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手法复位辅助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的效果

2020-10-16段涛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前缘稳定型百分比

段涛

在临床中胸腰椎骨折属于一种常见的脊柱损伤,由于脏器的血管以及神经等都与脊柱具有密切联系,脊柱一旦发生骨折大多会伴有血管和神经损伤,因此胸腰椎骨折患者在患病后很容易出现合并脊髓神经损伤的问题,并且进一步引起截瘫等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很大危害[1-2]。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治疗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在手术前采用传统手法复位配合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加快其骨折愈合[3]。对此,本文分析并研究了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采用传统手法复位辅助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纳入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7年8月—2019年9月。(1)纳入标准:①与胸腰椎骨折诊断标准符合,且经过影像学确诊的患者;②对本次研究知晓同意,且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的患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②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③合并恶性肿瘤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单一手术组(n=38)和联合治疗组(n=38)。在获得伦理委员会通过的基础上,笔者顺利开展本次研究。单一治疗组中,女16例,男22例;年龄最大为62岁,最小为17岁,平均年龄为(39.9±9.7)岁;致伤原因:4例重物砸伤,12例高空坠落伤,22例交通事故伤。联合治疗组中,女15例,男23例;年龄最大为65岁,最小为19岁,平均年龄为(40.6±9.6)岁;致伤原因:3例重物砸伤,14例高空坠落伤,21例交通事故伤。两组上述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表1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 (±s)

表1 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 (±s)

组别 疼痛评分(分) 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术前 术后3个月 术前 术后3个月单一手术组(n=38) 5.9±1.6 2.1±0.8 56.3±7.2 86.1±4.4联合治疗组(n=38) 5.8±1.4 1.3±0.6 55.8±8.1 94.1±3.5 t值 0.083 3.637 0.155 3.452 P值 >0.05 <0.05 >0.05 <0.05

1.2 方法

单一手术组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具体为:对患者实施全麻,使其保持俯卧位姿势,在X线的辅助作用下,将骨折节段找出,并且标记好。打开切口,将穿刺针穿刺到椎弓根部位,要保证达到椎体后的穿刺针平行于椎体上下终板,然后放置导丝,拔出穿刺针,由导丝将椎弓根螺钉拧入到椎体内,安装好持棒器与连接棒,然后从椎弓根螺钉直到另外一端的椎弓根螺钉,固定好螺帽,撤掉持棒[4]。固定好患者的骨折部位,确保做好骨折复位工作后,拆除钉尾延长部位,对患者实施常规补液和抗感染治疗。

联合治疗组联合使用传统手法复位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对患者实施全麻,使其保持俯卧位姿势,将手术枕垫在患者的胸部和骼部,保证其腹部处于悬空状态,对其双侧腋下进行固定,同时在床尾部牵引其双踝部位,对其双下肢进行提升,让患者的腰部过伸。操作人员在持续牵引的作用下在患者的伤椎棘突隆起部位放置左手掌根部位,在左手背上部采用右手压住,然后伸直双肘关节,同时,操作人员上身前倾,慢慢地朝下按压。在C臂机透视的作用下,看到患者椎体达到满意的高度之后,结束复位[5-6]。在复位结束后,对患者实施手术,手术方法与单一手术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疼痛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最高分为10分,最低分为0分,患者获得的分数越高表明其疼痛程度越严重。

对两组患者手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进行观察和比较[7]。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 21.0软件包处理两组数据资料。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前疼痛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3个月疼痛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明显优于单一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主要原则就是恢复患者被压椎体的高度,同时改善脊柱的稳定性,进一步使其脊柱重建完整的生理负重力线。在对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治疗时大多通过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能够消除患者的神经压迫症状,并且使其椎体高度和椎管容积得以恢复,具有一定的效果[8]。不过,该术式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需要较长的手术时间,且患者出血量也比较大,影响到了患者的术后恢复。

在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传统手法复位的方式,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传统手法复位治疗,能够使其脊柱生理曲度得以恢复,还能够使其尽可能地恢复正常的骨折椎体高度,这样在对患者进行手术的时候就能够减少手术风险,并且进一步保证手术效果[9-10]。在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后,在X线透视的辅助下能够对患者的椎体恢复高度进行观察,如果达到了理想的复位效果,在手术操作时就可以不需要进行器械复位,不仅手术时间得以减少,而且极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如果没有达到理想的复位效果,在手术过程中只需要利用器械进行简单撑开复位,这样复位的难度大大降低了,并且降低了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11]。在本次研究中,采用手术治疗单一手术组,以此为基础,联合使用传统手法复位治疗联合治疗组,结果显示,两组术前疼痛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3个月的疼痛评分、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明显优于单一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研究结果与杨博元等[12]的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证实了传统手法复位辅助治疗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针对不稳定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手术联合传统手法复位辅助治疗效果确切,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

猜你喜欢

前缘稳定型百分比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一种飞机尾翼前缘除冰套安装方式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国医大师张琪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经验
普通照明用自镇流LED灯闪烁百分比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趋势攻略之趋势线:百分比线
前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