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转型背景下流动人口福利缺失对策思考

2020-10-20熊丽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20年26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对策

熊丽丽

摘要:流动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后备力量军。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流动人口出现的诸如异地就医难、子女异地就学难、住房和工作不稳定等福利缺失问题,影响着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继而也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关键词:福利缺失;流动人口;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户籍制度的松动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我国人口流动的频率加快、数量增加,主要的流动模式为农村流向城镇(市)、欠发达的内陆地区流向发达的沿海地区。据资料显示:1982年我国流动人口仅为657万人,2014年时我国流动人口达到峰值2.53亿人,在2015年时保持在2.4亿人以上的规模,即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1个流动人口。这些快速的人口流动加速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的大量输入为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当了坚实的后盾。

国家针对流动人口出台了诸如《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等政策,但由于流动人口在城市中的“特殊”身份使得其许多方面的福利仍然存在缺失,而流动人口的福利缺失与否和流入地紧密相关。廖爱娣(2018)认为目前中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福利保障存在着诸如管理主体多元而导致各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方面的职权不清晰、管理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而没有切实了解流动人口的真实需要、有关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法制不够健全以及对流动人口的福利色彩较薄等问题,表明我国当前流动人口的福利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有关政策以保证福利能真正落实到流动人口身上。

二、流动人口福利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一)流动人口概念

流动人口一般是指户籍未作变动的临时性移动人员,其主体是从农村进入城市( 城镇) 的务工农民及其子女亲属,同时也包括一些具有城镇等其他户籍身份的流动人员。主要包括到户口所在地以外的地方务工、经商、从事社会服务等各种经济活动的人口。在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流动人口主要为农民工,因此,本文主谈农民工等群体的福利问题。

(二)福利缺失的表现

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的缺失是阻碍流动人口有序流动和在城市依然缺乏归属感和安全感的重要原因。当前流动人口的社会福利水平虽得到一定改善提升,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绝大多数流动人口仍被排斥在流入地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普遍存在着住房、就业、医疗异地报销、子女异地就学等急需解决的问题。

1.工作条件及工作环境差。我国流动人口的显著特征表现为文化素质较低、且大多数人缺乏相应的职业技能等,这些特征导致流动人口的工作选择范围受限,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和工作强度大的建筑业。绝大多数流动人口可选择的职业都是劳动力市场中最脏、最累、最苦的岗位,有些甚至会出现同时在几个建筑工地打工的现象,且有限的工资也不时会遭到拖欠。流动人口不仅工作环境相对较差、工作条件艰苦,且向上流动的机会也很少,他们常常没有双休日、经常加班、且很少享受带薪休假的权利。且近年来随着大量外资的撤走,导致沿海地区制造业也相继破产,使得这些流动人口陆续下岗失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多数流动人口因不堪城市的高消费而返乡,但仍然有一部分留在城市等待新的就业机会。

2.异地就医及报销难。由于流动人口多在高强度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因此使得他们更容易患病。且流动人口往往是远离家乡亲友而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工作,因此在生病时身边可借钱看病的亲友也很少,导致流动人口经常为了省下看病或治病的费用而把病情一拖再拖,最终导致小病拖成大病。我国当前因生病住院产生的医疗费用还没有实现完全的异地报销,而即使在后期可以报销一部分医疗费用,但是报销的前提是需要自己先承担全部的医疗费用,这对于工资水平本来就不高的流动人口来说更是一项负担和困难。且我国相对权威的医院往往需要提前预约,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处讲关系和人情的社会,流动人口由于其基层和底层身份,社会关系本身就比较薄弱,导致其往往生不起病、不敢生病。

3.子女异地就学难。在流动初期的时候,流动人口子女通常是托付给父母,只身一人或夫妻二人一起外出打工。随着子女长大需要就学,而父母也逐渐年迈,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子女接到身边一起生活,这就出现了一个难题: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就学。城市的学校每年的生源指标是一定的,且由于城市户籍的孩子数量本身也多,因而城市的公立学校基本首先是供本城市户籍的孩子选择的,而外来人口,尤其是农村户籍的孩子很少有资格和条件进入公立学校学习。高丙红(2011)也在她的研究中指出流动人口子女存在年龄相对较大、难以享受到平等的入學机会、受教育环境较差等问题。因此,大多流动人口子女只能进入“农民工子弟学校”就学,其教学质量和校园环境相较于城市的公立学校甚远。而这些流动人口子女即使有机会在城市就学,但是在中考和高考时也需要返回原籍参加考试。在2014年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中称:在城市落户的居住证持有人随迁子女逐步可在当地高考。

4.住房环境差且不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房价也在不断增加,包括买房价格和租房价格。流动人口的工资根本不能支付其在城市买房,因此他们多数只能租房。由于流动人口的工作地点多为厂房车间或工地,多数属于城郊地带,因此其租的房子也多在工作地点附近,这一地带混杂了城郊和乡村的人口,社区环境通常较差且安全系数较低,公共设施等也匮乏。而且由于混杂了来自全国各个地区省份的人,各地不同的方言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的差异也导致了社区的人际关系淡漠,交往互动较少,许多流动人口的交往对象仅限于同乡和亲友,因此流动人口对社区和城市的归属感很低,导致社会融入难。陈丹娜(2019)等人认为住房状况会影响流动人口的经济融入、社会融入以及心理融入,因此她认为稳定的住房才能使得流动人口从心理上接受从“乡里人”变成“城里人”身份转变并得到阶层认可和社区归属。

(三)缺失原因

虽然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福利制度一直处于不断完善和加强,但是由于流动人口特殊的身份和问题的多样性,导致其仍然存在福利缺失问题,其中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1.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法律知识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流动人口大多为中小学文化水平,高中或者大学毕业的占极少数,这是我国流动人口比较显著的一个特点。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整体偏低,也间接表现为他们的法律知识匮乏,其中甚至大部分为法盲,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低,导致他们在自身权益受侵害时,无法利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2.流动性强、多为短期用工。建筑行业的流动人口多为短期用工,这是因为流动人口就业时不希望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去约束其人身自由,从而当他发现更高工资的工作时他可以随时跳槽,或在农忙时其也可以自由往返于家乡和工作城市。而建筑行业的包工头用工,其根本就不具备《劳动法》规定的用工主体资格,因此其不能也无需为流动人口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

3.福利落实不到位。社会福利相关政策文件由于其专业性强的特点,因而普通民众很少有能力和机会去研读分析,通常只有少部分专业人士才能去解读,导致福利政策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同时也不能通过实践的检验而不断修改完善。这也使得用人单位在用工时会找法律的漏洞,逃避为流动人口缴纳相应的保险费用。

三、对策及建议

(一)流动人口层面:提升就业竞争力、培育维权意识

文化程度对农民工群体能否享受到应有的福利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针对我国流动人口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的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善。一是针对目前已存在的流动人口群体,可以加强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使得流动人口拥有一门技术以应对日益现代化和智能化的社会,通过增加其职业技能提升就业竞争力,同时针对想获得更多知识和更高教育的流动人口,可以帮助其进入夜校等学校继续充实自己;二是针对将来可能会成为流动人口的群体,可以加强其基础知识教育和就业技能培训,鼓励他们多学习几门技术或者认真钻研一门技术以提升其将来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帮助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脚踏实地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多学习多实践,从而更好地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用人需求。同时,需要加大对流动人口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普及,并鼓励流动人口积极主动的建立自己的组织,以便在有需要时可以通过集体的力量争取自己的利益,从而更好地進行维权和保护自己。

(二)用人单位层面: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规范用工制度

流动人口的福利缺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用人单位的不规范用工。因此,首先需要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制度并督促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并加强和规范用人单位的用人观念,树立平等的就业观念,根据岗位要求提出适当的招工要求,需要注重能力而不是学历或身份,使用人单位意识到流动人口才是劳动力市场的主力军。其次,督促用人单位认真履行国家关于用工的相关规定,积极落实国家针对流动人口出台的各项保障性措施和福利制度,并认真落实关于流动人口的合理工资报酬、休息休假权利和卫生安全的工作环境等福利权利。最后,针对出现用工不规范的用人单位,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执行劳动监察权利,对侵犯流动人口权利的行为进行制裁处罚,从而规范劳动力市场的用工制度。同时可以鼓励用人单位采用激励机制,如在节假日或员工生日时给予一些福利,使得流动人口对工作更有激情和热情。

(三)政府层面: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构建完善的医疗、住房和教育制度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制度带有消极性、补缺性的特征,即只有当家庭和市场的作用失灵而难以提供个人所需的福利待遇时,国家和政府才会承担相应的责任。流动人口远离家乡且家庭经济拮据的状况使得家庭无法为其提供所需的社会福利,而市场环境复杂,导致其在就业时常常无法与用人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随之而来的便是福利的缺失,因此急需政府的宏观干预。首先,从户籍制度入手,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得城市与乡村不再有严格的界限,从而享受同等的医疗福利待遇。其次,合理分配教育资源,缓解教育资源严重分配不均现象,使得更多人愿意留在原籍读书,同时也给予流动人口子女更多在城市学习的机会,给予更多人向上流动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更好实现。最后,政府应构建完善的住房保障制度。稳定的住房会提升流动人口对城市社区的归属感,因此需要针对流动人口的买房或租房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从而推进城乡一体化。

四、结语

流动人口由于其数量庞大、流动性强的特点,因此若流动人口福利缺失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会阻碍其在城市的工作和生活,而且会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为流动人口的福利保障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红娟.流动人口社会保障水平的区域差异[J].人口与社会,2019,35(02):35-43.

[2]廖爱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与福利保障:现状、问题与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8,42(07):17-21+26.

[3]徐愫.社会福利视野下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47(04):150-156+160.

[4]高丙红.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福利问题浅析[J].商品与质量,2011(S7):64.

[5]陈丹娜,卜雨欣,赖芷舒,钟溦烨,彭仁贤.住房状况视角下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9):7-9.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基于双变量probit的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走,找对策去!
我国流动人口规模连续两年下降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