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影响因素及策略

2020-10-20王华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王华

【摘要】在当前社会经济各领域技术信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促进了农业信息的发展与共享,为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信息保障。但是,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发展不高。本文在分析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影响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制约因素,并探究了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以期为现代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关键词】农业经济  信息化  管理

引言:新经济形势下,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经济发展需求。积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我国农业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根据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内涵及内容,对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平台、适当增加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等措施,提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获得快速稳定发展。

一、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问题

(一)相关设施不完善

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较为拮据,有些甚至尚未脱离贫困,这样就无法引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相关设备。但是要想促使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进程的顺利推进,相关技术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劳动者来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所需要的网络、信息等方面的建设成本十分高昂,再加上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致使农业经济发展的信息化进程严重之后于发达国家,长此以往,必将给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带来巨大的损失。

(二)农民文化水平偏低

专业水平与文化综合素质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中是十分必要的。对农村经济管理发展来说,参与者多是农民,而农民与其他类型的人才相比,具有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技能偏少的特点。多数农民的学历为初中及以下,导致其对经济管理信息化的认识度不高。农村经济与城镇经济在管理上相比,明显是处于落后欠发达的状态,信息传播手段也相对闭塞落后。此种现象,导致了农村信息化管理建设速度相对缓慢,建设水平相对偏低。此外,农民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整体偏低,综合素质也明显不足,缺乏对网络的认知。综合多种因素,均导致了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偏低。

二、信息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信息化服务体系

为了切实增强产业信息化实施水平,可在信息获取相对滞后的区域建立系统的信息获取服务模式,使该地区的农业生产人员能通过各类方式获取行业的前沿信息,并将其结合实际生产条件加以应用,从而形成规模化、系统化的信息获取方式。此外,信息滞后区域还可与地方媒体建立一定的联系,一方面可减少网络铺设的经济成本投入,另一方面能有效丰富信息获取渠道,从而优化信息获取的质量和效果。

(二)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

构建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可以通过以下工作实现。①在充分了解所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下,组织相关部门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并对该地区涉及到的农业经济信息进行全面系统搜集、整理和分析,使这些信息资源能够在各区域间共享。②组建专业工作队伍开展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工作,确保发布在平台上的资料信息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为农民科学使用提供指导。③鼓励和帮助农民学习和掌握现代计算机、互联网等技术,引导农民通过网络平台将自己的农业生产成果、方法和经验上传至信息化平台进行共享,为其他农民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使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极大提升。

(三)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

在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可参考和借鉴的工作经验较多,且相对较分散,因而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加强各涉农部门和涉农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工作,将各个地区的工作机制及信息技术的实际使用状况进行有效的统一。通过制定统一的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制度和体系,将相应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建立信息网站,从而实现农业信息数据共享,全面加强农业信息的加工与收集工作。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的最终结果是面向农民,以加快农业经济发展,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因而在农业经济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业信息渠道的发掘,保障所获取的数据信息能够满足基本的农业经济管理需求,为农民的生产活动提供有效的信息,同时帮助企业和政府及时地了解实际的农业经济管理状况。

(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大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地区的相关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国家还应当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激励三大运营商及相关企业给予农村网络及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与帮助。除此之外,国家还应当引导个人积极参与到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过程的建设之中,引导其进行科学、合理地投资,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业发展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五)注重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建设

促进农业经济济管理良好发展,这就需要在信息化的技术应用层面进行积极优化,通过示范基地的完善建设,发挥示范基地的积极作用,这就能为农业经济管理发展打下基础。通过信息化应用示范基地的良好建设,积极引导农业领域各生产活动稳定开展,发挥示范基地建设的积极作用,高效以及直观化的开展信息化教育活动,将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农户计算机应用水平不断提高,通过网络技术查询自身需要的农业生产信息,从整体上提升农业增收效果。在示范基地的建设中,要注重有专门技术人员进行指导,积极帮助农户能更好学习种植手段和技术,积极强化农业生产效果以及质量,从这些层面得到了强化才能真正有助于农业经济管理的良好发展。

三、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在农业经济管理中也融入现代先进技术,对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打造,为农民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资源,打破地域桎梏,在相互交流和共享中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使生产效率、质量和效益提升。

參考文献:

[1]胡玲玲.现代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措施[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7):226.

[2]张俊,王金玉.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18):124-125.

猜你喜欢

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依靠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