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学习陶渊明挂冠归隐的文化价值

2020-10-20袁夕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文化价值陶渊明

袁夕

摘要:陶渊明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自宋开始,挂冠归隐就成为了陶渊明的光辉形象的写照。为了加深对陶渊明的认识,文中主要就对陶渊明挂冠归隐的文化价值进行分析,希望可以更好的了解陶渊明。

关键词:陶渊明;挂冠归隐;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1207. 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15-01

陶渊明,字元亮,一名潜,字渊明,又,自号五柳先生,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属江西九江)人。其曾祖便是东晋名臣陶侃,官拜大司马,追赠长沙郡公;祖茂,官武昌太守;父亲亦曾出仕,但在他年幼时就去世了,母亲是大名士孟嘉之女。①

一般人想到陶渊明就会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两句也成为陶渊明很好的注解,很多陶渊明画像就是根据这两句诗意画就的。想到陶渊明还会想到“不为五斗米折腰”,从宋代开始,陶渊明的挂冠归隐便是他光辉形象的写照,“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陶渊明挂冠归隐的李白式表达,历来是蔑视权贵之高傲形象的代表。想到陶渊明还会想到桃花源,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为世人展现了一个“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美好世界,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无论魏晋”。但是这只是普通人的一般认识,事实究竟如何,全面而又具体的陶渊明又是什么形象,如何理解陶渊明在新时代的文化价值。要想理解“立体”的陶渊明,首先需要理清下面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陶渊明为何要挂冠而去,归隐田园呢?这个问题的流行版本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真的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吗?《宋书>是这样说的:“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日‘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②而在《归去来兮辞序》中陶渊明是这样说的:“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日《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③根据诗人的自叙我们可以了解到诗人出仕彭泽县令是由于家贫要养家糊口,而彭泽离家不远,但因“质性自然”,出仕是“违己交病”,又赶上程氏妹新丧最后便自免去职。所以陶渊明具体的离职归隐的原因很复杂,绝不是“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么简单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去职彭泽县令是陶渊明一生中最后的一次离职而去,此后诗人归隐田园,有生之年再也没有出仕。

那么我们在理解陶渊明的文化价值时就不能过分标榜“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离职不是一时气愤的冲动之举,他在第一次出仕江州祭酒时就“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④陶渊明的归隐应该是经过几次出仕经历后慎重考虑作出的选择,而且他深深的了解离职归隐的后果并愿意为其付出代价。那我们就通过陶渊明的诗歌来了解一下陶渊明归隐之后的艰辛生活。陶渊明反映躬耕艰辛的诗歌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耒还”“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⑤陶渊明还经历了屋宅遇火、贫病乞食的种种苦难,比如他的的《乞食诗》: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

陶渊明对自己的出仕有着清醒的认识,出仕的原因是“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所以他说“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出仕又与“质性自然”相矛盾,他对此作出权衡“饥冻虽切,违己交病”,所以此后“自免去职”。陶渊明的挂冠归去是他经过前后思量、反复权衡、深思熟虑作出的决定,离职的后果就要忍冻挨饥的,他为了不愧平生之志,毅然决然挂冠而去,即便付出乞食的代价也不再复出。

了解完陶渊明归隐的原因之后,我们要谈陶渊明的文化价值,就不能片面强调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感性形象,还要对其选择之慎重考虑并愿意承担后果的理智行为进行细致讲解。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本来只是一位教师辞职时的率性言辞,却意外爆红成为很多年轻人吹捧的人生格言。我们面对网络也好文化典籍也罢,要有客观理性之精神,去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权衡轻重得失,不要轻易做出决定。不要因为不堪工作繁忙杂乱,甩手而去,还给自己一个诸如“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美丽宣言”。

第二个问题就是陶渊明归隐的社会原因。“诗人的现实经历由其出处观察之,则先后曾有江州祭酒、桓玄麾下任职、刘裕之参军、刘敬宣之参军及彭泽令共五段仕途经历……由此而言,则陶渊明之退出官场,固有家族地位不致显达之可能性及对于乱世之厌倦,则眼见寄奴(刘裕)之强大,不奈世间阶级与风习之转趋,也是观察陶渊明退隐田园不能不加以注意的大的历史背景。”⑥

陶渊明接受前人的思想遗产相当驳杂,而仍以儒家思想为主导⑦,其出身和家教也影响陶渊明积极入世,他确实希望经世济民有一番作为的,正如<杂诗》其五所说:“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他身处晋宋易代之际,自己的抱负不能实现,深愧平生之志”,不得己选择归隐田园。“超脱尘世的陶潜是宋代苏轼塑造出来的形象,实际的陶潜,与阮籍一样,是政治斗争的回避者。”⑧我们讲解陶渊明思想及其文学成就时一定要强调其时代背景,阐释陶渊明新时代的文化价值时不能一味标举其遗世独立、自然高洁之品德,要强调其时代困境,并强调新时代不要做“桃花源”中人,“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幢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①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356.

②沈约.宋书·隐逸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4:2287.

③《归去来兮辞序》,《陶渊明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59.

④《宋书·陶潜传》,转引自陈引驰《尘网中:陶渊明走向田园的侧影》[J].政大中文学报,2015 (23):5-33.

⑤袁世硕,《中国古代文学史》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03):360.

⑥陈引驰,尘网中:陶渊明走向田园的侧影[J].政大中文学报,2015(23):5-33.

⑦顾农.陶渊明的思想和艺术[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01):1-10.

⑧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三联书店,2009 (07):107.

⑨上海财经大学校长蒋传海,《认识你的时代、带领你的时代》,2020年大学毕业季“最后一课?《人民网·教育频道》,2020.6. 24.

参考文献:

[1]张德恒.陶渊明仕宦历程诗证[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 (02).

[2]蔡芹,余轩宇,陶渊明的隐仕抉择和生命意识研究[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 (05).

猜你喜欢

文化价值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素心人陶渊明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被人情绑架的乡村酒席——记忆乡村文化
中国传统义利观下的市场经济主体探讨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
陶渊明的隔世情怀
不为五斗米折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