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词频分析的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思潮演变研究

2020-10-15彭小霞

福建质量管理 2020年18期
关键词:词频绿地规划

彭小霞 王 衡

(1.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00;2.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 成都 610041)

一、引言

改革开放后,有关居住绿地的研究集中在对环境表象的探索。齐昉对城市居住环境绿色空间构成进行了初步探索[1];陈丽笙通过对天津市居住区绿化建设发展的研究,总结了居住绿地规划的经验与方法[2]。20世纪末期的居住绿地规划更加强调生态性。李文敏、林源祥探讨了构筑居住环境绿色空间的设计理念[3];王浩、李咏华对现代居住环境景观生态设计进行探析[4]。在21世纪的社会背景下,居住绿地研究显现多元化趋势。2015年吴浩源、刘杰等人进行了城市居住区的空间句法分析及景观绿地设计[5];2016年骆天庆、傅玮芸研究了对于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社区公园活动空间和游憩设施配置[6]。

为了能更系统、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研究居住区绿地,了解35年来居住绿地研究重点、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本文在众多文献研究方法中选择词频分析法,作为研究的核心方法,通过词出现频次多少的变化来确定研究热点及其变化趋势。近年来部分学者开始用该方法来研究园林绿地系统。如唐源英、曹冉通过对国内10余年来有关风景园林学生态方向的文献关键词的统计分析,总结了风景园林学科生态研究热点[7];刘滨谊、张国忠通过总结近10年来中国学者对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国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展望,通过词出现频次多少的变化来确定热点及其变化趋势。

因此,本文利用词频分析法,对近35年来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方面的文献及关键词进行分析,以求探寻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重点及变化趋势,进而揭示我国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思潮变化的深层原因。在此基础上,探索未来居住区绿地规划设计的发展动向。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源与处理

为了分析归纳近35年我国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本文以《中国园林》、《风景园林》、《城市规划》等主流期刊为数据源,聚焦1982年到2016年共35年的相关文献,并将其分为七个时间阶段:1982-1986年、1987-1991年、1992-1996年、1997-2001年、2002-2006年、2007-2011年、2012-2016年,选取有关居住区绿地系统规划的文献共314篇。

(二)关键词词频统计法

1.关键词词频统计。本文选用词频分析法作为基础性的研究方法,对居住绿地从1982-2016年的有关居住绿地的文献关键词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为了消除不同年份论文篇数波动造成的影响,对所选取的论文篇数及各类关键词数量进行统一,保证每个时间段的论文篇数在40篇左右、每篇论文的关键词数量控制在8个以内,共统计关键词2068个。

2.关键词分类。对于居住区绿地规划的关键词,依据其影响对象不同,重点分为“人性化”、“审美与空间形态”、“生态环保与低碳”、“社会与文化”、技术与指标”、“其它”共6类,对其分别进行统计分析,对前三类关键词还做了进一步对比分析。

三、居住绿地关键词分析

(一)居住绿地关键词频次统计

通过分析与统计关键词词频变化趋势,大体可以将居住绿地关键词分为三大类,即词频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词频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变化趋于平缓状态(如图1)。

图1 居住区绿地词频变化图

(1)“人性化”类关键词一共有675个。“人性化”类关键词词频普遍较高,由此反映出研究者在居住绿地规划中对“人性化”的重视。21世纪词频数量的减少受当时国际、国内社会、政策、经济、文化、技术等要素的影响及当时居住绿地的研究重点的转移有关。

(2)“审美与空间形态”类关键词出现次数较多,从出现的频次上来看:第一个时间段关键词数量最多,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带来的对居住绿地规划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此类关键词数量在100次以下,主要归因于这一时期政居住绿地在关注审美需求的前提下,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1世纪后即从第五个时间段开始,此类关键词数量大幅度下降,环境问题作为主要关注对象使得居住绿地研究重点转移。

(3)对于“生态环保与低碳”类关键词,从这七个时间段关键词出现的数量来看,前四个时间段平均每五年30次,缘于当时我国的时代背景,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的落后,无暇顾及居住绿地的生态性。到了21世纪即从第五个时间段开始,由32次增长到61次,且后三个阶段数量均保持在60次左右。此时对生态性的注重源自于对“生态环保与低碳”重视程度增强。

(4)“社会与文化”、“技术与指标”、“其它”三类关键词数量较少且变化态势较平稳,通过仔细对比不难发现“社会与文化”类关键词在近10年数量有所增加。由此可见以上三类居住绿地关键词类型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中的基础性地位,且在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迫使下,居住绿地规划逐渐凸显历史文化性。

总的来说,我国有关居住区绿地系统的研究在20世纪前主要以遵照社会文化、技术指标的基础上,注重“人性化”及“审美与空间形态”的规划原则。20世纪后,针对生态环境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及对居住绿地规划的特色性要求提升,使得居住绿地规划的重点在满足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生态及文化的重要性。

(二)居住绿地热点关键词分析

通过对比分析所搜集的关键词类型,发现“人性化”、“审美与空间形态”、“生态环保与低碳”三类关键词词频明显居高,且均为近几年学术前沿的关键词类别。可以推断,以上这三类关键词对未来学科的发展将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本文对这三类关键词进行重点分析,按照年代归纳每一类关键词中的热点关键词,且整理和挖掘提炼出的频次较高或较新的关键词(表1),发现从1982年至今持续出现的关键词有“老年人”、“因地制宜”,近几年较热的关键词有“人性化”、“特色”、“可持续”、“海绵城市”。

表1 研究热点关键词归类

根据对以上热点关键词的发展变化分析,将关键词还原到文献中,分别对其进行简要综述。

由表1可以看出:在“人性化”类型中,“老龄化”从1992年开始就已出现,且自此以后的每个时段段均出现此关键词;“以人为本”自21世纪初出现延续至今。“审美与空间形态”类别中关键词“因地制宜”、“特色”贯穿本文研究的整个时间段中,显示了这2个关键词的重要性。“生态环保与低碳”类型中,伴随着21世纪后生态住区的涌现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提出,“可持续”及新兴词汇—“海绵城市”成为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中凸显生态性的重点。以下将对这三类关键词做进一步深入分析。

1.“人性化”类热点关键词分析。(1)“以人为本”。“以人为本”这一理论概念最开始表述为“一切为人民着想”[8],我国的住宅建设伴随着党的十四大召开及改革开放的施行显示出勃勃生机,这一时期在居住区绿地规划中的“以人为本”作为设计原则出现。直到21世纪,人与环境这一规划设计的轴心已逐渐得到大家的重视,住房与环境的设计方面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在相关学科内成为焦点[9]。随着21世纪“以人为本”指导思想的确立[10],使得居住区绿地规划由单纯的绿化及设施配置向营造能够全面满足人的各层次需求的生活环境转移,并指导着未来住区绿地规划建设。(2)“老龄化”。我国关于老龄化这一社会问题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主要集中在对老年住房及居住环境问题的探索。到了21世纪,在中国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这时的老龄化现状已成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最大问题,满足老年人需求的设计成为住区绿地规划的焦点。

2.“审美与空间形态”类热点关键词研究。(1)“因地制宜”。“因地制宜”贯穿于“审美与空间形态”类的各个时间段,设计者们在规划中对“因地制宜”进行了探讨:卢山、李寿仁等人以临安“春天”居住小区为例的居住绿地规划中,探讨了以因地制宜等原则指导景观绿地布局对营造宜居景观设计的重要性[11];朱建宁、马会岭认为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富有特色的居住绿地环境,首要的原则就是因地制宜[12]。以上有关“因地制宜”的文献都充分肯定其在规划、景观、建筑领域的不可替代性。直到21世纪,高层建筑的增多使得人们对小区绿化的俯视效果要求加强,逐渐从以往的填空式绿化转变为景观、规划、建筑设计一体化[13],居住绿地设计做到真正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对美提出更高要求。(2)“特色”。“特色”一词释义为居住绿地规划在继承文脉、尊重自然地空间布局条件下的具象化表现。21世纪,全球化背景下的居住区绿地的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居住区面貌。研究者和设计者们在这一严峻局势的压力下做出应对策略,从不同角度探索绿地规划的特色性:郭晋平、薛达等人探寻了体现地域特色的生态规划[14];王超琼、董丽从植物特色出发,研究了明代宁夏镇园林[15];戴秋思、罗玺逸等人通过对屈式庄园的调研,研究了屈式庄园的文化景观特色[16]。毋庸置疑,生活环境的千篇一律已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未来居住绿地规划设计将投身于环境特色塑造的洪流。

3.“生态环保与低碳”类热点关键词研究。(1)“可持续”。“可持续”即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基础上注重长远发展的理论[17]。为了追求人类福祉和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探索有效的可持续居住绿地规划方法,规划设计者们做了很多探索:尼尔·G·柯克伍德通过印度城市孟买的案例,探讨了实现可持续的有效方法,即弹性景观[18]。(2)“海绵城市”。通过对重点词汇归纳总结发现,近年来,“海绵城市”的确以其强有力的地位占据着规划、景观领域。为了更好地把海绵城市运用于居住绿地规划中,在大数据时代下,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学科的复杂性,设计师应在规划设计与现有的智慧城市、园林城市等多发展模式有机结合,为建设生态文明住区做出贡献。

四、结论

研究我国居住区绿地规划在近35年的思潮变迁,有助于我们总结历史、认清现实、展望未来。近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于居住绿地规划的研究从形式上、方法上显现多元化,涉及专业及人员更显多样化的趋势。设计者及规划者在规划居住绿地时,面对居住绿地规划在时间、时空交织的复杂性,除了以人为本、重视老年人居住绿地的建设外,还应从思维、行业、专业、权界、文化等各个方面出发,结合现代化规划技术,与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弹性城市、园林城市等模式有机结合,共同营造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特色、可持续的生态文明人居环境。

猜你喜欢

词频绿地规划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驻马店市绿地内草坪改造及养护管理
走进绿地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克拉玛依城市防护绿地树种的选择和配置的探讨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迎接“十三五”规划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