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观雕塑在红色旅游中的地位与应用

2020-10-20孟子森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红色旅游

摘要:红色旅游本身具有规划较高、知名度高且资源的分布较为集中、可塑性强等特点,目前沈阳市红色旅游景观雕塑已形成一定之规模,具备了一定的区域品牌优势。新时代背景下,在国家加大发展红色旅游的新形势下,我们应该利用已有的景观雕塑并有效开发新的红色景区雕塑,从而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城市名片,这将提升沈阳市的红色旅游城市面貌,使得盛京更加的璀璨夺目。红色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红色景点中的景观雕塑潜移默化的提高民众的审美能力以及市民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不可取代的旗帜特色与地域风貌。

关键词:红色旅游;景观雕塑;旅游城市;景观名片

中图分类号:J3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159-02

一、前言

目前,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在红色旅游先进的政策指导下,全国各学校及广大的民间团体共同汇聚红色景区,通过参观与游览来接受有形的、感性的党性教育,激起民族情怀。在此期间景观雕塑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因素进入人们的视野,起到了积极、健康的作用。沈阳市为了推进红色旅游重点景区建设,正着手加强利用景观雕塑来实施精神文明和文化符号的注人,对于这种存在于红色旅游项目中的景观雕塑形式,应从审美的高度来赏阅判定红色雕塑的美学原理与价值。这将更利于沈阳更好的开发红色旅游文化,使景观雕塑在丰富沈城的同时还可以对红色主题进行深入的推广,继而使得人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从中受到红色革命精神的再教育。

二、沈城红色旅游的历史载体

红色旅游本身是以中共领导人率领民众在革命战争时期建立功绩而形成的纪念地,或以具有象征性的标志物为载体,以所承载的革命事迹与历史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广大民众深入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的纪念、旅游活动。为了更好地发扬革命主题教育基地的作用,国家决定将红色旅游内容再次进行深入、有效的拓展,将建国以来百年间的国家近代历史时期,在祖国大地上展现出的反侵略、顽强抗争、爱国爱党、自强不息、艰苦卓越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大育人活动和重要典型事迹的优良遗存因子,有选择的并入到国家红色旅游建设范围以内,以便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体制先进性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红色旅游与人文雕塑景观的有机结合,就是革命传统教育与新兴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这是一种具有新时代生命力的红色主题旅游发展线路。共同打造出红色旅游景区和人文风貌,既可以供人参观欣赏,又可以进一步了解革命脉络,增长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的认识,深入學习前人拼搏的精神,培育有意义的时代精神,进一步使之成为一种文化思潮。我省六地十处景区己成为全国百个“红色游览经典景区”的成员,沈阳锦州 葫芦岛秦皇岛线路初步成为全国30条“红色游览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线路不但凝结着国家的光辉历史、优良传统和奋进精神,更是激励后人努力克服种种艰难险滩的强劲动力。同时,红色旅游寓教于游,更容易使游人感同身受,在充满感性的接触中接受革命历史的熏陶和信念教育,效果更好。不但如此,眼下红色旅游方兴未艾,业成为旅游经济强劲的增长点,可见红色旅游还是促进经济发展和带动群众致富的助推器。

三、沈阳景观雕塑与红色旅游结合现状分析

一座景观雕塑,就是一个文明城市的心声,一座景观雕塑,也是一段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城市雕塑,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也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市场经济气质,可以作为城市重要的党性标识。据不完全统计,沈阳目前己建设完成重点城市雕塑300余座,主要分布在城市广场、交通干线两侧、步行商业街、城市带状公园及其他市、区级公园等城市重要的空间节点上。漫步城市常常会见到它们的身影,给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沈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抗战名城。众所周知,沈阳市1970年建造的《毛主席塑像及群雕》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玻璃钢雕塑,也被雕塑界公认为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后来的天安门纪念碑与主席纪念堂的这两组雕塑,也都是根据沈阳市中山广场的雕塑衍生出来的。后来陆续建设了《持钎人》、《逐日》、《太阳鸟》《全运会运动主题雕塑》、《财富之门》、《力量》、《十强赛纪念雕塑》等百余件纪念性景观雕塑作品,先后建成了一系列具备较高艺术水准的公共艺术作品。但是,这些景区雕塑并未放入沈城总体规划中,彼此之间关联较小,未能产生合力,许多雕塑的设置并没有考虑到沈阳市打造红色雕塑景点这一的总体思路,城市规划和旅游部门的统筹安排具有差异性,虽然以上景观雕塑也把握住了城市精神定位,为数不多的重大历史文化雕塑是能够尊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有机融合的,也挖掘了一定的区域文化特征,如沈阳世博园的雕塑作品《开天辟地》。但单体的成功却并没有形成景观发展的同向同行作用,更多沈城景观雕塑的建设,大多还是以一种各自为阵遍地开的无秩序状态,其中也包含一些造型简单,工艺简陋,年久失修、缺少内涵的雕塑成为城市污点,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也不能起到历史与人文的沉淀作用。因为没有能够体现出沈阳精神特征,这就无法使沈城以一种更加鲜明的红色旅游地形象推向全国,这就不能使市民拥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与此同时,公众的审美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沈城景观雕塑作为“旅游形象大使”舆论宣传的工作还不够,广大市民们对景观雕塑的作用和认识也不够清晰,人们缺少对景观雕塑深刻寓意的理解力,更多的民众还停留在仅仅满足于街头雕塑的从无到有,他们对景观雕塑的审美能力并不高,而且审美观念显得相对老旧,缺少对红色文化的再认识,这就很难引起城市共鸣与文化自信。市民的审美观念也还局限于象与不象,对红色景观及雕塑缺乏一定的审美基础,由此可见,民众在审美理念与近现代的景观发展是有脱节倾向的。也因此,我们在对外进行红色旅游形的象宣传时,很少会用到雕塑这张有形的实质名片,由于民众不能有效揭示出雕塑的文化与精神内涵,这就使得游客来到现场之后,只能靠身临其境,去直观的感受沈城红色景观文化的别样美,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利用沈城雕塑资源创建红色旅游品牌形象

一座城市的定位是沈城规划和发展的有力依据,即结合本身条件、竞争生态、消费需要等直接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要对沈城发展的前瞻性与战略性进行综合性思考。明确的城市定位是可以为现代发展指明道路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时代城市规划蓝图的具体制定。随着沈阳城市化的快速增幅与跃动,特色红色旅游城市以红色旅游为主导,将通过红色旅游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良性发展。红色旅游是一座现代城市的产业坐标系。将沈阳定位为红色旅游城市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坐标系中,新型工业时期,预计以红色旅游为沈阳城市规划发展的新地标。把红色旅游发展,作为沈阳明晰的新城市新文明定位,如此不仅能长期赢得国内公众的视觉认可,并且还能在国际范围内形成红色旅游城市的形象,持续吸引国内外游客,进一步开拓红色旅游新兴市场,拓展红色旅游的深度发展空间。

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就如名片一样,是一种庞大且无形的资产,关系到这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与城市品质。红色旅游线路不仅仅是具备城市代表的景观要具有红旅特色,更加重要的是内在的个性化都能体现出独特的红色精神。沈阳未来的旅游景区开发通过挖掘雕塑内涵资源,可以进一步明确具备独特个性特征的长红品牌。由于国家在规划发展中的特殊角色和地位,在新一轮沈城红色基地的形象建设中,政府的主导性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市政府的牵引作用,并运用雕塑企业和民众的有生力量,再结合本市景观雕塑资源,及红色旅游市场风向,不断在国内外旅游推介会上,扩大宣传具有沈阳特色的经典红色旅游景观项目群,使之成为盛京强有力的特色城市名片。

景观雕塑的设计建设也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不能好高骛远,还是应该有计划有步骤地的稳步推进相关工作。沈阳拥有20余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北大营》、《沈阳审判日本战犯法庭》、《皇姑屯事件博物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东北解放纪念碑》、《秀水河子战役纪念馆》、《张氏帅府》等著名红色旅游景点,打造出红色旅游品牌城市,沈城预计逐步增设一些优秀的景观雕塑作品,这些作品在特定景点中要建立起有自身的历史脉络,同时会保有一定的历史生态面貌。

在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也不能让雕塑孤立化,应在景观线形上还可以做一些景观雕塑小品,以活跃公众的视觉情趣与审美心智。它们的位置需要呈间隔性,具备一定的区域落差,具有潜在的逻辑关联,主题仍然是不断深入的挖掘革命精神与文化内涵。除此之外,盡管在景观的块面空间中的雕塑,主要是起到衬托周边大环境的作用,景观雕塑位置与大小是依环境状况而定的,且具有很大的艺术自由度。

作为景观雕塑的创作者,需要把发展红色旅游放在设计和思考最前面,争取让景观雕塑与风情民俗、生态环境、精神文明等相互融合。我们不能破坏原有的自然景观,艺术家要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多彩效益,共创红色旅游文化发展。全体艺术工作者共同努力,一起打造具有沈城文化特质的景观雕塑,为沈阳市的红色旅游打造一道靓丽、璀璨的文化风景线。

★基金项目:本文系zozo年度沈阳市社会科学课题立项,项目名称:《沈阳红色旅游文创产业资源策略研究》,项目编号:SYSX2020-20-01。

参考文献:

[1]胡春良.打造完美的红色旅游雕塑[J].山西旅游,2005.

[2]陈世琪,瑞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雕塑研究[D].南昌:江西理工大学,2019.

作者简介:孟子森(1983-),男,辽宁沈阳人,辽宁传媒学院讲师,大学本科,雕塑专业,研究方向:艺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红色旅游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西藏红色旅游SWOT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打造红色旅游小镇 老区遂昌 风景正好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红色旅游——革命精神的传承——重庆“红岩联线”的一点思考
开展红色旅游业务 提升老人生活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