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竹笛协奏曲《兰花花》的艺术价值

2020-10-20康慧敏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兰花花竹笛价值

摘要:《兰花花》是詹永明、杨春林根据关铭创作的同名二胡协奏曲而改编的竹笛协奏曲,由陆金山编订指法。此曲以民间故事作为素材,并采用了陕西民歌《兰花花》、《女娃担水》的旋律作为主题发展的材料。

关键词:《兰花花》;竹笛:价值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119-02

一、美学价值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是朱棣艺术开始走向稳步发展的时期,从创作的分期上看,可以分为初创期、发展期、繁荣期三个时期,而这三个时期又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创作方式。初创期主要以传统乐曲的编创方法为主,即以现有的传统曲目为母本,创编作者(主要还是演奏家)在母本的基础上通过加花、变奏等传统编曲方法加以变化扩展,使之成为一首独立的作品,这在第一代竹笛艺术家的作品中最为明显,如陆春龄以江南丝竹乐曲为母本而编曲的《欢乐歌》、《中花六板》、《行街》等;冯子存以二人台音乐为母本而编曲的《喜相逢》、《五梆子》、《挂红灯》等;发展期主要是指六、七十年代以第一代、第二代竹笛演奏家的创作为主,特别是第二代竹笛艺术家除了延续前辈艺术,大部分还是以创作为主,演奏风格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这些作品往往还有着共性上的时代印记,如魏显忠的《扬鞭催马运粮忙》、简广义的《牧民新歌》、曲祥的《沂河欢歌》等等,这些作品在创作上的特点表现为有着专业创作的特征,在曲式结构上开始出现对比性的三段式结构,在竹笛演奏上也有了新的探索;三是繁荣期,主要是指八十年代以后,在专业作曲家和全体朱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下,开始在创作领域中进行革新和引进并探索出一条中西结合的创作道路,这在许多的现代派音乐作品与各种体裁的竹笛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一时期众多的笛乐作品中,《兰花花》无疑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兰花花》协奏曲在创作上能够引人注目,首先在创作上它是一部中西结合的作品,在创作思维上,编创者遵循了西方奏鸣曲式对立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源于兰花花故事情节的戏剧性,为了表现好这一特性,以及对人物形象及性格的塑造,就必须安排叙事情节和戏剧矛盾冲突,因此采用对比性较强的奏鸣曲式就非常符合这一叙事情节的安排,在呈示部中所表现出的[兰花花]好,分别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表现出了温柔、善良、美丽及勤劳、活泼、性格开朗的形象和性格。在展开部中运用多变的调性和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进行戏剧冲突的描绘,在逼婚-抬进周家-出逃等故事情节中,将兰花花的心里变化和性格刻画的非常到位,同时也对情节环境和氛围也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编创者深深把握住了运用结构手法对整个叙事情节进行架构创作思维,对戏剧性的表现和处理十分的精当。其次就是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与标题化的音乐内涵与对立统一的奏鸣曲式结构结合的天衣无缝。

从创作上看,《兰花花》一曲虽然运用了许多西方作曲技术,但归根结底仍然属于中国传统音乐的范畴,一是在宏观上奏鸣曲式结构的框架下糅入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形式,即以板式变化体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在结构安排上沿着散 中快散-快-慢的渐变线条,其中最为特色的是在展开部中[抬进周家]运用了戏曲唱腔中的“摇板”用来表现此时此刻兰花花内心中的紧张、怨恨的情绪,造就了一幅如泣如诉的戏剧画面;二是标题化的情节概括,标题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标志性艺术特征,尤其是对与叙事性作品而言,其标题对于创作者来说,在敘事结构安排、故事情节展开、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欣赏者对乐曲内容进行理解。《兰花花》作为一首标题音乐作品,其创作继承了传统音乐叙事结构的特征,一步步的将欣赏者引入情节之中,因此可以说,在这首作品中结构与标题内容是在统一中发展的,即作品结构源于标题内容的安排,而标题内容又在对比统一的结构中得到体现而这些都潜在与编创者对整首作品无缝的构思和精心的设计中。

二、时代价值

无论是传统音乐还是现代音乐都具有特定的思想内涵和精神气质,这就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渗透在作品中的反映。就民族器乐作品的创作而言,从体裁、题材的选择及发展手法和结构布局上在每一个时期都有着不同的特征。以竹笛为例,五六十年代的编创手法延续传统的变奏、扩展等方法;七十年代以后所出现的各种风格、题材、体裁形式的作品以及演奏技术的开发上都比前一时期有了创新性的发展。因此用时代性或者时代风格来形容当下竹笛艺术的发展历程是非常适宜的,这种探索以时代价值的研究方法有助于人们充分的认识竹笛艺术的发展规律,具体到某一首(部)作品是否具有时代价值,笔者认为就是要充分的认识到所研究对象所体现出的时代性是什么,一是传承性,即这首作品与传统音乐的联系,它继承了传统音乐的哪些部分,对传统音乐有哪些继承;二是创新性,也可以成为个性,即这首作品有什么独特的艺术特征,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创作倾向,以及对朱棣艺术在哪些方面具有长远的影响,因此通过从传承性和创新性两个方面去论述《兰花花》一曲就能够总结其时代价值的具体体现。

笔者认为,《兰花花》一曲的时代价值就在于通过运用传统和现代的竹笛演奏技术表现出了高度艺术化的润腔技术。润腔指的是在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一种对旋律进行修饰美化的创作技法,是民族风格的重要体现,这种技法最初存在于民歌、戏曲中,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许多丰富出的唱腔体系,如戏曲中的京剧、昆曲、梆子戏等各种曲种,都有着各自独立的唱腔体系,具体到某一曲种,其内部存在着不同的唱腔并形成各种风格流派。近代以来由于民族器乐艺术的发展,演奏家、作曲家在创作中也延续了这一技法,开始针对某一乐器的性能和表现力,着力在旋律中表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因此探索和运用乐器的演奏技巧来突出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兰花花》由叙事性民歌发展而来,为了用竹笛表现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环境,编创者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元化的竹笛演奏技术深刻的表现了叙事情节和环境,因此在这首作品中充分体现出了竹笛的戏剧表现力,通过对传统演奏技术的运用和新技术的开发,使这首乐曲有着丰富的润腔表现。体现出了当今竹笛创作时代性的特征。

(一)传统演奏技术的运用

竹笛艺术风格的形成关键因素在与作品风格的体现,而某一地域风格的形成与演奏技巧之间存在某些必要的联系。以传统北派技巧吐滑剁花与南派叠打赠颤形成的南北派演奏技巧使竹笛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地域特色。《兰花花》综合南北派的演奏技法,在对旋律的修饰中做到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完美体现,也遵循了竹笛自古以来吹情的原则,如在滑音的运用上,为了使旋律更加的柔美,运用气滑音和指滑音并用的方法,使每一个音都做到了圆润有度、刚柔相济的特点,在吐音的运用上避免了北派吐音的爆發力强的特点,通过气息的运用,使吐音在旋律中表现出圆润性颗粒状的特征,这种手法的运用是与乐曲的声乐化的旋律结合在一起的。

(二)新技法的探索与应用

所谓竹笛演奏新技法指在传统演奏技法的基础上或超过传统技术的范围借鉴、移植其他乐器的演奏技法,为了表现人物内心的心理变化和戏剧气氛而采用的表现性技法,这些新技法在现代竹笛作品中己得到实际性的应用,如半音技术、笛吹双音技术、指孔打音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也充分证实了竹笛在音乐塑造中的重要功能,是竹笛艺术变革性的发展。

在《兰花花》中,新技法的运用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揉音技术,模仿板胡压弦的技法发出颤动性的效果,表现出了秦腔中苦音唱腔的风格;其次是掌揉音、掌孔音、掌复滑音、掌打音等手掌技术的运用进行戏剧情景的塑造、对兰花花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作用;第三是半音吐音技法的运用,半音吐音技法指的是用吐音演奏半音的上下行所造成的一种紧张、急促的效果,多用来表现恶劣的环境和急促不安的气氛,此类技法多用由于快速的板式中,在此曲的展开部中的[出逃]乐段中名运用此项技术表现了兰花花深受封建婚姻的压迫和束缚而挣脱牢笼,急匆匆逃出周家的情景,对环境的塑造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竹笛作品的创作和表演要符合时代的发展

在新时期传统音乐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要走创新发展的道路。竹笛作为民族乐器,在其作品的创作中必须坚持民族性的特点,同时又要与时代的发展相接轨。笔者认为,作品的创作必须要坚持一个基本点和多元发展方向。一个基本点就是继承传统,包括民族的素材和竹笛乐器本身的特点。我国的民族音乐是一座丰富的矿藏,是作曲家采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运用本民族的素材进行音乐创作才能对有些的民族文化继承下来,同时也能够把民族的审美观念和民族精神保留下来。多元化的发展方向指的是在竹笛作品的创作中要坚持好地域风格的特点,我们要建立本民族的器乐艺术体系就必须以多元化的地域风格作品的创作为核心;其次就是要有多元化的创作形式,如独奏、重奏、协奏等形式才能够体现出竹笛艺术在新时期的发展方向。创作的繁荣发展也直接推动了表演艺术的发展,在创作所体现出的新形势、新内容、新技术也极大的促进了表演方式的创新。

作者简介:康慧敏,山东现代学院艺术教师。

猜你喜欢

兰花花竹笛价值
My Mother
我的坚守
兰花花新传
竹笛
浅析《兰花花叙事曲》特色揉弦的运用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竹笛
兰花花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