量有助于为水稻的生长提供更加充足的养分,因此部分农户存在盲目施加大量氮肥的情况,然而,氮肥施用过度不仅会促进水稻分蘖的生长,还会对水稻的成穗和结实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时还容易增加水稻病虫害为害,对提升水稻种植效益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优化氮肥施用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要求农户根据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氮肥的不同需求,科学规划氮肥施用量及施肥频率。如在水稻生长前期应适当减少氮肥在肥料中的占比,在水稻生长的中后期则应适当增加施加氮肥的比例。

(三)种子处理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播前进行药剂浸种和晒种。注意在处理种子过程中必须要对种子浸泡时间、水温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达到最佳的灭菌效果,浸种后及时散热冷却。具体操作方法:将稻种浸泡在冷水中24 h,随后移至40~45℃的温水中浸泡,之后放置在54℃的温水中浸泡,最后捞出沥干晾晒。

(四)优化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问题是影响水稻生长质量和种植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优化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也是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关键内容。第一,可以从提高水稻自身的病虫害抵御能力入手,利用生物技术等手段促进水稻的茎粗,减小水稻基部的节间,从而提高水稻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第二,应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在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如根据水稻种植区域的环境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引入青蛙、隐翅虫等害虫天敌,从而达到防治水稻虫害的目的;第三,还可以根据水稻生长情况合理选用病原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和治理,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使用农药进行水稻病虫害防治时的农药残留问题,还有助于提高水稻的生长质量。

二、提升水稻种植效益的策略

(一)重视水稻优良品种的选择

选择品种优良的水稻进行种植,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有效手段之一。隨着我国有关部门对农业重视程度的提升以及科技水平的发展,水稻育种技术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优秀水稻品种得以培育和应用。农户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首先,应确保水稻品种具备较高的抗病毒能力;其次,应综合考量水稻种植地区的气候环境情况、种植技术水平以及土壤情况等因素,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进行栽种;最后,应尽量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进行搭配种植,有助于提高水稻病虫害控制工作成效,从而实现水稻质量和产量的提升,保障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

(二)强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

加强水稻种植技术的应用,也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首先,农户应重视水稻播种时间的选择,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对于水稻播种时间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另外部分地区因具备气候环境等各方面条件,全年都可以进行水稻的播种,这就需要农户根据不同水稻品种的生长特性及气候变化情况,合理调整早稻和晚稻的播种时间,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对水稻种植效益的提升作用;其次,农业相关部门应加强科学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力度、组建专业研发团队等方式,研发适合当地水稻种植的新技术,并不断对新技术进行改良;最后,农业相关部门还应重视水稻种植技术的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对水稻种植新技术进行宣传,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户进行面对面的技术讲解,从而推动水稻种植水平的提升,促进水稻种植效益的增长。

(三)构建完全成本下的持续激励机制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补贴,加强农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广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推进标准水稻田建设,拓展具有显著“社会性”成本的农业投资渠道。在水稻种植和管理过程中,新型经营主体只需承担私人成本范畴的各项成本。同时,积极组织水稻种植大户、农场主等参与到农技推广培训中来,引导他们意识到机械化生产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并深化与合作社、龙头企业的双向合作关系的建立,积极探索“公司+农户”的产业体系,创新利润分配模式。另一方面,鉴于当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应从法律层面探索农业基础设施立法,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主体的权责,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

总之,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对水稻种植技术进行改良和完善,还应加强对优良水稻品种、水稻种植新技术和科学种植观念的宣传和推广,从而推动我国水稻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水稻种植质量和产量的增长。

参考文献:

[1]汪作伟.浅析水稻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J].山西农经,2019,(23):96-97.

[2]岑继清.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与常见病虫害防治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9,39(8):95-96.

猜你喜欢

氮肥苗床效益
论变更管理对项目效益的重要性
江苏省水稻减肥增产的潜力与机制分析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不同主导者下供应链效益的分析及优化
论水稻生产中氮肥追施技术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重庆市文化产业结构、效益比较分析
朝阳县大白菜裸地栽培配方施肥效应探讨
XYZ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