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及经济效益分析

2020-10-18蒋阳阳李海洋崔凯吴明林汪翔魏泽能周蓓蓓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养殖区工程化流水

蒋阳阳,李海洋*,崔凯,吴明林,汪翔,魏泽能,周蓓蓓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水产增养殖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2.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安徽 合肥 230601)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in-pond raceway system,IPRS)是我国渔业转型升级发展过程中技术引进、自主创新而成的一种全新养殖模式。该模式利用池塘2%~5%的面积作为集中推水养殖区,剩余95%~98%的面积作为配套生态净化区,较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有较大的变革,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管理高效等优势[1]。自该模式在我国示范推广以来,其应用面积近两年迅速发展,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十多个省市已建设流水养殖槽2 000多条,示范池塘面积超过2 000 hm2[2]。安徽地区到2017年底已发展IPRS示范点71个,建成流水养殖槽246条,推广应用面积达547 hm2,已形成一定的示范效应[3]。本文以安徽省巢湖市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为研究对象,在一个养殖周期内,采用物理及生物手段调控水质,阶段性监测养殖水体理化指标变化规律。养殖期结束后,统计计算养殖收益,全面总结该模式养殖大宗淡水鱼类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为该模式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塘概况

试验在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合肥综合试验站巢湖示范县示范企业养殖基地开展,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池塘水面面积2.67 hm2,建设有5条流水养殖槽(22 m×5 m×2 m),并配套有推水增氧设备和自动吸污装置。

1.2 苗种放养情况

试验按不同品种和规格在5条流水养殖槽内分别放入大宗淡水鱼类,具体放养品种及数量分别为:1号养殖槽放养均重150 g的草鱼2 200 kg,2号养殖槽放养均重150 g的草鱼2 700 kg,3号养殖槽放养均重50 g的鲫鱼1 200 kg,4号养殖槽放养均重50 g的鲫鱼1 300 kg,5号养殖槽放养均重100 g的三角鲂2 000 kg。草鱼放养时在背鳍基部注入适量“四联疫苗”以预防“四病”。

1.3 水质调控方案

在试验池塘四周沿岸及中间挡水埂两侧分别移栽伊乐藻,面积约1 400 m2;在试验池塘生态净化区放养花白鲢共计1 350尾,放养螺蛳1 200 kg。在挡水埂一侧安装一台移动式太阳能水质调控机(YJ-T-0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器械仪器研究所),另一侧设置5条生态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共计500 m。

1.4 养殖管理

由养殖基地工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每天投喂混养鱼膨化料2次,投喂量为每槽鱼体重的3%~5%,具体根据水温、天气、吃食情况适时调整投喂量。投喂2 h后开启自动吸污装置20 min左右,抽出的尾水经3级沉淀池物理沉淀后回流至试验池塘。每天定时巡塘,观察养殖鱼活动情况及主要设施设备运行情况。根据需要适时调整推水水流流速,开启微孔增氧设备。

1.5 样品采集与分析

5—9月期间,每隔7 d于10:00左右采集1次水样,遇雨水天气往后顺延。养殖区设2个采样点,在2号流水养殖槽内设1个采样点,在2号流水槽集污区内设1个采样点;生态净化区设3个采样点,分别在挡水埂两侧生态净化区及2号流水养殖槽推水区前端,取3个点理化指标平均值。

1.6 数据处理

使用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态效益分析

2.1.1 水温、SD、DO、pH变化

各采样点水温、SD变化一致,无明显差异。如图1所示,每月水温介于为25.00~34.25 ℃,7月平均水温最高,5月平均水温最低,试验期间平均水温26.6 ℃。每月SD介于19.5~42.0 cm,平均为27.0 cm。DO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净化区高于养殖区和集污区,平均为5.9 mg·L-1;养殖区和集污区DO相对较低,平均分别为4.8、4.7 mg·L-1。12月底试验池塘鱼类捕捞结束,开始向外排水,养殖区、集污区、净化区DO分别为8.9、9.1、10.6 mg·L-1。pH差异较小,养殖区、集污区、净化区平均pH分别为7.8、7.8、7.9。

图1 试验期间水温、SD、DO、pH的变化

2.1.2 TP、TN质量浓度变化

如图2所示,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TP、TN质量浓度总体呈升高趋势。其中,8月TP质量浓度最高,平均为0.69 mg·L-1;养殖区、集污区、净化区平均TP质量浓度分别为0.49、0.49、0.50 mg·L-1。9月TN质量浓度最高,平均为2.7 mg·L-1;养殖区、集污区、净化区平均TN质量浓度分别为2.0、1.9、2.0 mg·L-1。12月底试验池塘鱼类捕捞结束,开始向外排水,养殖区、集污区、净化区TP质量浓度分别为0.49、0.28、0.36 mg·L-1,TN质量浓度分别为1.9、1.7、1.6 mg·L-1。

图2 试验期间TP、TN的变化

图3 试验期间CODCr的变化

2.2 经济效益分析

2.2.1 成本投入情况

养殖期间主要成本投入包括苗种费、饲料费、渔药(含草鱼疫苗、日常用杀菌剂、消毒剂等)、工人工资、水电费、池塘租金等。各项目支出明细及占比详见下表1。由于12月底外塘花白鲢未起捕销售,所以暂不纳入统计。其中,饲料投入占比最高,占总投入的61.3%,其次为苗种投入占总投入的20.7%。

表1 养殖成本投入情况

2.2.2 养殖产出及收益情况

5个流水养殖槽总产量66 726 kg,折合667 m2产量为1 668 kg;总产值874 354元,总利润216 734元,折合667 m2平均利润为5 418元。具体产出及收益情况见下表2。

表2 养殖产出及收益情况

3 小结与讨论

3.1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生态效益分析

3.2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分析

本试验中池塘工程化循环水主要养殖大宗淡水鱼草鱼、鲫鱼、鳊鲂等品种,全程投喂混养鱼膨化饲料87.7 T,饲料投入40.34万元,占总投资的61.3%。放养鱼种9 400 kg,苗种投入13.62万元,占总投资的20.7%。养殖期结束后,经实际测产,5条流水养殖槽实际产出商品鱼66 726 kg,折合667 m2产量1 668 kg,流水养殖槽内每立方水体产量高达71.4 kg,其中草鱼每立方水体产量80.0 kg,鲫鱼每立方水体产量59.9 kg,三角鲂每立方水体产量77.1 kg。667 m2的投入约为16 441元,产值为21 859元,利润为5 418元,较传统养殖模式效益提升近1倍。为更好的提升养殖经济效益,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市场行情多次捕捞,分批量上市,避免出现年底商品鱼集中上市时鱼价格低、销售难的情况。在养殖品种的选择上,可选择鲈鱼、黄颡鱼等名优品种与大宗淡水鱼搭配养殖,分担养殖风险。此外,还可在外塘生态净化区适量套养罗氏沼虾等品种,一方面可以提高生态净化区净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增加池塘的整体养殖效益[14]。

猜你喜欢

养殖区工程化流水
广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
江苏近海紫菜养殖区的空间扩张模式研究
长荡湖围网养殖区长时序时空演变遥感监测
世界首台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时速620千米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下线
流水
小种植、小养殖环境创设
流水有心
PLC软件工程化在高端工艺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初探
PLC软件工程化的管理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