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农村未成年违法犯罪原因浅析

2020-10-20王艳

各界·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犯罪心理人格障碍教育

王艳

摘要:青年是民族的脊梁,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为共同促进青年更好地成长,“家庭”不仅是未成年成长发展的早期呵护场所,而且是建立人格特质的基石。如今家庭的双面性全面地威胁着未成年身心发展的趋势。较差的亲子教育元素及不良的家庭辅导以及缺乏父母的漩涡和其他个人因素行为,导致童年期儿童容易出现性格突变,心理创伤过度严重,就会留下创伤后压力心理障碍症。因此,这是造成未成年犯罪最原始的起发点,经多日来仔细观察研究,对未成年违反法律和纪律的根本原因,并明确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教育;人格障碍;犯罪心理;心理创伤

一、当代农村未成年现状浅析

(一)当今农村未成年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领先、经济教育增长趋势加高速发展,使农村教育资源、经济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导致农村与城乡实力相比贫富悬殊极为不平衡。由于农村未成人的娱乐方式有限,时常以智能手机和书籍作为消遣,为了满足青春萌芽好奇心,使用其他接近方式购买非法淫秽小视频来刺激自我中枢神经来腐蚀他们的思想,而毁灭自身价值观与人生观,致心理扭曲,严重情况下将会辍学。最后因自身教育水平有限,学历低下、阅历薄弱、能力不足,为了自身物欲型需求,不惜铤而走险毫无顾忌自己违法道德底线,展开盗窃,于是初次单独盗窃经验欠缺,得加入犯罪团伙共同精心策划犯罪行动,在作案手段中日趋向智能化、成人化,有的案件作案手段非常残忍,作案后及时毁灭罪证,破坏现场,扰乱警方收集证据时间,进行抢劫、强奸、和抢夺等团伙犯罪活动。

(二)扫除农村未成年法制盲点“认知”

为此,当地教育部门不能一味地重视未成年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他们综合道德智体美劳发展。如今社会是法治社会,教育部门应联合当地司法机关在学校集中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对法律知识进行抢答,以抢答标准正确的学生现场奖励小礼品来,激励他们加强多法律知识的学校。根据刑法13-25岁是涉嫌犯罪高峰期階段,因青春叛逆期恰好是治愈“困难期”为防止长期驻扎在贫困偏僻山区未成年歧路亡羊,应加强对青春叛逆期涉嫌犯罪行为进行约束,进行法制科普宣传。

综上所述,若犯罪主题趋向平稳化,那么犯罪概率存现稳定状态。

二、子女萌生犯罪的念头浅析

(一)家庭结构不完整严重影响未成年身心发展

在贫困山区,许多青少年多由老人照顾,导致未成年思想存在“腐朽、隔代教育”效应。首次,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打拼,结识形形色色的人很容易另寻新欢,把所有的积蓄全部耗新欢身上,导致夫妻感情破裂。另外,有些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分开工作,导致夫妻之间争吵次数不断,最后以缺乏心灵沟通婚姻而告终。这两种的不幸,使未成年心理无法接受理解目状,也无法接受离婚的事实。在同龄人中,他们心里感到非常压抑,性格由活泼型加速转变内向型,内心敏感和可疑,并且他们的精神状态常常处于悲观状态。缺少父母关心照顾,时常会感到周围的人情薄凉,为此慢慢萌生致他人死地极端念头,为民除害错误地认知。

(二)家庭矛盾的分歧会伤害未成年人

由于农村人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诸如父母的教育工作方式偏斜及个人不正当行为等经常引起父母的过激辱骂,导致未成年内心过于担心个人日常生活;有些父母整日忙于赌博、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等无视子女日常管教,使未成年厌弃学业来放纵自我,通常被迫在这种恶劣环境中成长,很容易使他们迷失自我。

(三)传统文化教育是农村未成年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

农村地区的文化教育水平相对有限,并且呈现农村精神和文化资源的教学团队也非常匮乏。由于农村地区的极端困难环境,教师资源更加严重地外流,许多在职的教师也很担心个人待遇问题,再加上贫富悬殊的增加,农村未成年和儿童更容易犯罪。

三、社会压力作为犯罪的重要因素

(一)就业率低下与犯罪率成正比

由于目前的就业形势严峻,用人市场呈现买方之势,刚步入社会发展的懵懂青少年,设定高标准的薪水,未意识文凭还是工作经验都是入行一道坎,两者都无法达到相应标准,只有强迫接受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不仅严重打击了他们自尊心而且严重负面情绪化。就业门槛标准不仅体现了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而且从精神需求的层面反映了未成年的需求。他们通常引起的一些沮丧的心理反应部分是由于日常生活的困难,更重要的是,卑微的工作使他们对心理状况产生了很大的阻力。首先,薪资总数小于当前平均薪资,而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区域失衡,制造业失衡,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关键原因。其次,由于我国的网络安全治理不完善,因此诸多小公司以高额奖金和优厚福利待遇作假信息来招聘,反复在各大型网站发布相同的信息,吸引众多待业人员、应届毕业生投简历,以组织培训业务为幌子,颁发客户个人隐私信息以加微信方式向客户推荐本公司金融产品实施电信诈骗,从而社会治安受到严重破坏。

(二)未成年自身内在因素

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不仅经验浅薄而且主观约束较差且缺乏实践经验,对许多社会问题的理解包含了一些苛刻和盲目性以及对生活和价值观的看法。三观尚未成熟形成,很容易接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通常的客观角度来看,大多数18岁以下未成年,未有个人目标和适当的价值观;往往考虑金钱观和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导致他们犯罪的主观原因。首先,它是一种虚荣心,彼此盲目比较,盲目追随追求完美的高消费和物质生活的趋势。

四、总结

科学式家教不仅是孩子心理的营养膏,更是他们人生道路的指导者。换句话说,父母的人格特质会影响到孩子的人格特质。为使未成年身心良好发展,应召集社会总动员结合相关案例,为父母讲述预防犯罪宣传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法律,不仅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而且改善家庭良好的氛围,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耿锐.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对策[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28):01-02.

[2]贺仁华.浅谈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现状与预防[J].科技信息,2011,04(25):I0039.

[3]彭杨.论农村青少年犯罪状况、原因及预防[J].青年与社会,2014(06):30-31.

[4]李亮.外出务工背景下夫妻资源对农村女性家务分工期望的影响基于巢湖市居巢区的实证研究[J].社会,2009(02):199-214.

猜你喜欢

犯罪心理人格障碍教育
探究攻击型人格障碍伴抑郁症患者的人性化护理
边缘型人格障碍的“三不稳”“一冲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犯罪心理痕迹应用现状与反思
家长如何帮孩子摆脱表演型人格障碍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犯罪心理画像初探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