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画之创作与构图元素

2020-10-20赵弘宇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点线面构图留白

摘要:本文通过作者自己对国画创作时的感受,试分析中国画在创作中的创作意识与画面构图等问题。

關键词:国画;艺术创作;构图:点线面:框架:留白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20) 21-0042-01

一、国画艺术创作是生活的升华

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艺术源于生活”,①生活为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源头与灵感,而艺术家通过艺术手段进行加工、精炼、渲染、夸张或集中矛盾等方法,来创作出一副优秀的艺术作品。例如古元先生创作的版画《减租会》,他根据他所见过的地主形象以及碾庄人民的生活形象,创作了《减租会》。在画面中心最显眼的位置,他没有画上过多没有关系的东西,而只画了桌子,算盘,斗及口袋来表现减租会的场景。我们不难看出,古元先生这幅木版画不是一张简单的“抄照片”的作品,而是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再升华而得到的充满了艺术力量的作品。我认为,艺术创作上很根本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应该由事件的发生而引发自己的思考,再通过艺术表达的方式,表达我们内心想要传达的思想。

二、中国画构图的一些重要元素

艺术创作表达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不管是形式上还是材料上,我们应该多去发掘我们身边更多的用能用来表现的艺术语言,守正出新。从构图上来看,中国画的传统在大部分意义上属于平面构图。中国画对于构图的重视在南齐谢赫《古画品录》中提到的“六法论”中可见一斑,即“经营位置”。而这一点的重要性在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得到了提升。再到近代的潘天寿先生在其课徒稿里提出的主、辅、虚、实、对比、呼应、三角形的运用、平行线的问题、留白、边角关系以及开合等等与构图相关的具体问题。由此可见在中国画中构图是具有相当的重要性的。那么,何为构图?笔者以为,在把自然界存在的具体事物提炼出最经典的形态的前提下,画家按照自己的思想与审美,有规律地安排组织在画面之中,形成一个和谐且富有美感的整体。在继承这些优秀构图方式的同时,我们应该如何进一步让构图在视觉形式美的感受上有所体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画面的“点、线、面”。“点、线、面”在一幅作品的画面中可以说是永恒存在的。“点”、“线”、“面”可以在一个画面中相互转化,根据“点”、“线”、“面”的相互有序的组合也可以让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富有特点。对于中国画来说,“线”是画面构成中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描述物象的形;可以分割整个画面;可以引领画面的力量与质感等等,这也是为何我们能从顾恺之、张僧繇、吴道子、陆探微等艺术大家的作品上感受到白描的气势与张力。而“点”和“面”的运用可以更广泛,我们可以认为同一片一颜色是一个“点”,也可以认为一个小小的墨点是一个“面”。

2.画面的整体框架。如果说画面的“点、线、面”在国画画面中就像是盖房子时的砖头与水泥,那么画面的整体框架就是建筑房屋时的主干与项梁,它引领了画面的整体气息的走向,为画面奠定一定的感情基础。例如:垂直线构图可以给人带来沉稳、庄重、肃穆、秩序之感;平行线构图可以让人有平衡、安宁、开阔等感受;S形构图可以给人优雅、流畅、舒展的感受;对角线构图可以让人感到律动、对抗、不稳定。例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就采用了垂直线构图,用竖式的形式增添了帝王的威严;董源的《潇湘图》中山峦连绵成片,平缓温润,起起浮浮的岸边呈平行式,更增添了一份平和静谧的感受;李迪的《雪树寒禽图》中,伯劳鸟机警却不浮躁,树干矫健却又婀娜,画面的S形构图让气氛舒朗宁静;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一图中,以柱为中心,荆轲与秦王的形象分别于左右两角对立,凸显了事件发生时的紧张对抗的情绪,使画面富有戏剧性,增强了渲染力。

3.画面的“物象”与“留白”。在一幅国画作品里,由能看到的所绘的事物和“留白”处组成。这里的“留白”并不一定是白色的,而是指没有所绘物象的“底”。所绘物象的突出也往往是由于“留白”的衬托,所以,留白”在画面中也同样重要,“留白”在创作的时候也要着重规划,就像在画面里“物象”要有聚散、形状的变化与规律,留白”也要有这些变化,这样画面才会显得生动却不缺乏韵律,生动形象却不显得杂乱无章。

三、结语

艺术创作是一件表达绘画者本身情感与思想的事情,所以我认为在绘画上我们不能草草应付了事,不能为了“任务”而画,在创作时要向作品中尽可能的融入自己的感情。所以我们既要是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者,也要是一个能够有不同视角的艺术表现者。

注释:

①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唐秀玲,中国画创作与构图研究[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16.

[2]潘天寿.关于构图问题[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3]曹文汉.古元传[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89.

[4]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5]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作者简介:赵弘宇(1994-),女,河北石家庄人,在读研究生,美术硕士在读,河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国画。

猜你喜欢

点线面构图留白
吴冠中的点线面
勾股定理应用“点线面”
东郊记忆——点线面
绘画点线面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