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驻马店市开源公园雨洪管理措施及景观设计

2020-10-19杨晓明

陕西林业科技 2020年4期
关键词:雨洪植草开源

张 明,杨晓明

(1.河南驻马店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心;2.驻马店市农业学校,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在我国城镇化加快的过程中,传统城市建设模式改变了原有的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破坏了自然“海绵体”,导致城市降雨渗透能力减弱,使其面临着雨洪内涝、雾霾污染、水系污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一系列问题[1]。为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海绵公园”作为海绵城市建设四大项目之一,与传统公园相比能够有效地蓄集、调配雨水,在硬质建筑景观和自然环境之间建立有效联系,是今后城市景观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2],也被越来越多的城市重视。

利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和建造“海绵公园”,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作用,应注重利用海绵原理对地表雨水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尤其应充分重视和巧妙应用景观植物对地表雨水的渗透、调蓄、过滤等功效,发挥公园绿地在城市雨洪管理系统中的作用,还需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支持,这也是我们进行驻马店市海绵公园雨洪管理系统及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

1 驻马店市开源公园概况

开源公园位于驻马店市新区中心位置,高铁商务服务中心和行政文化中心之间,北接开源大道,西临铜山大道,南至淮河大道,东靠盘古山路。公园南部已建成公园面积近9 hm2,北部新建面积近10 hm2。4条水系(开源河、骏马河、小清河、六支渠)在此汇集,周边为规划的新城居住区,公园是附近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毗邻高铁站所在的淮河大道并位于道路交叉口,作为重要视觉焦点(图 1),既是新城中央公园,也是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门户,对提升城市品质、展示城市形象、满足新城居民休闲需要至关重要。《驻马店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对新城片区公园提出了“充分利用道路、河流两侧空间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游憩空间;将绿地与公共设施建设紧密结合,在设计上充分考虑雨洪管理措施的应用……”要求[3]。

图1 开源公园总平面图

2 开源海绵公园设计

根据驻马店驿城风土、民俗传说设置景点,注重呼应“驿城印象、天中新韵”主题,开源公园设计突出展示城市形象,融入海绵城市功能。

2.1 主要雨洪管理措施设计

雨洪管理是城市生态系统维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建和管理海绵公园的主要内容和措施。在雨水管理设计中,采用多种适宜管理措施,并使之配套,控制雨水径流质量和总量。

2.1.1 利用植被 充分考虑和利用植被有效管控雨水的重要作用,提高雨水吸收能力,抑制土壤侵蚀,增强土壤吸水能力,增加雨水渗透量,降低径流流速和洪峰排放速度。公园植被雨水管控设计,采用坡面薄层水流、植被浅沟、植物渗透区或植物留道等措施,应用“乔木+灌木+地被植物+草地”等形式。

2.1.2 渗水路面 根据主要活动场地周边不同道路的功能与需求,为改善地表生态循环,让雨水下渗,滋养草木,以1条主路串联公园,结合2级路及3级路形成完整道路系统。选用铺装材料以生态透水性为主要参考依据,结合公园生态环境和个性装饰风格,主游路与健身步道一体化设计,采用彩色透水混凝土地坪胶结料渗水路面,2级步道采用青色透水砖立向密铺;入口停车场由小料石和植草砖铺就。

2.1.3 植草沟 洼地或植草沟是最为古老的雨洪管理措施。植草沟可为雨水下渗提供通道,减少地表径流,达到排水、降解面源污染的目的。植草沟设计布置在景观公园边界,起柔化边界之用。植草沟减少了污染,且能够带给人特定的视觉感受,使得场地更加人性化,增强人对公园空间的亲切感。

2.1.4 河道及人工湖(开源湖) 河道改造和开源湖建设的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空间,给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周边民众居住适宜性。开源湖在水系规划与竖向规划中,是雨洪管理的中心,位于公园北部,汇集周边4条水系,水域面积近3 hm2,设计平均水深1.5 m,库容43.0×103m3, 常年储水达到设计水位,有效调蓄泄洪,满足大部分绿化灌溉用水。现地形整体西部高、东部低,雨水通过植物过滤进入河道,向北流入湖中。地形设计尽可能保留原有风貌,把原有驳岸稍加改造,降低水面和绿地之间的坡度,同时把局部平坦通直的地段改造为起伏曲折,更自然、精致;在适当位置增加亲水平台,搭建水上人行栈道,强化亲水空间和道路沿线景观(图2)。河道及湖体循环、相通,雨水通过植草沟汇入河道及湖中,保证流入雨水洁净;岸线采用生态护岸,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又呈现优质景观效果。

图2 开源公园水系规划图

2.2 景观规划设计

为结合驻马店特有文化概念,融入“驿城印象、天中新韵”文化元素,努力打造新的天中文化标志,开源公园景观设计为北部以水面为主,彰显传统理念,并完善游憩功能,强调亲水和休闲体验功能;南部以绿植为主,展现现代元素。

景观规划设计策略为开“林窗”,突出展示空间,即临道路设计树阵,运用传统造园手法,通过透景、框景等方式,结合驻马店特色,打造景观宜人的入口空间;借“湖景”,打造亲民水系;设置亲水平台、临水步道,将水的气息渗透到城市中;营造休闲空间与氛围,满足市民休闲宜居和锻炼身体需求。

2.2.1 功能分区 开源公园在功能上主要分为3个区域(图3),一是入口展示区,在微地形的基础上,配合小型休憩场地和广场旱喷,给居民提供集中活动场地,同时结合水景设置,丰富广场内容,增添游览乐趣;二是休闲体验区,主要分两块场地,器械区和休憩区;三是滨水游憩区,地势较低,借地势加强地形下沉效果,并立足现有水系,局部拓宽,设置条石坐凳,同时根据植物习性进行多层台地种植,形成小型湿地观赏区,打造儿童体验、玩耍嬉水生态乐园。

图3 开源公园功能分区图

在水体设计和竖向设计方面,主要把过于平直的岸线局部拓宽,降低水面和绿地之间的坡度,使游人可以更加亲水。现有地形整体表现为西部高东部低,内有河道呈西北——东南走向贯穿其中,雨水通过植物过滤进入河道,体现出生态自然的排水效果。

2.2.2 植物种植分区设计 驻马店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植物种植设计应反映驻马店南北交融植被特色,构筑城市绿色空间艺术风貌,充分展现城市个性;同时,满足海绵城市的植物配置要求。首先,科学选用海绵城市植物种类,以乡土植物为主,优先选用多年生植物及适应场地环境植物;其次,注意种植密度,各类植物之间距离不要过大,以防露出地面;第三,选择植物要具有一定的耐涝性和耐旱性;第四,植物配置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遵循美学原则,注意常绿和落叶植物、木本和草本植物搭配,丰富植物群落结构,提高景观观赏性;植物配置模式要丰富多样,避免单一植物配置模式,营造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

结合功能,形成不同特色的3大种植区域,种植方式由规则式向自然式过渡。各分区植被特色:一是入口展示区:树阵(选用白蜡、三角枫、垂柳、七叶树、黄山栾、香樟等乔木)+地被花卉(如萱草、玉簪、麦冬等)植物群落。二是休闲体验区:乔木/灌木(小叶女贞、红叶石楠、日本晚樱、海棠、紫荆、栀子花、绣线菊、花叶芦竹等)+地被(红花酢浆草、月见草、葱兰等)多层次植物群落;三是滨水游憩区:花镜(郁金香、月季、矮化百日红等)+水岸湿生(水生鸢尾、黄菖蒲、香蒲、睡莲、再力花等)+灌丛(如木芙蓉、金银木、锦带花等)植物群落。

3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持续扩张,城市水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城市内涝、用水紧缺、地表径流等现象时有发生。研究城市雨洪调蓄和管理技术,构建植物群落充分发挥公园绿地对城市雨洪管控的重要作用,对于构建低碳节约型城市及景观营造意义重大。驻马店市开源公园通过水资源整合与利用、种植植草沟、营造湿地环境、优化滨水地段、铺设渗水路面等技术措施,完善了雨洪管理系统,筛选出不同功能区域的植物群落,构建集雨水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于一体的海绵型城市公园功能体系,同时注重公园的景观设计及对自然生态的展示和文化层次的表达,体现了净化水体、涵养水土、水景营造、防止内涝等建设宗旨。

猜你喜欢

雨洪植草开源
基于集对分析的德州市雨洪资源潜力研究
五毛钱能买多少头牛
2019开源杰出贡献奖
植草沟在城市降雨径流控制中的应用研究
植草沟在去除城市地表径流污染物中的应用研究
低影响开发中植物应用研究
丘陵地区大学校园景观在雨洪应对中的作用
大家说:开源、人工智能及创新
开源中国开源世界高峰论坛圆桌会议纵论开源与互联网+创新2.0
十六岁去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