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旬奶奶闯非洲把日子过成段子

2020-10-15王丽

职工法律天地·上半月 2020年9期
关键词:丫丫孙女非洲

王丽

一位84岁的中国奶奶,为帮助在异国创业的儿子带娃儿,已经在非洲快乐生活了7年。她不仅把孙女“带”成了才貌双全的网络名人,更在异国结识了一群有趣的朋友,把日子过成了段子!徐奶奶的“非漂”故事,妙趣横生——

“单亲奶奶”远赴非洲

徐茹萍老人今年84岁,辽宁丹东人,她年轻时当过工艺设计师。上世纪50年代从鲁迅美术学院毕业后,正好赶上东北丝绸行业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徐茹萍作为设计师,创作出来的布料花纹和图案,做成了被单床罩和衣服,卖到全国各地。她基本功扎实又懂得创新,是丝绸业绩超群的技术骨干。

徐茹萍还是位单亲妈妈,凭一己之力把儿子抚养成人。1995年她从单位退休后,喜欢走南闯北的儿子,决定去神秘的非洲大陆看一看。当他向徐茹萍表达出心中愿望后,老人说:“没事,儿子,你去闯一闯吧!小孙女就留给妈照看。”

就这样,儿子曾健把他刚刚会走路的闺女丫丫,交给了奶奶照顾,独自踏上了冒险的旅程。从此,徐茹萍又当爹又当妈,带着幼小的孙女生活。

丫丫说,从她记事起,奶奶每天都给自己读各种故事书,培养她的阅读习惯。“白天我们一起泡在图书馆和新华书店,周末骑自行车去郊外抓青蛙、蚂蚱。夏天,我和奶奶去农村的亲戚家体验生活。她精神十足,特别支持我的体育运动,和我赛跑,比跳远,送我去学游泳,学武术。别的小孩子有的,我都有!”

徐茹萍退休后还接一些私活,手绘旗袍、和服和围巾。后来她又开始画一些画册,想给孙女留作纪念。丫丫学习的时候,奶奶肯定也在伏案做事,家里白天从来不会打开电视机。

到了晚上,徐茹萍经常发传真给儿子,汇报她和孙女在东北家乡的生活,又收传真回来。关于非洲的故事,便通过这些传真信件的描绘,进入了徐茹萍和丫丫的世界。

丫丫从小到大都很崇拜奶奶,她能感觉到,徐茹萍身上带着一种努力奋斗的气场,事事很要强。“你想想,一个女人这辈子又是单亲妈妈,又是事业型女强人,还是单亲奶奶,电视剧大女主都没这么拼的!”丫丫成年后这样感叹奶奶。

一晃到了2009年初,思女心切的曾健打来电话,希望初中刚毕业的丫丫能去非洲和他一起生活。

74岁的徐奶奶不放心了,“丫丫去我也去!”在儿子的惊愣中,老太太已经收拾好行囊,把房门一锁,就与15岁的孙女共同踏上了去非洲的航班。

谁都没想到,徐奶奶会在落叶归根的年纪,选择闯荡非洲。

因为相依为命的孙女就是她的命根子,用老人的话说,“别说是非洲,就算是陪伴她上天入地,我都不带含糊的!”

把日子过成了段子

与大家想象中的不同,南部非洲不但不贫穷落后,反而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徐茹萍的儿子曾健闯荡非洲多年,最近在纳米比亞的沃尔维斯港开了一家中餐馆,站稳了脚跟,生意越做越顺。

沃尔维斯港是一座袖珍的港湾城市,位于纳国西海岸,全城人口仅6.5万。一家三代人,就在此其乐融融地共同生活起来。渐渐地,徐茹萍和丫丫才知道曾健的厉害。

在女儿和老母亲眼中,曾健都是一个了不起的男人!这时他已经在非洲闯荡十多年,会讲一口流利的当地话。他曾一个人驱车游遍非洲,穿越战区,深入土著部落,他在路上的惊险故事,能讲一天一宿不带重复的;他记得每一家有好喝咖啡的加油站,他经常在路上摇下车窗,和认识的老熟人打招呼……

亲眼目睹了儿子的厉害,徐奶奶忍不住赞叹:“啧啧,你小子没给咱中国人丢脸,这哪里还只是一个小老板啊,简直是半个外交家,走遍纳米比亚到处都有国际友人。”

“对呀!老爸太酷了,我将来也想像他一样,过自由自在的拉风生活。”丫丫则对父亲心生崇拜。

成绩不错的丫丫,在父亲一位纳国朋友的帮助下,顺利进入沃尔维斯港最好的高中念书,那里虽然是英文授课,但外语很好的丫丫完全能跟上课程。

即便与当地人语言不通,徐奶奶每天在为孙女洗衣做饭之余,生活也并不枯燥乏味。她是个闲不下来的人,种菜、做木工、蒸馒头……成天在自家后院里忙碌。

除此之外,徐奶奶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拿着iPad出门走走看看,遇到风景好的地方,她就停下来拍几张照片,发给国内的亲友们瞧瞧。

“黑人编的那个什么脏辫儿,确实蛮有个性,但后遗症就是得经常挠头皮,成天不洗头能不痒吗,哈哈哈哈……”

“哎哟!路边卖的那个叫什么东西啊,黑咕隆咚的能好吃吗?人家就这个文化,真是没办法呀!”

每天晚上,曾健和丫丫最爱听的“段子”,就是家里这位活宝老太太滔滔不绝讲她的非洲见闻,总能把劳累一天的父女俩逗乐,积压在他们心头的工作和学习压力,也会随之一扫而光。

丫丫高中毕业后赴欧洲念大学,徐奶奶就暂时回了中国。但在此期间,她与孙女通电话的时候,仍会经常念叨丫丫的同学们:“也不知道你那些小朋友,现在怎么样了,都长大了吧……”

2015年丫丫大学毕业,返回沃尔维斯港工作,在一家华人开办的进出口公司做白领精英,徐茹萍再次来到非洲,和儿子、孙女一起生活。

“硬核老太”名扬海外

平时儿子每周都会给徐茹萍一些零用钱,她经常去逛超市采购。渐渐地,超市里的员工都认识了这位爱笑的中国老太,每当看到徐茹萍都会热情打招呼,徐奶奶也会边笑边朝人家挥手,说一声带着东北腔的“哈喽啊”。

有时,奶奶还会利用自己的特长,拿家里用完的卫生纸卷、塑料瓶子等杂物,绘制上中国风的图案,剪裁出栩栩如生的形象,做成可爱的小人,或是一串装饰品,拿去超市送给她的“非洲友人”们。

有一次,徐茹萍还在十多枚鸡蛋上,画上了精美的京剧脸谱,当小礼物赠送给她们。超市营业员如获至宝,当场亲吻着徐奶奶的鸡蛋画,嘴里啧啧赞叹着和她拥抱。接着,员工们都惊奇地围着她的艺术作品拍照。渐渐地,“中国奶奶”的故事在超市里就人尽皆知了,无论走到哪个售货区域,都有当地人和她热情打招呼。

每次在超市结账时,徐奶奶都把钱全部捧给收银员,任人家拿取,因为她看不懂需要支付多少钱。收银员则会抽出相应的钱数,先花硬币,再破大钱,从没有多拿过奶奶的一分钱。

因为善良和蔼,手又灵巧,徐茹萍走在沃尔维斯港街头,经常会有人展颜一笑和她抬手打招呼:“Grandma!”后来问了儿子她才明白,这也是奶奶的意思。

虽然语言不通,徐奶奶在非洲却有一个老朋友。

大概在6年前,她出去散步回到家后,惊奇地对儿子和孙女说,自己在街上有了一场偶遇!原来,徐奶奶那天在练习倒退走锻炼身体的时候,突然就撞进了一个老爷爷的怀里。

其实是因为,那个脸庞坚毅的外国老汉,看到她在街上倒退着走,就提前张开双臂等着她撞上的。“不碰不相识”之后,两位不同国籍和肤色的老人哈哈大笑,还比划着交流了起来。

当天,徐奶奶教他中国老人喜欢做的甩手锻炼法,老爷爷则教她外国老人做的扭身子舒展运动。最后,外国老汉带着奶奶在街上跳了一段华尔兹后,才含笑道别。

从那以后,两人经常颇具有浪漫色彩地在街上和超市里偶遇。每次遇到,他就当场和徐奶奶跳一段华尔兹。徐奶奶读大学的时候,周末也喜欢参加舞会,老了以后面对男士的邀请倒也不怯场。

后来徐奶奶在回國的两三年期间,偶尔会说起自己的那个朋友。“哎,不知道他身体怎么样了……”

两位老人当时都到了古来稀的年纪,语言又不通,留联系方式在这个情景中显得很没有必要。

2019年夏日的一天,徐奶奶从外面回到家后,兴奋地跟孙女说:“你猜怎么着?奶奶今天在超市里,又遇见我那个老朋友啦!哎哟可真不容易啊,他带我跳了一段舞。我在他手掌里写下我的年纪,84岁啦!他在我的掌心上写下73,他才73岁呢,小年轻!”

但接下来徐奶奶就神色一黯,对丫丫唏嘘说,然后老爷爷让她摸他的肋骨部位,他身上竟然长了一个很大的瘤子,奶奶摸到吓得眼泪掉下来了,焦灼比划着说起了中文:“你怎么让它长那么大呢!这可咋整,哎哟我的天啊!你怎么不去治呢?”

老爷爷看着她心疼落泪,赶紧笑着说了一番话。在超市里一位华人的热心翻译下,徐奶奶才明白,老朋友是在含笑告诉她,“没事的,我身体还好得很!”说完,他还比划着自己可以跑步,可以蹦高,并当场给徐奶奶做了两个俯卧撑,表示不要担心他,自己还算硬朗。

此后的一段时间,徐奶奶说起她那个朋友满是悲伤,听得孙女也跟着难过了起来,“这真是一个又甜又酸涩的虐心故事,我们应该劝说他积极治疗!”“对的,钱不够的话,我就力所能及帮助他!”徐奶奶点头表态。

后来,曾健就带着母亲和女儿,携礼物去做外国老头的思想工作,并在医院帮这位孤寡老人出资,让专家为他切除了肿瘤,幸好是良性的!

每天吃过晚饭后,除了散步,徐奶奶还喜欢坐着孙女的车出去兜风,丫丫会在海边放下窗户,慢慢开着车,奶奶则会开心地唱起老歌……

最近,丫丫心血来潮,专门在网络上开了个账号,记录“我奶奶在非洲的故事”。没想到,通过孙女的讲述,徐茹萍竟“迷”倒了一大片年轻网友,渐渐走红网络。有人称徐奶奶像个可爱的孩子,有人赞叹这位坚强乐观的老人是“了不起的硬核奶奶”!

通过丫丫每天只言片语的图文记录,中国网友都认识了这样一位“闯非洲”的八旬老奶奶:她喜欢吃炸鸡,喜欢薄荷糖,热爱跳舞,外国的食物只分为真好吃和真不好吃;喜欢观察身边的黑人、白人、各种人;非洲的一切,对奶奶来说都是新奇的。在徐茹萍的世界里,这里的陌生人都很友善,又尊敬她……大家也从她的故事里,看到了人性中美好善良的一面。

“但愿我老了以后,心里也可以容得下各种文化,并且善意的理解他人!”一位女网友动情地留言说。

如今,徐奶奶呆在非洲的日子已经长达7年,早已经适应了那里的一切。最重要的是,有孝顺的儿子和孙女在一起生活,令她觉得心里很充实,很快乐。

“让子孙放弃各自的事业,都回东北老家那旮瘩陪你安度晚年,这显然说不过去,那我就‘飞出来陪他们喽,有亲人的地方,就是家!”84岁的徐奶奶至今身体康健,说起话来笑眯眯的,令人如沐春风。

猜你喜欢

丫丫孙女非洲
An Uncommon Trip
非洲村庄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老的定义
老的定义
为谁吃饭
有什么比我重要
快乐丫丫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