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溯民间非遗:小窗花里的大艺术

2020-10-19张志如崔瑞军

公关世界 2020年17期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俗

张志如 崔瑞军

摘要: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民俗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剪纸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一般用于年节、婚嫁和寿诞等习俗,大量节日喜庆活动导致了民间剪纸的广泛应用。除了民俗,其他民间艺术,如信天游、秧歌、狮子舞和旱船等,也对民间剪纸艺术产生了影响。现代剪纸艺术创作有民间和专业化两条路径,将传统理念和现代审美结合起来,体现出多元化风格。

关键词:剪纸艺术,民俗,民间非遗

一、历史追溯:剪纸与中国民俗

中国民间剪纸自诞生起,没有离开乡风民俗的影响。农村百姓创造的民间剪纸艺术,是对纸的又一种艺术拓展。剪纸的出现,大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民间艺人为了出于纯朴善良的目的而创作,流传下来许多古老的剪纸纹样。民间剪纸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在劳动人民中世代传承,不断完善并自成体系,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变,新旧风俗习惯的形成和消亡,民间剪纸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劳动人民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与科学发展是同步的,在科学还尚未揭示出自然现象的谜底时,宗教的烙印以不可逆转之势注入人们的意识中。人们在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理解的同时,又无法抗拒,从而转化为恐惧,于是创造了神来“保护”自己,实现心理安全和满足。对自然、祖先、生命等的崇拜,通过想象艺术地表现出来。例如流传在陕西、内蒙古西部的“抓髻娃娃”“扫天婆”等,便是人们祈愿观念的体现。

农村百姓创造民间艺术的内质,一是功利实用性,一是祈愿心理。它们在民间剪纸发展史上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二十世纪,中央美院教授靳之林就對“抓髻娃娃”进行了实地考察,揭示出这一民俗现象的内涵,并出版了《中华民族的保护神——抓髻娃娃》一书。由此,遍布黄土高原和受之影响的剪纸娃娃,一娃百形,传衍了很久,祈雨去病,随处可贴。这正是上古先祖久逝的面影得现代表达。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围绕风俗习惯而存在,与中国农村稳定的社会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民间剪纸是符合民间习俗的必不可少的一种艺术形式,其存在,必定依附在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中,谁家办喜事,贴得红红火火;年节到来时,人们希望来年生财,贴上“挂笺”(意为挂钱发财);久旱不雨,贴上“独女捣棒槌”;久雨不晴,贴上“扫天婆”。这便是民间剪纸受存在目的作用制约的依附特征,也就是说,民俗这片沃上,孕育了民间剪纸。没有百姓的习俗,也就没有了民间剪纸的生存土壤。

由于受到诸多的限制,也催生了独特的艺术语言。民间剪纸在具有一定的民俗作用外,还极力彰显了自身的审美价值和生存价值,在没有背离民俗的情况下,又充分驾驭了民俗形式。因而,其存在价值也超越了陪衬民俗的存在行为,民间剪纸在民间顽强地生存,延续至今,显示了其旺盛的艺术生命力。

民俗对剪纸的影响,虽然重要,但其他艺术形式对剪纸的影响也很大。比如,粗犷高亢的信天游,豪迈的秧歌狮子舞,风趣优美的旱船,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剪纸艺术的形态。

民间剪纸艺术发展至今,不仅在农村盛行,而且在城市中被普遍运用,甚至被专业美术者所发掘,创造出许多优秀作品,登上了大雅之堂。这种土里土气的乡土艺术,发展成为最能代表中国特点的艺术,还被外国友人所喜爱。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那些陈旧风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影响下,移风易俗,形成了一些健康向上的风俗,加上现今农民又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剪纸也随着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剪传统花样外,也创作了新内容的剪纸,反映社会主义农村的新生活,新风俗。

二、中国剪纸艺术创作的两个路径

中国剪纸作为真正的艺术被美术界所公认,是近些年的事情。大批的剪纸创作队伍,也是近年才涌现的。中国民间剪纸作为艺术,堂堂正正地走进了美术学院的课堂,从而被推上了一个不寻常的位置。其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现代元素显现出来。

中国剪纸艺术创作,归结起来有两条路子:一条是民间的剪纸,另一条则是专业化的剪纸艺术。专业美术者搞出的剪纸,大多应用旧形式套上新内容,所谓“旧瓶装新酒”。中国剪纸的出新,应从多方面借鉴,那就是向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和西方现代美术借鉴,汲收营养,同时将两种不同形式的艺术巧妙合璧,走出中国剪纸艺术更新的一条路来。

民间剪纸的创作者主要是农民,他们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对生活的理解来进行创作,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自己实用。内容多是团花、十二属相、戏剧人物等,是为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朴实的造型,稚拙的趣味和近乎抽象的、稚拙的形象,令人欣喜和赏心悦目。现代剪纸作品还可以将传统剪纸与现代审美结合起来进行创作。图1为笔者将剪纸与摄影艺术结合,将“抓髻娃娃”剪纸与大自然(西部干裂的大地)的融合。

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在封建的雅俗观念和文人艺术对民间艺术无知的隔离下,加上种种偏见,许多奇异艺术只能在民间世代传承,只有在这片埋藏着丰富的美的土地上——劳动人民赖以生存的土壤里,才能孕育出特点鲜明、刚健清新的艺术。这种艺术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对自然审美的独特发现和天才表现美的积蓄,是中华民族在征服自然中形成的独特民族心理和性格的审美积淀,使得民间剪纸在“不讲理”的基础上,形成天真、稚拙的形象特点和独特的形式感及装饰性。剪纸艺术家们凭直觉、印象的纯朴情感进行创作,不是摹拟自然,而是去表现主观自我,这便是作品的“魂”。所以,民间美术在形式和内容等特色方面,值得现代剪纸艺术在开拓新路中去借鉴。

“五四”运动以来,西方的美术对中国美术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大批中国艺术家游学于欧洲,由此使中国的艺术焕然一新,写实、印象、表现、抽象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借鉴西方艺术结合中国民间美术的艺术家比比皆是,林风眠运用西方色彩、中国民瓷画运笔,变为中国的“印象主义”;赵无极借鉴抽象主义结合中国画墨色变化创造了中国式的“抽象主义”。中国剪纸技法的剪、撕、拼、烧、染、刻等,说起来似乎很单调,但如果巧妙地将它们组合,并渗入新鲜的血液,借鉴中西方的艺术精粹,我想,是能走出一条全新的路来。徐悲鸿先生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人者融之。”我认为,这正是剪纸艺术家应遵循的原则。

三、新时代剪纸艺术的新发展

进入新时代,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高度重视,民间剪纸迎来了非常好的繁荣发展期,新一代剪纸爱好者加入进来,为剪纸艺术注入新鲜的血液,剪纸的面貌、艺术形式有了很大改观,加入了许多现代元素,而且表现形式上也多样化,折纸、纸塑、纸雕、衍纸等形式涌现,丰富了剪纸的内容,新时尚元素开启了剪纸创新艺术的多元化表达,一些宏大历史主题题材也可以通过剪纸艺术体现出来。

但是,由于工业化进程,剪纸艺术形式、图样,行成模式,把传统剪纸纹样形成工艺化、程式化,使得一些剪纸的纹样商品味道浓,一定程度上影响剪纸的正常发展。这需要权威机构、专家学者,特别是文化部门加以引导,正本清源,使剪纸这门艺术奇葩不仅更艳丽、更纯正,还要风格多元地绽放在祖国大地上。

(作者简介:张志如,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崔瑞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美术馆馆长)

猜你喜欢

剪纸艺术民俗
寻梦江南春 热闹的民俗节日
漫画民俗
漫画民俗
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的发展趋势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探究
剪纸艺术元素在包装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剪纸艺术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作用
浅谈剪纸艺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
美术教育中的剪纸艺术分析
印度汉娜,一定要民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