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的发展刍论

2020-10-20赵楠

大观 2020年6期
关键词:学术研究

赵楠

摘 要:20世纪20年代,近代中国古代音乐史开始书写,涌现出许多优秀的著作,而真正具有学术转型意义的著作是王光祈于20世纪30年代在德国写作的《中国音乐史》,该书主要是在比较音乐学和音乐进化论思想的影响下以律、调、谱、器的进化为基点进行阐述的。目前为止,近代中国音乐史学书写研究已经经过了一个世纪,学术研究进入了后杨荫浏时代、后黄翔鹏时代,中国音乐史学的书写至今还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因此,文章从国内传统文化学术发展能力和国际学术研究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古代音乐史;音乐史学;学术研究;文化表达

从古至今,音乐学术界既要求在撰写历史时遵循传统音乐理论体系,又要求具有高质量中国古代音乐的国际学术视野。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音乐史的学科体系面临着一个问题,即因为缺乏传统文化管理和与20世纪国际学术界的良性互动,它未来的发展必须向两个极其重要的方向发展。首先是回归分析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术管理系统中固有的“辨章学术”的形式,其次也注重“文化价值认同”,用积极发展的姿态,以融入中国国际学术话语分析体系。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的传统学术分析

(一)中国古代音乐史发展的思想脉络

音乐教育下的中國古代学术的发展有精神和文化内涵更深刻的认识论根源,写作和编译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描述,记录着音乐表现和音乐理解的相应的音乐传统。面对丰富的古代中国音乐史学研究资料,人们不禁思考:首先,中国古人为什么要书写音乐?是载道还是想传承音乐的技能?其次,谁记录了中国音乐的历史?音乐是正式以文本内容叙述一个王朝的政治思想言论,或只是音乐表演者表演文本的艺术?最后,音乐作为集体记忆,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社会意义的发展体现在哪里?

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社会文化教育功能及音乐教学系统有重要意义,建立在制度上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在“道”的声音和“意”的含蓄中达到古人所追求的音乐的最高境界。声音与道义之间的关系是“达声”才能“达义取其声”进而“取其义”。

根据对音乐的理解,古人逐步建立一个逻辑顺序和音乐创作体系。当古人用凝固的文字信息和相关数据来记录他们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经验能力分析问题及其关于文化素质教育的功能时,与之相对应的描述和记录音乐方面也有这样一个相对应的分工:有声音的记录者,就像传承者手持“乐谱”,也有学术理论和研究阐发的记录者。他们皓首穷经,阐明礼乐的制度名物的义理训诂,并探赜索隐,考证推算其乐学律数原理,追求“乐本”与“乐理”统一、“道器合一”的音乐“实学”,在礼乐制度、乐学、律学、琴学等专题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一部分的成果主要集中在古代典籍分类中的经部乐类和史部正史志律志、政书类的音乐典章之中。

(二)如何理清全面而系统的音乐知识谱系

笔者认为,中国古代音乐文学应被视为一种有机的肌理交错的文学,而中国古代音乐与音乐文学的书写位置之间的隐性关系,应建立在系统分析相应的逻辑阐释和编纂分类功能的基础上。因此,对我国古代音乐史发展的考察,可以通过加强资料收集和古代音乐文献的研究,转化为如何记录的问题,进而分类分析大型音乐文本,对音乐和文化谱系学有清晰而系统的认识。而目录学中的文献分类、断代史书写等共同呈现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面貌,展现了音乐文献也在承担的知识谱系。

音乐的叙事文本和传统技术是平行的。音乐进行文本演奏的做法,显示出雅俗文化之间的音乐和书谱对应的关系。首先,中国的古琴为“复杂的和弦声音”,是由音乐所表示的,在“艺术的子部分”之下。其次,通过各种声音诗成为乐府的歌词和说唱音乐的声音。古代书谱包含我们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教育思想的审美发展的关系。

二、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国际学术研究

中国音乐学必须根植于传统学术,这种回归是对我们固有音乐的坚守。同时,扩大中国音乐学术的事业也是必要的,拓展中外音乐交流的文本教育和研究领域,通过异域之眼,尽量缩减自音乐研究的视觉盲区。中国音乐史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中国音乐史研究的海外中国学者的描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历史,也可以看到变化背后的中国通史形成理论,还可以看到全球史中的中国历史背景。我们国家需要重新审视中国音乐史与全球发展历史。

(一)国际对中国音乐的研究

东亚文化圈的中华文化以自己的音乐作为一个整体发掘和观测音乐文化发展的主环,是音乐史新的研究和分析方法。这项技术研究中,中国传统古典文化为“母体”,音乐文化历史背景差异和其影响流变为研究的主要载体。

在对许多的国际音乐进行研究,发现了中国古代音乐教育文化发展及其信息传播和影响的路径。正如日本福岛和夫所说的“历史意识”,他指出,音乐文化传播最重要的是音乐的母体形式。只有深入了解其母体形态,才能识别出传统音乐东传日本后的新形态,即唐乐。这样唐代音乐的文化差异就可以形成一个亚文化体系,其国际影响力已经开始显现。东亚文明及其历史,是21世纪国际汉学研究的主题,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也是新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问题之一。

(二)国外学者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

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新西兰华裔学者宫宏宇说:“域外中国音乐教育研究从不同的角度看自己为我们反思自己、观察自己提供了可能的便利。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联系国外和国内学者,但是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中国学者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论方法的独特成就。”

事实上,在中西音乐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外国人就开始了对中国传统音乐历史的系统分析研究。明清时期,西方学者开始了与中国的频繁来往,并开始了对中国音乐的研究。早期法国学者对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更是令人瞩目。在现代学术范围模式下,国外学者的先进理念和问题意识,以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为事业承载,对音乐理念、音乐思维和音乐行为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对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当然,中国传统音乐也随着移民、文化交流等向世界传播。在现代学术范式下,国外学者的先进理念和问题意识,以人類学、历史学、社会学为视野承载,对音乐理念、音乐思维和音乐行为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对中国音乐古代史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中一批华人音乐史学家意识到中国古代音乐史研究凸显中国文化身份的重要性,他们一直努力在世界面前证明中国古乐的存在与价值。音乐学家宫宏宇等人就针对性地收集海外中国音乐史的研究专题数据保留。另有密歇根大学林萃青教授提出了“怀古音乐”这一学术理念,是一项建立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意基础上的中国古代音乐的重构项目。

三、结语

总之,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学术研究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佳境,民族音乐学、传统音乐学等发展迅速,但是无论是从中国古代社会传统学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从中国音乐史学的国际环境影响因素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整合分析。这样才能让中国的音乐学术研究既囊括了传统的音乐,同时也在国际学术领域中展现了中国人民古代音乐的高品质,使前沿学术和传统学术对音乐的研究内容完美结合,为中国音乐研究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宫宏宇.他者审视:明末至民国来华西人眼中的中国音乐[J].音乐研究,2014(4):68.

[2]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科完成现代学术转型的第一本著作:从音乐学术史角度看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J].音乐探索,2013(1):3.

[3]冯文慈.中外音乐交流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257-259.

[4]宫宏宇.田边尚雄朝鲜、台湾、中国大陆访乐之行及其影响[J].中国音乐,2014(1):28-39.

[5]洛秦.宋代音乐文化阐释与研究文丛[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6:5.

[6]宫宏宇.中西音乐交流研究中的误读、疏漏与夸大:以民歌《茉莉花》在海外的研究为例[J].音乐研究,2013(1):95.

[7]王小盾,喻意志.中国音乐文献学:以杨荫浏为枢纽的两个时期[J].中国音乐学,2010(3):23.

[8]孙晓辉.论目录学体系中的器乐立目:兼论南宋莆田二郎的音乐分类及其影响[J].黄钟,2017(2):68-77.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术研究
Analy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in university English
声乐教育家仲伟的演唱、教学及学术成就述略
屠呦呦获“诺奖”对大学学术管理的启示
数字生活方式对高校教师学术研究之影响
现代智库事业的发展历程及特征研究
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亟待解决的四个理论问题
论档案学术研究中的“理论派”与“实践派”
当代艺术档案的认识与收录方法
旅游地理学学科建设与高层次人才培养
论文产出视角下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学术竞争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