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在血细胞分离术治疗拔针后的效果观察

2020-10-16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512026谢小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针眼血细胞皮下

广东省粤北人民医院(512026)谢小菊

血细胞分离术是通过离心分离原理,将血液中的不同成分依据比重差异进行精密分离,可以获取或去除相应的血液成分,从而达到采集或治疗相应疾病的功能。基于血细胞分离技术的血液成分采集,可以分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外周血白细胞采集技术、外周血红细胞采技术、外周血血小板采集技术及血浆采集技术[1]。血细胞分离术运行中使用16G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內瘘针)建立双针管道通路,术后拔针后易发生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瘀斑或皮下血肿等问题。本文对首次进行血细胞分离术的76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方法、2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发现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纵向按压法及按压时间延长,明显减轻疼痛、减少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瘀斑或皮下血肿。非首次进行血细胞分离术的70例人次患者均自愿采用实验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5年2月~2018年12月在我科首次进行血细胞分离术的76例患者,其中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技术5次,白细胞采集技术30人次,红细胞采集技术8人次,血小板采集技术19人次,血浆采集技术14人次。所有人均意识清醒,能够配合穿刺、按压,无凝血功能障碍。采用自身对照法,自身对照法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非首次进行血细胞分离术的70例人次患者均自愿采用实验组方法。

1.2 方法 所有对象均使用同一台血细胞分离机(COBE Spectra),使用同一厂家16G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尼普洛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建立双针管道通路,均为同一操作者。均选择大静脉穿刺,一次性穿刺成功,血细胞运行结束后立即拔针,采用先拔后压原则[2]、自身对照方法用不同的按压方法护理穿刺针口。

1.2.1 对照组 血细胞分离术治疗结束后,采用先拔后压原则,拔针后沿着血管方向,立即用常规大拇指纵向按压法,以穿刺口为中心点,大拇指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苍白的力量[3],用5×7×8规格无菌纱块一张折叠成2层按压穿刺口15~20min[4],纱块加压固定在针眼24小时。

1.2.2 实验组 血细胞分离术治疗结束后,采用先拔后压原则,拔针后沿着血管方向,用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纵向按压法,用中指压着穿刺口,食指与无名指紧靠拢在中指按压穿刺口,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苍白的力量,用5×7×8规格无菌纱块一张折叠成3层按压至少30min,纱块加压固定在针眼24小时。

1.3 观察指标

1.3.1 疼痛判定标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主诉疼痛的程度分级(VRS)法:0级:无疼痛。I级(轻度):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Ⅱ级(中度):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Ⅲ级(重度):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疼痛程度在拔针24小时收集患者主诉判定。

1.3.2 予拔针后24小时记录皮肤针眼出血、皮肤淤血瘀斑、皮下血肿情况。针眼出血:撕去纱块后,皮肤针眼可见血液溢出。皮下淤血或瘀斑:撕去纱块后,皮肤针眼周围可见淤血或瘀斑。皮下血肿:撕去纱块后,皮肤针眼周围可见血肿,或肿胀。

1.4 统计学数据 采用统计学方法,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附表 2种不同按压方法护理穿刺口,针眼出血、皮下瘀血瘀斑及皮下血肿情况

2 结果

2.1 2种不同按压方法护理穿刺口的疼痛情况 对照组患者穿刺口的疼痛0级51例,Ⅰ级25例;实验组患者穿刺口的疼痛0级71例,Ⅰ级5例,P<0.05。

2.2 2种不同按压方法护理穿刺口的皮肤情况 皮肤异常情况包括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瘀斑及皮下血肿。对照组皮肤异常比率为40.8%(31/76);实验组皮肤异常比率为9.2%(7/76),P<0.05。

2.3 2种不同按压方法护理穿刺口,针眼出血、皮下瘀血瘀斑及皮下血肿情况 从附表可以看到实验组在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瘀斑或皮下血肿明显低于对照组。

从表中的结果可知,实验组在血细胞分离术治疗拔针后采用的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延长,让患者在发生疼痛、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瘀斑或皮下血肿方面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

2.4 非首次进行血细胞分离术的70例人次患者双针穿刺口均自愿采用实验组方法,24小时后穿刺口出现疼痛2人,为Ⅰ级疼痛;3人一侧穿刺口出现皮下淤血瘀斑,1人一侧穿刺口出现针眼出血。

3 讨论

3.1 按压时间 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及配套的一次性专用分离管路,用ACD血液保存液全程抗凝。COBE分离机为双针连续流动,在人体与分离机间建立一个有效的血液通路,即将人体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分离机高速离心,采集或祛除血液中的某种成分,将其余血液回输体内。全过程2.0~4.5h,循环总量为人体总血量的2~3倍,分离速率40~70ml/min,采集量120~500ml。建立2条理想的血管通路用于采血及回输,是血细胞分离术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用于采血的静脉通路用16号内瘘穿刺针(16G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进行穿刺(针尖处有侧孔可保证血流速度)。因血液系统疾病临床症状,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宜适当延长[5]。16号一次性动静脉穿刺针规格1.6×25mm,针眼粗大,对血管刺激大,穿刺口比其他型号针口疼痛。实验组选择了5×7×8规格无菌纱块一张折叠成3层按压针眼至少30min,拔针后有效防止穿刺口渗血,利于针眼愈合,保护针眼周围皮肤,减少疼痛。

3.2 按压材料与按压方向 內瘘针扎入血管后,选择折叠好的纱块沿着血管方向固定,可以完全覆盖內瘘针的针梗及穿刺的血管部位,用3M胶布固定纱块及內瘘针管道。纱块及3M胶布的固定,不仅保证血细胞分离术运行通畅、安全有效而且方便快速拔针,又为患者省钱。血细胞分离术治疗后拔针,顺着纱块的固定的纵向方向按压,同时按压了血管上的穿刺点及皮肤表面穿刺点。因为静脉穿刺,不仅仅穿刺了皮肤,还穿刺了血管。血管上的穿刺点和皮肤表面上的穿刺点不在同一点。按压了皮肤针眼,忽视血管针眼,容易造成皮下瘀点瘀斑。而选择16号內瘘针穿刺,穿刺部位疼痛,按压面积不够大或时间不长,因血液疾病中常见出血或出血倾向的临床症状,极易出现皮下瘀点瘀斑或血肿,引起剧痛。

3.3 按压力度 2种不同的按压方法均使用无菌纱块按压。常规大拇指纵向按压法,使用的是5×7×8规格一张折叠成2层的无菌纱块。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纵向按压法,使用的是5×7×8规格一张折叠成3层的无菌纱块。按压手指的力度一样,均以指尖按压变苍白又没苍白的力量按压。

3.4 按压效果 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纵向按压法,均按压血管针眼和皮肤针眼。但是,实验组比对照组按压面积大,按压时间长,无菌纱块加压力度大,效果良好。分析实验组出现针眼出血、皮下淤血或瘀斑的原因,与患者沟通后,其原因为患者按压时间不够,过早松开按压手指或提前撕去加压止血纱块。

4 结论

血细胞分离术治疗拔针后,双针穿刺口是否会出现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瘀斑或皮下血肿,与按压时间、按压方向、按压面积及按压力度有关。因血细胞分离术所选大静脉及穿刺针的需要,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纵向按压法和按压时间延长,可以有效减少患者血细胞分离术治疗拔针后的针眼出血、皮下淤血瘀斑或皮下血肿,减轻疼痛,更好地保护血管,可以反复同一条血管穿刺,减少深静脉置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针眼血细胞皮下
18例艾滋病合并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
临床检验中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与分析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全血细胞减少不良反应分析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打针后如何避免皮下瘀青
针眼
——破溃
树荫下的绣娘
复方樟柳碱两种注射方法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比较
腹部切口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治疗脂肪液化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