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10-20洪芳

财经界·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评级金融机构信用

洪芳

关键词: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监管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信用评级机构在规模和服务水平方面均有大幅提升,形成了中诚信国际、东方金诚、中证鹏远等大型评级机构和80多家中小型评级机构并存的机构发展格局。但从地方评级机构来看,大部分地方评级机构不同程度的存在弱、小、多、散的问题。找出现行体制下评级机构存在的问题,巩固评级机构与银行之间的合作关系,对促进地方评级机构发展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H省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5月,H省共有已备案信用评级机构9家,其中5家地方法人评级机构,4家全国性评级机构分支机构。由于政策性银行、国有及股份制银行自身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控制体系,并不需要参考第三方评级机构提供的评级结果,H省信用评级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尚未建立内部评级系统的地方法人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

在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方式下,信用评级机构在促进企业融资、防范金融机构信用风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快速发展后,近年来H省信用评级机构发展逐渐趋缓。中小企业参与评级意愿不高,大部分金融机构评级需求降低,信贷评级市场逐步萎缩。2015年全省信贷市场评级有5780笔,而到了2019年只有2461笔,较2015年下降57.42%。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季度共评级139笔,同比下降了76.91%,预计2020年信贷市场评级数量将大幅下降。

二、信用评级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评级产品相对单一,对市场需求的覆盖面不足

经调查,H省评级机构主营业务为信贷市场主体评级。评级机构基于借款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通过标准化、流程化、格式化的作业模式出具评级报告,这对于保证评级结果的可比性、一致性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市场多样性需求缺乏业务设计,缺少有特点、有重点的评级报告。譬如,股东和高管对公司内部治理、发展战略、风险控制等更为关注;银行机构对合作对象具体风险控制措施的更为关注;而行业主管部门对机构合规经营和行业发展政策的更为关注。在评级报告里面,上述需求的回应要么没有,要么雷同,缺乏针对性。

(二)评级报告质量不高,缺乏市场公信力

评级报告主要是基于对被评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之上的分析。许多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评级结果,常常会美化和篡改报表数据或者向政府机关、金融机构和税务等部门分别提供不同的财务报表,并且对自己不利的资料往往不予提供,评级公司有时很难获取和核实材料的真实性。由于评级报告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真实性不强,不能真正地对被评企业风险进行揭示。同时,对于评级结果的准确性,评级机构也不需要承担任何实际性的责任,其违规成本小,使得评级机构“以级定价”、“以价定级”等违规现象频现,影响了评级结果的公信力。

(三)评级机构市场化程度较低,难以满足市场发展需求。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H省信用评级业务延续了以市场运作为主导、监管部门推动的发展模式,多年来评级机构都是依靠监管部门的行政力量来拓展评级业务,评级业务也主要是以信贷市场企业评级和两类机构評级为主。H省5家法人评级机构中业务量最大的三家民营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只注重业务规模,不重业务质量,也缺乏拓展业务和创新的能力,面对新的市场发展形势,缺乏转型的能力和动力,难以满足新的市场发展需要。

(四)行业人员流动性大,评级分析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H省信用评级机构规模普遍较小,公司员工最多的有14人,员工最少的只有5人。由于公司实力不强,发展空间小,行业人员流动性大,从业不满3年的占比接近20%,从学历水平看,大部分都为大专和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的不到15%。随着信用评级市场的深入发展,对评级人员的评级从业资格年限、专业化水平、相关知识结构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人员素质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三、影响H省省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原因

(一)外部原因

(1)评级市场需求不足。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占企业总数的95%以上,受经济下行影响,信贷市场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能够满足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数量并不多,因此企业自身评级需求不足;另一方面优质的大型企业本身也是众多金融机构争抢的优质客户,其融资渠道也较多。在金融机构和企业经营效益普遍下滑,同时国家要求减轻企业融资成本的前提下,评级费用直接导致了金融机构和企业融资成本的增加。金融机构既不愿意支付评级费用来增加自己的运营成本,也不愿意因为要求企业承担评级费用造成贷款客户的流失,因此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需求也在不断的降低。

(2)政府部门对信用评级重视不够。地方政府部门在鼓励、引导和支持评级机构为广大企业和其他组织提供评级服务方面的力度并不够,对信用评级市场也缺乏切实可行的支持和保障制度,对于评级机构出具的评级结果也没有实质性的应用。

(3)金融机构的部分政策措施不利于评级机构发展。一是造成了评级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某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出台规范与第三方信贷中介结构业务合作的文件要求:“各县市农商行要严格准入信贷中介机构的数量,信用评级公司准入数量原则上不低于2家”。这种规定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评级机构的地区垄断,但实质上造成了评级机构的价格竞争和评级报告质量低下(比谁价格更低,出报告速度更快和评级结果更高);二是贷款准入门槛高,级别导向明显。从统计结果看,2019年,全省5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市场评级共2041笔,评级结果均在A级以上,无A级以下企业。其中AA级企业有1058笔,占总数的51.84%。这种评级结果分布显然与全省企业实际情况并不相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金融机构对贷款企业的高准入门槛。根据某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对法人客户评级授信的要求:“对企业评级结果在A级,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或对业务发展很有价值的客户和评级为AA级(含)以上的客户才能入围贷款审核”。在目前经济下行的情况下,能够满足金融机构贷款条件的企业并不多。因此对企业评级结果的硬性要求,必然导致了企业信贷评级结果只能是在A级以上,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评级结果的虚高。

(二)内部原因

(1)评级机构缺乏提高评级质量的动力。目前,H省信用评级机构信贷市场评级单笔收费在1500-2000元之间。评级机构认为评级收入不足以覆盖评级成本,并不愿意在提升评级质量方面做过多的投入,现场尽职调查、核实企业财务状况时往往只是走过场。

(2)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H省信贷市场评级收费方式大多是以被评企业自付为主。为了获得贷款,企业往往希望通过支付评级费用后能够获得较高的级别,如果评级结果达不到预期,甚至不向评级机构缴纳评级费用。同时,评级机构因为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为了广泛占有市场和拓展业务,有时会按照被评企业的要求,给出企业虚高的评级结果。或者在评级结果相同的情况下,互相压价,通过低价竞争争取客户。

四、相关建议

(一)完善信用评级监管法律法规,制定统一的市场准入退出标准

建议在相关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包括评级机构内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保护、评级人员素质、评级独立性等方面的监管措施。完善信用评级机构退出机制,对违反监管规定的评级机构进行暂停评级业务或退出备案处理,保持从业评级机构的流动性,从而使一批有实力、有资源、有作为的评级机构能够在监管框架内沉淀下来。

(二)拓展信用评级应用领域,提升市场有效供给

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广泛应用评级结果,如在财政贴息、项目补贴和企业税收减免等事项上,对信用评级等级较高的企业,提供更优惠的政策和措施。政府部门也要引导企业提高对信用评级的了解和认识,鼓励和支持企业积极进行信用评级。

(三)鼓励评级机构开展业务创新,提高业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一是通過邀请外部专家评审、坚持对企业跟踪评级和定期反馈违约率结果等方式来检验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二是要求评级机构根据金融机构或企业的实际情况定制评级产品和服务,提高评级产品的针对性;三是搭建评级机构与金融机构沟通平台,引导评级机构完善评级指标体系,不断提高评级质量。

(四)完善信用评级机构问责机制

对查实评级结果弄虚作假或评级质量持续不高的信用评级机构,可对其采取罚款、取消评级资格的措施。同时可考虑建立以违约率为核心,以自律机构为操作主体的保证金制度,有助于在原有的声誉压力的基础上,再给信用评级机构增加一份经济压力,两者相互结合,籍此将约束机制的效力发挥到最大,迫使信用评级机构提高评级质量和评级透明度,从而提振信用评级业的声誉水平。

(五)加强信息披露监管,提高评级透明度

通过监管部门指定网站或渠道向公众披露评级内控制度、评级符号、评级方法、评级模型和关键假设、评级违约率和信用等级迁移情况等,可积累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提高评级机构的认可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戈志武.对我国信贷市场信用评级发展的思考[J].征信,2016(10).

[2]孙海容.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规范与发展[J].金融市场研究,2017(11).

[3]黄鑫,杨健健,蒋敏杰,李松梁.国际信用评级行业监管镜鉴[J].金融市场研究,2017(11).

[4]戴硕.信用评级的现状及建议[J].金融经济,2018(12).

猜你喜欢

评级金融机构信用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重要途径
为食品安全加把“信用锁”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信用中国网
信用消费有多爽?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
《钱经》月度私募基金评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