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研究

2020-10-19周琭璐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羌族民族传统

张 洁,周琭璐

(乐山师范学院 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0 引言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这是国家在提出传承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具体部署,其中将繁荣乡村文化、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列为乡村振兴的基本任务[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不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民族地区因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独特甚至是不可替代的价值。羌族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民族,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羌族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推杆、转秋、抱蛋、丢窝窝、扭棍子等体育项目是羌族重要的民族体育活动。这些植根于农耕文明积淀的传统体育文化,在汶川“5·12”地震的巨大破坏以及文化全球化冲击的双重影响下,面临着被破坏、涵化和消失的严重威胁。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为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多元路径。

1 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述

传统体育作为民众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民俗,与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音乐、民间宗教、民间文学等交织在一起,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2]。

依据前人研究可知,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主要是通过在古老的宗教祭祀活动和社会生产生活实践、军事防御和休闲娱乐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地震后,研究者们发掘整理出具有羌族民族特色的民间体育项目120多个,根据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类体系分为竞技类、表演类、健身类、游艺类、综合类。

表1 基于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羌族传统体育分类

2 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2.1 传统生态文化系统遭到破坏,失去生存土壤

一个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是在不断地适应其周围的环境中形成的。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人民带去了较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同时也严重破坏了羌族传统文化环境,当然传统体育文化也受到了直接影响。首先,羌寨是传统体育文化重要的载体,在地震中,很多羌寨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存在安全隐患,政府进行了异地搬迁或就近安置。但对于羌民而言,离开了以往生活、熟悉的地方,重建家园、新环境的适应,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很多传统体育项目被淡化,甚至无人继承,整体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2.2 现代文化的冲突、融合,加剧了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衰退

经历地震灾害后,羌族人民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借助民族文化优势、地理优势,发展旅游业,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地方产业转型的发展,羌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同时,当地现代竞技体育发展及普及更优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当地中小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羽毛球、足球、篮球等现代竞技体育项目更受青少年喜爱。反观羌族传统体育项目,虽然目前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也在积极开发和设计传统体育活动和课程,使其具有推广价值,但在全球化与市场化背景下,较难以获得人们青睐,儿童和青年学生们对其认知也较浅,缺少正确引导和教育,导致其逐渐被遗忘。

2.3 主体失位,不利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羌族人民作为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传承者,在羌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随着地震影响、工业化及城镇化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部分羌族传统体育脱离了人们的生活,作为文化主体的羌族人民在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保护中失去了原有的地位和作用。政府部门、文化机构、公益团体、研究机构等外部力量成为当前对羌族传统体育进行保护的主导力量。在文化主体缺少参与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羌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过多地被任意改造等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2.4 理论研究和管理机制存在不足,阻碍了传统体育文化的开发和利用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从2008年6月至2020年2月,以“羌族传统体育”为题名共检索到54篇文章,其中以主题词为“传统文化”的有32篇。学者们在不断挖掘和探索羌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新、旧表现形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发展模式,但结合民族特点、地域特征,社会环境有针对性地归纳、整理形成的理论研究较少。同时,羌族体育文化保护传承,事实上是一个组织协调严谨周密、全面系统的一项重要工作,例如,传承人登记管理,非物质文化保护名录申报,传统体育项目推广等工作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其研究难度和考量指标都很难一致,对其实际问题,政府部门统筹管理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 乡村振兴战略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中的作用

发展和繁盛群众文化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可以此为契机,注入新鲜活力,探究发展新思路。

3.1 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保护和激活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提出的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文化是一个乡村发展“软实力”的表现。乡村振兴发展,需要振兴乡村文化。在这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振兴无疑为羌族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了政策支持。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内容,文化振兴就是需要“重拾”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将地域特色和本土文化融入乡村文化振兴中,将文化资源转换为文化产品或产业。羌族地区、羌族村落需要从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具体表现形式入手,例如,体育项目,竞赛活动等,培育壮大民族体育文化产业。

3.2 乡村文化振兴战略推动和发展羌族传统体育文化

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是推动和发展当地民族传统文化的最好时机。借助战略规划,由政府牵头,引导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引入专业组织机构,选拨和培育“乡贤”、“能人”,调动广大村民共同参与,提升“造血”功能,与城市互动,推动羌族传统文化价值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国家在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时,不单单是通过强身健体的目标普及,以增强国民的体质、促进国民的健康,还在于通过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以提升民族认同感、民族精神的弘扬以强化民族向心力。对于羌族而言,文化是羌族延续的血脉;对于民族传统体育而言,文化是体育交流的纽带。羌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在羌族悠久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的民族精神与体育精神的结合,也是本民族在顺应社会文化发展中,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合的具体表现。

3.3 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提升村民的文化自觉

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他发展的趋势,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3]。“自知之明”是要求人们对自身的文化要充分了解,同时,也要知道自身文化的优势,发展的方向,使得文化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文化具有包容性、多元性、继承性、变迁性的特点,我们不能“复旧”,或者“全面他化”,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自己的文化。在民族乡村建设中,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以及周边多元文化的影响,很多村落文化“自知之明”逐渐淡化,失去了村落本有的特色,甚至有些村落被“他化”。文化振兴的实施,可以让广大村民重新认识自己的文化,提升本地村民的文化自觉,就是为乡村建设注入活力,发挥村民的主观能动性,投入乡村建设。

4 乡村振兴战略下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路径

4.1 提高群众文化主体意识,助力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保护好文化生态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必由之路。文化生态的保护要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主体地位的原则。汶川地震后,四川省设立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组织大批专家和工作人员对羌族文化进行了大规模、多领域、系统性的普查、补救和宣传工作,获得了一定成效。我们需要继续加强羌族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让文化持有者成为保护的主体。充分发挥羌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化理念,重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观。政府应该从主导者逐渐转变为监督者,实现从“文化项目保护”到“文化生态保护”的理念转换。

4.2 深入挖掘羌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加强理论性和应用性研究

为了真正认识羌族体育文化这一独特的文化系统,必须夯实民族体育的基础理论研究。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还需不断加强其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普查、存录和整理;加强数字化设备的完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的建设。从宏观上,把握文化独特性、多元性、复合性等特点,理解羌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结构功能以及实践特征,逐步建立羌族传统体育的科学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开展多部门、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羌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运作、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项目的技术创新、评价指标等,逐步提高其科学化、现代化、社会化程度。

4.3 加快体育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羌族的传统体育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逐渐被认知,充分挖掘羌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依托乡村文化遗产项目、民俗节庆等,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不断提档升级。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鲜明的乡村体育文化产业,实现生态旅游与文化保护、产业发展的相互渗透融合。另一方面,对体育文化产品深度加工,提升附加值,延长产业链,避免产品同质化,增加区域竞争力。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和扶贫攻坚过程中,将羌族传统体育作为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4.4 振兴乡村文化,重视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振兴乡村文化的关键。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要重视对基层文化干部的管理与培训;深入挖掘和培养乡村艺人、工匠、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在羌族地区中小学将羌族传统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创造条件将羌族传统体育作为正式体育课程或乡土教材内容,把培养使用羌族传统体育人才作为实施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羌族传统体育人才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特殊文化密码,有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形态。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该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不断挖掘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创新文化表现形式或展演方式,创立自己的民族文化品牌,在文化自觉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羌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发展,增强文化自信,为羌族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猜你喜欢

羌族民族传统
羌族古籍瑰宝《刷勒日》图经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理县蒲溪村羌族释比戏文化初探
老传统当传承
羌族作家谷运龙散文简论
多元民族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