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八师石河子市团场经济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10-20袁淑娟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

【摘要】在地區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经过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团场经济如何融入“师市现代产业强师”总体规划和要求?师团两级如何履行政府职能服务团场经济?本文作者立足以上两点从实际出发,分析师市团场经济现状,找出团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第八师石河子市  团场经济  农业产业化

一、八师石河子市团场经济发展现状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2019年师市团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34亿元,比上年增长4.2%。师市党委根据市场形势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求,坚持“稳粮、优棉、强牧、精果、促加工”的农业结构调整方针,进一步调整产业发展布局,优化种植结构。2019年师市农作物播种面积418.2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9.85万亩,下降2.4%,总产12.56万吨;棉花播种面积373.57万亩,下降1.2%,总产59.62万吨;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33万亩,增长1.2倍,总产0.07万吨,增长1.1倍;蔬菜水果总产83.5万吨,增长29.8%,其中,工业制酱番茄16.92万吨,增长33%,果蔬园艺业发展迅速,特色农产品基地和配套产业已初具规模。由种植业作物生产逐步向优势区域和特色产业集中,明显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益。同时,师市畜牧业养殖已经实现规模化,全年肉类总产量9.69万吨,增长7.5%;牛奶产量30.22万吨,增长12.5%;禽蛋2.02万吨,增长14.8%,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畜牧业发展水平,优势产业进一步凸显。

(2)师市团场广泛应用农业新技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大大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全国领先。高新技术的应用已成为师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2019年师市棉花精量点播面积达97.6%,北斗导航播种面积占已播种面积的74%,节水滴灌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实现全覆盖;2225台套北斗导航设备开展播种、化调、植保工作,播行端直,接行准确;新增300多台CP690采棉机开展机采作业,就地打包,最大限度防“三丝”,实现了棉花机采全覆盖;师市精准农业技术体系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提高了师市农业生产效益,降低了农业成本。

(3)师市团场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师市现有28家各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其中金兰植物蛋白、花园乳业、唐城棉业3家是兵团级龙头企业正向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申报,这些龙头企业直接带动了师市农业的大发展,不仅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推动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还辐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农牧职工就业增加收入。2019年底师市在册各类合作社755家,入社农工6200余人,18家兵团级示范社,8家国家级示范社。师市“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38个。“143团蟠桃”“下野地西瓜”“炮台红甜瓜”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响誉全国。

二、师市团场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三次产业发展不均衡。一是第一产业中农业一业独大,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34亿元,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林果业占比分别为69.4%、26.2和4.4%。当前规模化养殖环保成本高,庭院经济养殖只能做到自给自足,且有较高的食品安全隐患。二是农业棉花一花独秀,葡萄等林果业亩均经济效益比棉花种植高,缺乏成熟的技术服务体系,同时销售渠道开发不足。三是工业发展不足,工业品以棉纱、脱脂棉、农具制造等为主,农资、林果加工和其它农畜产品加工。四是三产服务业发展不足,针对分散经营的职工生产,缺乏各类农产品专业技术服务机构;针对合作社,缺乏金融服务机构;针对团场小城镇建设,文化体育娱乐业、交通物流业、互联网+等都无法适应现代化大农业的需要。

(2)棉花种植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不强。一是市场放开后的棉花品质一致性下降、农资产品不适用等问题突出。由于缺乏有力的宣传方式和引导手段,团场推荐棉种和农资的普及率低。二是种植、加工和纺织企业没有形成上下游联动的市场合力。上游职工种植棉花盲目追求产量而忽视品质,致使中游棉花加工厂出品的部分皮棉绒长短、强力低,销售价格低甚至滞销,下游纺纱企业因皮棉质量不优而不断压低价格,最终在价格传导作用下三方利益都受损。三是残膜污染问题严重,残膜治理受职工认识、责任、机械水平和土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回收治理工作非常艰难。

(3)合作社发展不成熟,优势作用未凸显。一是没有形成实质性运营的合作社群体。现有的合作社以种植类为主,农产品初加工、三产农业服务类空白,大部分合作社成为流转土地、逃避税收或获取国家补贴的手段。二是合作社缺乏领办人。职工都表示愿意加入合作社,认为有利于规避市场风险、增加盈利能力。三是合作社管理和运行水平亟待提升。当前合作社很少能完全按照章程运行,经营方面基本无收益,民主管理、财务管理等缺乏懂法规、懂经济、熟市场、善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

(4)团场“政”的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团场自身建设不足。面对工贸企业、合作社、团场职工和团场居民四类“招商引资”“招商引智”主体,团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管理服务水平不高、技术能力不足等本领恐慌凸显。二是团场营商环境不佳。团场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招商引资项目配套基础设施缺乏资金支持。三是人力资源尤其专业人才不足。林果种植、畜牧养殖、合社运营、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存在专业辅导人员少、协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办理效率低的问题。

三、促进师市团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三次产业均衡发展

(1)优化大农业发展格局。一是明确发展定位,按照师市城市经济总体规划布局,围绕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突出团场经济大农业优势,进一步优化整合团场城镇化建设定位、经济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定位。二是优化区域种植,巩固高产田、提升中产田、退出低产田,引导棉花种植向优势区域集中,明确师市棉花种植主栽品种、辅助品种各1个,主栽品种种植面积不低于90%。三是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推广深松、GPS导航、绿色防控、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机采机收、模块化储运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提升信息化、机械化水平,达到节本增效目的。

(2)加快农业示范建设。一是主业突出,在师市范围内开展棉花供给侧改革综合示范区建设,不断提高棉花供给质量,引导连队职工种植优产高效的棉花,维护师市“银力”棉花商标和品牌。二是特色显著,在各团场开展万亩高产示范田建设,比如西瓜、甜瓜、葡萄、苹果等,引导团场调整种植结构。三是散专结合,优化整合现有专业养殖场,鼓励现有家庭散养户联合专业养殖场,形成畜养殖技术、卫生标准统一化。

(3)招商引资涉农工贸业。一是以新鲜农产品、牧畜产品为核心,招商引资食品包装与分选、仓储冷链物流、生态旅游、电商平台等项目,促进农业与旅游为、三产服务业和互联网的融合。二是推动优势生态农业基地建设,依托棉花、畜牧、葡萄等优势资源,与开发区合作,招商引商纺织、果蔬加工、肉制品加工、面点加工等项目,发挥龙头企业加工制造、销售网络优势,以合作社为组织形式,及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纽带作用,激活职工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做师市纺织工业、食品工业的优质原料供应基地、生态农业建设基地,以及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集散地。

(二)规范棉花种植产供销市场行为

(1)从源头抓好棉花质量管理。一是加强宣传,在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引导下,强调补贴价格和质量挂钩,大力宣传优质优价、优质优补。二是加强合同约束,棉纺企业、棉花加工厂、合作社、种植户分别在定单合同中约定棉花品质,如绒长、马克隆值、断裂比强度等。三是强化质量品牌意识,以合作社为主体,引导社员从棉种开始严格对照审定书公告采选质量有保障、品牌有认知度的农资。

(2)严把农资市场监管关。一是强制推行黑名单制度,加大对师市农资店的监督检查频次,严厉从重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生产、销售相关企业法人、自然人,列入师市农资市场黑名单强制退出市场,在师市范围内媒体曝光相关企业和责任人。二是推广规范化农业技术指导服务手册制度,农闲季节加强职工对农资产品质量鉴别的技术培训,农忙季节加强团场技术部门人员下地跟踪调查和现场指导,并及时更新种子、化肥、农药市场供应质量和价格情况。三是加强师、团、连三级农业技术服务队伍建设,建设一批理论水平高、专业技术扎实的专业人才队伍。

(三)深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

(1)统一標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的实质是基于标准化商品的订单采购制度,商品可以是农产品、畜牧产品、工业品等,用合同约定商品质量标准、交易时间和价格。以棉花为例 :一是统一质量标准,企业与合作社、合作社与连队职工分别签订籽棉订单合同,按照统一标准约定标的商品的质量评价指标,同时留存样本。二是统一技术指导,合作社按合同约定质量标准制定技术指导服务手册,带领职工实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械化采收和残膜回收。三是严格履行合同,重点加强对连队职工合同法等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按照合同约定质量检、时间和价格执行订单。

(2)明确责任分工。一是龙头企业在连环的订单销售合同中应起到统一商品品种与技术、市场风险预警等作用。二是合作社有双重身份,一方面代表职工和企业沟通商品(农牧产品)农资、田间管理、农机、农业设施等适时信息,及时调控风险、节本增效;另一方面代表龙头企业监督商品质量标准执行情况,按照“七统一”标准引导社员按照技术指导服务手册开展生产活动。三是入社职工是具体落实订单商品质量标准的执行者,在整个订单合同执行过程中,即要以订单合同保护其利益,也要以市场监管和合作社引导相结合的方式监督其生产活动。

(3)加强合作社服务体系管理。一是加强领导,政府牵头,师市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任组长,农业主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合作社工作领导小组,依据合作社法、师市合作意见各司职责,对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指导、扶持和服务。二是抓好示范带动,实行示范合作社未位整顿制度。三是人才培养,加大合作社领办人、带头人、致富能手,特别是党员和社员的培养,以及相关财务、经营管理、技术服务等专业人才培训,向地方或内地优秀示范社学习并加强交流。四是政策倾斜,上级涉农补贴政策向合作社等倾斜,配套合作社用地用水、金融保险等方面优惠政策。

(四)加强团场服务能力建设

(1)强化团场“政”的服务能力。一是增强指导层基党建、法治工作能力,做好辖区内连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党建服务,不断扩大党员队伍,稳定民兵队伍质量;完善团场法律援助服务体系,帮助合作社、职工和居民维护正当合法权益。二是增强合作社运营服务能力,引导合作社落实师市年度农业生产计划,推广政府建议的品种、农药、肥料、设施使用等,引导金融服务机构积极支持合作社,搭建团场农业技术服务机构+科研院所、专业协会的等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三是增强职工、居民生活服务能力,主要是落实上级惠民政策,积极申请上级资金建设乡镇基础设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和环境。四是增强落户企业属地管理服务能力,重点是安全生产、社会维稳、环境保护等专业指导服务能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招工、员工生活难题和企业面临的社会事务等。

(2)改善团场营商环境。一是加强规划,推进进团场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规、林地规划“三规”合一,谋划一批推进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争取兵团资金支持。二是合作招商,加强与开发区的合作,组建专业的招商队伍跟踪服务,使团场企业享受与开发区企业相同的政策、同等质量的投资服务、同等条件的配套基础设施。三是实施人才储备计划,制定政策,一方面在师市范围内选拔、培育并向团场输送宏微观经济管理、林果种植、畜牧养殖、合作社运营、市场监管、安全生产管理、环境保护、金融财务等方面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发挥疆援优势向团场输送创新人才带动一批本地人才快速成长,助推团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德进,基于屯垦戍边视域下兵团经济发展的思考[J].政府与经济,2019,(04).

[2]李海兵,刘昌龙.兵团南疆少数民族聚居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思路[J].新疆农垦经济,2016,(02).

[3]姜志富,刘永萍,连艺菲.新疆兵团师域团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

作者简介:袁淑娟(1989-),女,安徽砀山县人,职称:中级讲师,学位:硕士研究生,职位: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和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化
南昌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苗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关于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现状及完善途径
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探析电商对农业产业化的影响与促进
农业产业化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方向
新形势下资本运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作用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