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产儿及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比较

2020-10-16张武栋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足月儿败血症早产

张武栋

作为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是患儿血液循环在新生儿时期受到真菌或细菌的感染,并不断产生、繁殖毒素所致。由于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表现无特异性,会增加漏诊及误诊率,错过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影响预后效果,更甚者会导致患儿的死亡[1]。相关研究发现[2],足月儿和早产儿的败血症临床特征存在差异,若治疗方案出现错误,不仅会延长患儿治疗时间,还会带给患儿较大痛苦,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以出生时是否足月作为依据确定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和个性化,避免盲目治疗的弊端,利于实现更好的临床疗效[3]。故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比较分析早产儿及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临床特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本院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依据出生时是否足月分组,早产组:共有患儿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2~15 d,平均(6.78±2.41)d。足月组:共有患儿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1~16 d,平均(7.03±2.28)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被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的患儿;胎龄在28周以上的患儿;年龄在17 d以内的患儿;家属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的患儿;本研究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先天性疾病的患儿;入院前行抗生素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儿;哭闹不止、依从性较差的患儿。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78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并依据出生时是否足月分组,观察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高危因素及致病菌分布情况。高危因素:有创操作、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母体感染等。致病菌:真菌、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等。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高危因素比较

早产组有创操作、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母体感染等高危因素占比均高于足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致病菌分布情况比较

足月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低于早产组,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于早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真菌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败血症作为新生儿期危重症,早期无明显特征,发现时多已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会影响患儿预后情况,若治疗不及时,会增加患儿死亡率,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负担[4]。有学者指出[5],对早产儿和新生儿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致病因素进行深入分析,能有效降低患儿院内感染率及死亡率,利于挽回患儿生命。本研究结果显示,早产组有创操作、羊水污染、胎膜早破、母体感染占比分别为43.59%、30.77%、43.59%、23.08%,高于对照组的7.69%、2.56%、12.82%、5.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有创操作、羊水污染等因素均会增加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这就需要家属在分娩前行定期检查,遵医嘱行分娩前运动,严格规范运动、饮食,防止各高危因素的发生,以达到降低发病率的效果,让患儿能够正常的生活。

表1 两组高危因素比较[例(%)]

表2 两组致病菌分布情况比较[例(%)]

本研究中,足月组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为5.13%,低于早产组的20.51%,革兰阳性菌感染率为92.31%,高于早产组的74.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真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足月儿与早产儿在新生儿败血症的病菌感染分布中存在显著差异,以此为依据,可提高治疗方案的针对性与专业性,让治疗方案更具有效性,从而更好的改善患儿预后。由于早产儿的适应能力、机体免疫力及药物耐受性较差,在治疗时需严格挑选抗生素药物,避免过敏等情况的出现。而足月儿不仅能通过常规抗生素进行治疗,还可选择氨基糖苷类药物及头孢类药物等,依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可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6]。

在新生儿出生时期,若其存在有创操作、母体感染、胎膜早破等高危影响因素,应增加日常检查,避免漏诊或误诊的发生[7]。若患儿在早期已确诊为新生儿败血症,可对症选择抗生素药物;若患儿尚未确诊,应进行细菌培养,并结合局部感染情况,对抗生素进行合理使用[8-10]。在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治疗中,需要高度重视革兰氏病菌及真菌感染情况,以致病菌感染分布情况作为依据,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治疗,可避免病情加重,达到挽回患儿生命的效果[11-12]。

综上所述,早产儿与足月儿新生儿败血症的高危致病因素存在较大差别,且致病菌分布有所不同,以此为依据进行治疗方案的制定,可提高治疗有效性,改善患儿预后恢复效果。

猜你喜欢

足月儿败血症早产
洛阳地区新生儿维生素D缺乏临床调查
低分子肝素在新生儿败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探究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想要早产丰产 果树应该这么管
42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分析
足月儿和早产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中氨基酸浓度的比较
胎儿免疫反应可能是导致早产的原因之一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早产“黄宝宝”的家庭看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