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2020-10-19向孙颜

荆楚学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产业职业院校

向孙颜

摘要:地方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及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需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需求的变化,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近年来,随着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地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匹配不及时、协调不够的问题日益凸显。阐释了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中部JM市产业发展及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现状为例,分析了两者在相互协调促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加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宏观统筹、建立动态的专业调整机制、强化校企深度融合、重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方案及对策。

关键词: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产业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0768(2020)01-0090-07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职业教育一头连着教育、一头连着产业,关乎发展大局、民生福祉。职业教育的这种特殊性,彰显了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而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的协调发展,是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根本所在,也是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所在,更是让广大青年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关键所在。因此,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不仅是众多职业院校思考的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JM市的职业教育虽有较大进步和发展,但受诸多因素影响,仍难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特别是技能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发展需求在结构、规模、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反映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还存在脱节现象,“两难(招工难、就业难)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还十分严重,造成了职业教育资源的浪费,降低了政府对教育投入的绩效,制约了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2]。

本文旨在对该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剖析,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重措之举

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要求“推动学科专业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也提出“职业院校专业结构要更加符合市场需求”。可见,国家对职业院校的专业改革机制、专业设置机制都给出了指导性意见,要求职业教育从“广覆盖”向“有质量”迈进。推进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能使地方职业教育和区域产业经济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让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成为人民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真正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决策和部署,该市所在湖北省相继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17〕55号)、《关于实施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建设技能强省的若干意见》(鄂办发〔2017〕44号)和《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实施意见》(鄂政发〔2019〕10)号等一系列文件。相关文件的颁布旨在引导职业院校紧紧围绕市场办学,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提高专业与产业匹配度,切实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职业教育促进就业创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3]。

国家和省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为职业院校如何进行专业设置指明了方向,为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紧密合作铺垫了坚实的基础。职业院校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改革专业设置机制,提高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

(二)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是主动服务产业发展的形势之需

双元制职业教育被誉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事实证明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抓经济、抓产业,必须抓住职业教育这个“牛鼻子”。

近年来,企业普遍认为:大学生好招,高层白领好聘,但具备较强操作技能的中级工少、高级工缺。在招商引资中,现在的客商关心最多的不是政策、土地问题,往往坐下来第一个问题就是“有没有优质技术工人”。从某种程度看,技能人才资源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优秀技能人才就是招商引资的“吸金石”,技能人才资源优势无疑已成为现今吸引投资的重要“软环境”。如2018年7月,JM市重点招商企业——湖北玲珑轮胎有限公司,在其项目启动仪式便和本市的各类职业院校签订了人才培养协议,旨在为其项目投产培养大批技能人才。

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的融合,“机器换人”时代的到来,该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对职业院校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培养层次和培养规模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作为为企业、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院校,必须根据地方产业发展进行专业设置,使两者协调发展,从而适应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是创新发展职业院校的必由之路

专业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平台、技术创新的平台和服务社会的平台,專业水平体现出学校的学术水平、办学特色和核心竞争力[4]。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吸引力不强,职业院校成为学生、家长升学的无奈之举,这与职业院校自身的办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适应需求,进而影响学生就业有直接的关联。

积极推进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是职业院校“就业导向”办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是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做大、做强、做优的必由之路。只有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毕业生,才能吸引企业更多地参与技能人才的培养,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只有让专业建设适应产业发展、顺应产业转型,培养地方产业发展真正所需的技能人才,以优秀的毕业生赢得企业认可,通过“出口畅”带动“招生旺”,才能引领同行发展,不断扩大办学规模。

职业教育是和产业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在新时代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总是动态变化的,地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理应做到与当地产业发展相适应,让毕业生供给和企业需求相适应,让职业院校改革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地方职业院校创新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远、越走越广、越走越好。

二、JM市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该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工业经济发展速度和总量领跑于全省同类城市。该市还创建了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国家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国家老工业基地改造城市、全国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一批“国字号”招牌。

(一)经济社会发展极具活力

JM市是湖北省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迅速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从1983年建市之初的全省第12位,跃升到2019年全省第7位,突破2000亿元大关,工业经济总量攀升至全省第4位,新增市场主体、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总量和增幅连续多年领跑全省同类城市,进入中国城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连续七届被评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所辖高新区跻身新升级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1)。

(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近年来,该市坚持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推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7年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11年的17.7∶52.4∶29.9调整为13.4∶51.1∶35.5。十三五末,三次产业结构目标为11∶52∶37,第一、二产业比重将比2011年分别下降24%、0.9%,第三产业上升12%。 (表1)(2)。

一是传统产业改造稳步推进。石油化工是JM市的传统支柱性产业。2017年,该市实施了石化油品质量升级等126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完成技改投资326亿元,同比增长35%。2018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04.6亿元,实施兼并重组项目51个。2019年,完成工业技改投资340亿元,增长12%,实施兼并重组项目30个。

二是新兴产业培育成效显著。2019年,该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5家,达到1 063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9家,达到277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8%。该市着力打造了20个特色产业园,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被省委、省政府推广,初步形成了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全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通用航空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被纳入省十大重点培育产业。

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该市结合地方特色,围绕现代物流业、通用航空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检验检测认证产业,突破性发展现代服务业。2019年,全市新增服务业市场主体占新增市场主体的83.17%,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37%。文化旅游业加速发展,爱飞客小镇、网球小镇、油菜花节等影响越来越大。国际内陆港加快建设,海关开关,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作(1)。

四是产业结构越来越优。随着通用航空、新能源去汽车、智能机器人、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落户该市,该市产业结构中工业偏重、偏农、偏少、偏散的格局正在发生历史性改变。2019年,该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再生资源利用与环保、装备制造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5.4%、34.6%、26.4%、18%(表2)(3)。

(三)技能人才需求急剧上升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JM市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七大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企业转型发展步伐加快、社会创新創业活力涌现。同时,劳动力需求侧的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将十分严重,特别是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急剧上升,相关产业技术工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将面临严重缺乏的状态。

JM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0%”。目前,该市拥有高技能人才约3万人,仅占技能人才总量的17.8%,缺口较大。再加上部分技能人才流向了其它相对发达城市和地区,使得JM市产业发展面临技能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在该市接受调查的754家规模以上企业共缺工3 936人,从重点缺工企业反映的情况看,超七成认为“除了普通工人流动性大外,高技能人才更难在本地招到,公司优质岗位人才大都是从外地请来的”,与本地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从JM市每年举办的“春风行动”大型招聘活动供需情况也能看出,随着JM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达成意向就业比例呈逐年下降态势,说明劳动力供给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情况,且脱节问题越来越明显(表3)。

三、JM市地方职业院校及专业设置情况

(一)地方职业院校基本情况

该市现有职业院校12所,其中:以办学层次分,高职院校1所、技师学院1所、高级技工学校1所、中职学校9所,中职学校中民办学校有4所。2019年9月,该市在校学生2.1万人,其中高职在校生2 665人、技工院校及中职在校生18 469人。近三年,JM市地方职业院校共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8万人,其中含4 100多名学生升入大学学习,每年在市内外直接就业人数约为4 600人。

(二)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情况

以2019年的招生计划为计算数据源,对该市8所公办职业院校专业设置进行汇总分析(表4)。2019年8所职业院校共设置专业点数114个,按照JM市七大支柱产业进行归类,可以看到,专业设置布点数主要集中在装备制造产业类(专业点数为35个)、现代服务业类(专业点数为29个)、电子信息产业(专业点数为24个),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类设置专业为空白。

四、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发展的分析

该市以市属职业学院、技师学院为龙头的12所地方职业院校,以产业行业分类为依据,主动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数控加工、模具制造、烹饪、建筑工程施工等一批省级重点品牌专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技能人才,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能人才支撑,专业设置基本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对JM市区域产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

与先进地区相比,该市职业院校数量相对较少、规模不大,职业教育资源相对缺乏,专业设置结构和人才培养质量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技能人才培养压力空前。随着JM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增量人才(每年约2万新增劳动力)就业“门槛”将进一步抬高,存量人才(34万企业在岗职工)也将面临着技能更新的就业压力,否则将逐渐被市场淘汰。因此,出现了用工难和就业难“两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企业用工难,技术工人缺口巨大,很多落地项目因技术工人不足,生产线开工达不到预期的一半,高技能人才更是缺乏,“十万年薪难招数控高级技师”比比皆是,技工荒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部分下岗工人、失业城市青年和困难群体、农村富余劳动力等苦于身无一技之长,不能胜任企业岗位需要,感觉就业无门。

(二)与产业协调匹配不够

目前,JM市12所地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主要聚集在第二产业的装备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在JM市七大支柱产业中的化工产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方面的专业设置较少,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类的专业没有设置。在大健康产业方面虽有专业设置,但大多集中在医护、康养等服务类,缺乏生物医药等生产类专业设置。其次,该市地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传统专业、大众化专业和基础性专业设置较多,与新兴产业相关的专业设置较少,缺乏引领和正确反映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的专业,比如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的专业。

(三)同质化问题严重

由于JM市地方职业院校中部分学校都是由职业高中或普通高中转型成职业教育的,受师资、实训设备及办学经验等方面限制,没有专业设置和开发的经验和能力,开展专业设置时,缺乏行业企业调研及专家论证,存在照抄照搬或模仿周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的问题,专业设置的同质化或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如装备制造产业类的数控技术专业、电子信息产业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现代服务业的烹饪专业及学前教育专业在12所地方职业院校中重复设置尤为严重。专业设置的同质化,不仅造成了重复建设和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使各学校专业设置缺乏特色,技能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矛盾加剧。

(四)缺乏企业参与

企业作为用人主体,理应成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但市场经济趋利性对企业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使得技能人才培养很容易陷入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背离技能人才培养的长期效应[5]。往往是职业院校的满腔热情迎来企业的“冷”,出现了“学校热,企业冷”尴尬局面,致使专业设置缺乏企业的参与,有些企业虽有参与但积极性不高,参与深度不够,不能很好地根据产业的发展需要为职业院校专业设置提供有效的引导和帮助。专业设置缺乏了企业的深度参与,很大程度上就会闭门造车,不了解企业所需的专业、岗位方向和人才层次的动态需求,就难以保证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同时,缺乏企业的深度参与,专业设置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实习实训等就会与企业脱节,人才培养质量会大打折扣。

五、JM市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协调发展的优化策略

JM市正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高新技术为引领,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这不仅对技能人才在数量提出了巨大的需求,而且在专业结构、技能等级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质的要求。为了破解就业难题、补齐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短板、打造更多“工匠”,助推产业结构调整,迫切需要优化JM市的地方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协调发展,实现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这既是就业民生问题,也是企业用工当务之急,更是推进该市产业更好更快发展的长远大计。

(一)紧扣产业结构,强化宏观统筹和指导

专业设置必须以区域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瞄准产业办专业,依据产业链办好专业群,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体系。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宏观统筹和引导,将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体系与产业发展规划衔接起来,做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顶层设计。通过成立由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职业教育联席工作小组,由行业企业、职业教育专家组建的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咨询和指导委员会,对市域内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专业培养方向、培养层次及培养规模进行宏观统筹,为职业院校改革创新和专业建设提供指导,进而構建起政府统筹规划、部门配合推动、校企共同实施、社会积极参与、第三方评估监测的专业设置模式。在专业设置的培养层次上,市属院校以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为主,县市区职业学校以培养初、中级工为主。同时,结合本地产业特点,适度开发和设置新专业,满足新兴产业用工需求。

(二)顺应产业发展需求,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

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反映了职业院校发展对地方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应坚持市场需求的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扩大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建立起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同时,进一步强化地方引导本区域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的职责,定期修订职业院校专业目录,让职业院校在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下对接职业和岗位需求自主设置专业,支持职业院校设置反映未来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趋势的新专业。通过专业的动态管理,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进一步协调匹配[6]。

(三)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无缝对接

校企合作是专业设置的产业适应性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发挥企业在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让企业更多更深层地参与专业设置,校企联合制定教学计划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定向培养,企业全方位跟踪和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才能使人才培养更快速、更高效,更加适应产业结构发展的需要,更好地适应企业用工要求。

深化校企合作,需要构建与社会发展和学院特色相适应的“校企合作、产教整合、工学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设专业、共建课程、共训师资、共搭平台、共育人才。首要的是,通过“产学研一体(来料加工、生产性实训)、订单培养、接教进厂、引企入校”四种校企合作途径,紧密对接市场需求,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生產性实训基地,将工程项目转化为学习任务,为提高学院科研和技改水平搭建平台,为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提供场所,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生产过程与专业教学共通,融合“专业、企业、就业、创业”进行人才培养,进而形成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关系。

(四)对接企业实际岗位,重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是专业设置的重点内容,也是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只有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能更好地服务企业,为企业解决招工之难、用人之苦。学校必须了解企业、分析企业、知道企业在想什么、做什么,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特点,在专业建设中改革完善课程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让专业教学内容与学生将来企业实际岗位对接,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教育体系[7]。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每3年修订1次教材,其中专业教材随信息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情况及时动态更新”。职业院校要以产业发展和企业岗位为依据,结合企业岗位的需求,修订专业发展方向,制定联合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开发调整课程设置,重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同时,考虑将竞赛项目融入课程体系,研究竞赛与专业的切入点,让竞赛和教学相互促进、相互融合,而不是竞赛、教学两张皮,在课堂专业技能训练与技能竞赛训练有机结合上作一些探讨和尝试。另外,还要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修订教学内容,引入企业生产实例,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写进教材,专业课程引入行业、企业生产技术标准,增强课程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地方职业院校只有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专业规划顺应产业调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接轨,课程设置与生产岗位衔接,培养模式顺应企业需求,加快提升专业建设的水平,才能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

注释:

(1) 数据来源:《JM市政府工作报告(2017)》《JM市政府工作报告(2018)》《JM市政府工作报告(2019)》。

(2) 数据来源:《JM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规划纲要》。

(3) 数据来源:《JM市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R].2019.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R].2017.

[3]   湖北省《关于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R].2017.

[4]   蒋和平.高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路径研究——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J].学术论坛,2014(5):154-158.

[5]   许松.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思考[J].职业,2016(24):41.

[6]   顾吟秋.生源减少对高职院校发展的影响分析——基于无锡高职院校的调查[J].新课程研究,2018(11):134-136.

[7]   周大勇.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荆门技师学院专业建设情况[J].职业,2015(14):22-23.

[责任编辑:卢红学]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产业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