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馆的文化志愿服务模式新探

2020-10-20赖皓贤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服务模式文化馆

摘要:文化馆以全民艺术普及为使命,与图书馆、博物馆等行业的志愿者相比,志愿者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更强,流动性更大,因此在融入文化馆日常开展的各类公益培训、演出等活动中时,会产生管理上的各种问题。文章将从文化馆引入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出发,探讨当前常见的志愿服务管理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的思路和创新的做法。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235-02

一、前言

自2011年在《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文化志愿者”的概念以来,文化志愿服务己纳入公共文化设施的日常工作范畴,在探索中发展。文化馆以全民艺术普及为使命,与图书馆、博物馆等行业的志愿者相比,志愿者的专业性和艺术性更强,流动性更大,因此在融入文化馆日常开展的各类公益培训、演出等活动中时,会产生管理上的各种问题。文章将从文化馆引入志愿服务工作的意义出发,探讨当前常见的志愿服务管理问题,并提出一些改善的思路和创新的做法。

二、文化馆引入文化志愿服务的意义和作用

(一)缓解文化馆人手的不足,优化文化馆的人力资源配置

随着文化馆开展的活动越来越多,原有工作人员的数量已经难以负荷所有细节执行类的工作,人力资源的缺口也不断增大。为了给广大人民群众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文化馆不可避免的要引进文化志愿者来参与工作。有了文化志愿者的参与,原来既要负责策划也要负责执行的工作人员就可以抽身出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管理的工作中。文化馆与文化志愿者的配合能从分工上优化了文化馆的人力资源的配置。

(二)提升志愿者的个人艺术修养,满足个人的志愿奉献需求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理论,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生存生活需要后,就会向着情感、尊重、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当今,城市中的温饱问题基本被解决,人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这也就出现志愿奉献,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志愿服务日益被大众所推崇,同时,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去参与文化活动。反映到文化馆上,由于文化志愿者的工作离不开文化艺术,所以文化馆引入文化志愿者服务对文化志愿者来说,也是双赢的效果。

三、文化馆的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志愿服务内容单调,缺乏切合志愿者需求的文化服务

文化馆的志愿服务工作容易陷入期望与现实不匹配的情况,从文化馆的角度看,文化馆在更大程度上需要专业型人才,以文化志愿者身份主导开展文化艺术工作,而实际上,大部分文化志愿者并不具备艺术类专长,只能参与活动的常规性辅助工作。从文化志愿者的角度看,具备一定文艺爱好的志愿者希望通过文化馆的平台展示自我,但是文化馆却没有稳定的志愿服务项目给他们发挥特长的机会,这部分志愿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会造成心理落差,渐渐失去对文化馆的认同感。这也是从侧面发映出文化馆在目前的志愿服务工作中浪费了一些珍贵的人力资源。

(二)志愿服务零散琐碎,缺乏系统性长期性合作的服务项目

在上文提到过,文化馆的文化志愿服务的特殊性就是工作流动性更强,灵活性更大,本来这个是文化馆志愿服务的特色,但当这个特点融入文化志愿者的管理上时,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文化馆的公益培训、演出、展览等活动有阶段性、周期性的特点,这种情况导致了志愿服务只能在有活动的时候开展,剩下的时间文化志愿者几乎与文化馆没有任何交集,零散琐碎的志愿者服务带来的,不仅是志愿者管理上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难以维系一支归属感强的文化志愿者队伍。

(三.)文化志愿服务可持续性差,缺乏稳定有效的激励措施

由于文化志愿者的志愿服务强度不大,频率也不高,所以会呈现出一部分的志愿者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不足的情况,他们把文化志愿服务看成是任务来解决,动员不及时的话难以自觉地提供文化志愿服务。另外,文化馆的文化志愿服务缺乏可持续性也和志愿者的来源有很大关系,就文化馆而言,高校学生无论是积极性还是文化素养方面都十分适合文化馆的志愿服务工作,但是很多在校学生的志愿服务时间只局限在1-2年中,他们毕业以后基本就和文化馆失去联系。这種缺乏长期的合作机制造成了阶段性的人员流失,招募工作和培训工作也只能重新进行。还有和其他志愿者机构、协会的合作,由于志愿者机构有自身的工作,所以和文化馆的这种合作模式不会太紧密,机构的志愿者到文化馆工作的机会也是有限的。再者,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性也和激励机制有关,文化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只能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餐费和交通补助,在表彰活动和激励回馈措施上仍和青年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有差距,这也会影响到一部分文化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性。

四、文化馆志愿服务模式的改进和创新

(一)增加多种招募渠道,引入多类型多专长的人才

文化馆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需要更多的文化志愿者参与其中,而不同的活动所需求的文化志愿者类型各不相同,因此要增加多种招募渠道。除了传统的现场招募外,文化馆还可以利用新媒体进行推广,运用当前使用范围最广的社交软件的渠道如微信、抖音来宣传,以文章、图片、短视频等多种方式吸引更多不同年龄层的文艺爱好者加入。

针对文化馆的不同需求,文化馆可以灵活运用定向招募的方式来吸引拥有不同文化艺术专长的人才。对于文化馆而言,文化志愿者的目标群体可以分为普通群众和有一定艺术专长的人群,其中普通群众又分为正在享受或是曾经享受过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人群和其他有潜在意愿成为文化志愿者的人群,前者可以在他们来文化馆活动的期间进行以活动地点为主的封闭性招募宣传,后者可以利用文化馆的官网、各大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进行一段时间内的密集型宣传,让有潜在意愿的人从各个渠道了解到文化馆的志愿者招募。而专业性较强的文艺工作者如文化馆的中心团队,以及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文艺骨干,还有专家学者等,更适宜使用定向邀请的方式,通过特定的志愿服务项目邀请其参与,以体现针对性和专业性。

(二)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品牌项目

随着文化志愿服务的深入推进,文化志愿者的团队会不断壮大,相应的服务内容也应该随之匹配。服务内容的创新可以表现在根据志愿者的专业背景、艺术特长来调整服务岗位或新增服务项目。

首先,对于有一定艺术专长的文化志愿者,文化馆可以对其进行艺术上和教学上的知识和技能提升,并在试讲考核后组建志愿者讲师队伍,开展相关公益培训工作。身份上的转变可以让志愿者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在提升他们服务层次的同时,也拓展了文化志愿服务的内容。

其次,更多的文艺志愿者团队,可以从项目的挖掘出发,策划真正适合文化志愿者长期参与的公益文化活动,例如以文艺志愿者小分队的形式深入乡村、敬老院、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社区,根据不同的文化需求采取“点单式”供给,每年送去文艺演出、公益性讲座、培训辅导等多种类型的文化志愿者活动,推动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变,不断丰富文化志愿服务的供给方式。

再者,文化馆可以引入更多的优秀社会力量参与到公益文化传播中,与社会组织、高校团体、企业等跨界合作,开展具有“文化+”拓展内涵的特色文化活动,在“走出去”的同时提高文化馆的社会知名度,并有效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惠及面与影响力。

(三)建立切实有效的文化志愿者管理机制

1.文化志愿者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要规范文化志愿者的流动,文化馆必须完善针对志愿者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一方面,志愿者的进入机制是指文化志愿者的招募要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从报名填写资料到管理人员审核再到现场确认的步骤,明确志愿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和专业技能,规定那些热爱公益事业、有良好思想品质的人才能成为文化馆的文化志愿者。另一方面,对于有意愿或是不得不离开组织的文化志愿者,文化馆也需要建立一套完整退出的机制。除此之外,对于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屡次出现迟到早退、工作不认真甚至有人投诉的志愿者,文化馆先要对该志愿者进行提醒,若是工作中仍然没有改正,可以取消其文化志愿者的资格。

2.文化志愿者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1)建立有效的服务评价机制

规范管理文化志愿者,少不了的是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一方面,对文化志愿者工作的评价要科学、合理,多运用量化的指标进行评价,比如利用全勤、迟到早退、缺席的次数、被服务对象称赞和投诉的次数等因素再加权平均后来评价。另一方面,有效的评价机制除了围绕工作设置,每个志愿者的态度、发展潜力和适应能力都需要纳入考虑范围,因为这些无形的因素会成为志愿者以后选择发展方向的基本依据。

(2)精神激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

根据文化志愿者的特点,激励方式更适宜采取精神性的奖励,一是星级志愿者评选活动,按照志愿者服务时长与星级标准,每年组织文化志愿者总结表彰活动并正式授予证书。二是以“时数积分兑换”的形式,给予服务时间长、服务效果佳的文化志愿者优先兑换培训班、讲座、演出的机会,讓优秀志愿者共享文化惠民成果,带动更多热心公益、爱好文化艺术的市民朋友加入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

(3)搭建志愿者交流展示平台

文化馆要运用好自身资源为文化志愿者提供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和各种学习交流的机会,既可以定期开展志愿者的座谈会,交流彼此的工作心得,也可以每年提供一定场次的公益演出和作品展览的机会,让志愿者展示自己,汇报一年来的工作成果,还可以同其他机构的志愿者一起开展文体交流活动,让文化馆的志愿者在交流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崔英杰,张呖,文化志愿者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石家庄市为例[J].大众文艺,2015 (11).

[2]邢艳,浅谈县文化馆如何培养基层文化志愿者[J].大众文艺,2015 (24).

[3]梁世鲍.试论群众文化志愿者在群众文化实践中的重要作用[J].大众文艺,2015 (06).

[4]蔡洪,浅谈县级文化志愿者的激励机制[J].黑龙江史志,2015(08).

作者简介:赖皓贤(1992-),女,广东广州人,大学本科,现任职于广州市文化馆,负责文化志愿者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服务模式文化馆
硅元尚瓷文化馆即将揭牌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章堰文化馆
家乡
大爱有光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让阅读引领未来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