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定县农业产业发展六大质量措施

2020-10-15

云南农业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产品特色

王 莹

(武定县农业农村局,云南武定 651600)

武定县有着北达金沙江、南接昆明市的独特区位条件,有着长江经济带建设、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滇中城市经济圈、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良好发展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资源支撑。201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77亿元,增幅为6.6%;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达20.1亿元,增幅为10%;畜牧业产值达15.2亿元,增长8%;完成农产品加工总产值23.9亿元,同比增长12%;省、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达到33家。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实现了由零星分散到优势突显、集群发展、效益质变的重大转变,产业园区建设已初具雏形。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抓要素建设,强化措施支撑

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项决策部署,精准制定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着力破解产业资源、人才、资金、市场等制约瓶颈,推动形成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一是组织保障到位,细化分解县、乡、村三级职责任务,建立健全产业发展推进机制,制定出台了《关于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7条措施》《武定县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奖励考核办法》,每年下拨100万元资金对在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成绩突出的经营主体进行以奖代补,进一步强化“标兵”带优示范作用;二是坚持标准到位,规范特色养殖、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标准,绑定考核示范带动、利益联结机制建立等具体内容,推动扶持政策趋于合理化、科学化,进一步提升政策引导的可持续性。

(二)突出规划引领,优化发展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精准产业布局。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围绕“特色畜禽养殖、高山绿色蔬菜、优质粮豆、中药材、构树、特色林果、食用菌、特色花卉、现代烟草” 9大高原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县委、县政府精准确立了“一区四带”的产业发展空间格局。“一区”,即:武定县城东南绿色食品加工园区及其周边地区,依托紧靠京昆高速、武易高速和108国道的交通优势,以发展畜禽食品、果蔬、天然药品、干果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以及仓储物流为重点,着力打造融高新产业孵化、新型主体培育、精深产品加工、知名品牌创建、顺畅物流保障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武定县农业产业化核心区。“四带”,即:南部坝区,沿昆武、永武高速和108国道,加快推进粮、烟、菜、畜、花、果等为主的农产品生产和精深加工,规划布局高效农业产业带;中北部金沙江低热河谷地区,大力发展优质水稻、香蕉、晚熟杧果、柑橘等特色种植和武定鸡、商品猪和肉牛养殖,着力打造中北部热带特色农业产业带;东北部山区,以己衣大裂谷、万德土司遗址等旅游资源为载体,建设以观光农业、生态农业、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为主的休闲农业庄园,打造农林牧游产业带;西部冷凉地区,重点发展中药材、无公害蔬菜、特色林果种植和黑山羊生态养殖,打造西部冷凉特色农业产业带。另外立足本县坝区、山区、半山区、低热河谷等不同地区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结合“特色+绿色+互联网+”专项行动,编制了《武定县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17-2025年)》《武定县高山生态农业产业园规划》《武定县构树产业扶贫发展规划》《武定壮鸡产业扶贫发展规划》《武定县中药材产业扶贫发展规划》5个专项规划,以及县、乡、村、户四级产业发展规划,实现了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全覆盖。

(三)培强新型主体,夯实发展基础

农业经营主体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力量,引导和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经营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化经营联合体,力争在主体培育、产品培育、品牌培育、新产业及新模式培育、中高端消费市场培育等各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有效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2019年成功申报州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1家、州级4家),至此全县共有州级以上龙头企业33家(省级5家、州级28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02个(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0个、州级示范社19个);家庭农场38户(通过省级认定4户、州级认定11户);种养殖大户772户。33家省州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1 387万元,利润18 773万元;带动农户48 248户,农民增收20 654万元。

(四)争创名优品牌,拓展产业发展优势

积极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推进武定农业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全县累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9个、绿色食品1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有机产品3个。全县无公害农产品粮经作物产地认定面积达1.33万hm2、蔬菜产地6867 hm2、果茶产地1.58万hm2、水产品产地267 hm2,畜禽产地规模96万头(只)。省级名牌产品3个,楚雄州知名商标2个,持有涉农商标共计102个,武定鸡第29类、31类和武定壮鸡第29类、31类分别获得4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品牌创建,农产品外销通道全面打通,产业效益逐年提升。

(五)抓实主导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始终以增加群众经营性收入为首要任务,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长短结合、突出特色”的原则,紧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9大主导产业,把产业延伸到村,发展到户。2019年,实现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增加值20.1亿元,增幅10%;带动农户5万户余发展特色产业增收2.1亿元。

一是做长特色中草药产业,在高寒冷凉山区大力发展以滇重楼、三七、黄精、丹参为主的优质中药材种植,全县建立66.7 hm2以上连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个,33.3 hm2以上连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5个,33.3 hm2以下连片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16个,建立滇重楼、滇黄精、续断、丹参、附子、藿香等优质种苗繁育基地8个,推广种植滇重楼、滇黄精、续断、附子、黄草乌、丹参、玫瑰茄等地方特色中药材8625 hm2,实现产值72 070.36万元,上缴税金2226万元;二是做特构树产业,依托武定县金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海铭巍杂交构树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武定东升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构树+特色养殖”产业,全县完成构树种植313.2 hm2、收割青贮构树饲料451 t、加工干料180 t、使用鲜料265 t,养殖构树猪1241头,出栏516头,实现产值87.72万元;三是做强高山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种植特色蔬菜1.12万hm2、29.79万t、产值70 642万元;四是做实特色林果产业,发展优质特色水果种植2846 hm2,总产量14.78万t,产值41 955万元;五是做精人工、野生食用菌产业,人工种植特色食用菌43.3 hm2、产量2100 t、产值1872万元,采摘野生食用菌1756 t、创收5268万元;六是做细特色花卉产业,种植特色花卉333.3 hm2、采摘鲜花1.41万枝,产值16 524万元;七是做优畜禽养殖产业,实现肉牛存栏6.58万头、出栏3万头、产值2928万元,特色武定鸡138.35万羽、出栏333.3万羽、产值2906万元,生猪存栏23.4万头、出栏34.8万头、产值87 086万元;八是做活优质粮豆产业,以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区创建为载体,发展区域性优质粳稻、马铃薯、优质杂粮、冬大豆、早青玉米等为主的粮豆作物规模化种植5.67万hm2,实现小春粮食总产2.95万t,增产6.4%,大春粮食产量10.83万t,增产1.8%;九是做亮现代烟草产业,种植烤烟4933 hm2,收购烟叶1.04万t,实现产值30 050万元。

(六)抓产业扶持,实现产业全覆盖

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实施县域产业扶持全覆盖,推动产业建设带动脱贫攻坚。2015年以来累计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1.6亿元,产业扶贫资金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总额40.29亿元的28.79%。实施了江西正邦第一期24个标准化养殖单元建设项目,沪滇扶贫协作胤泽农业猫街镇猫街村委会资产收益扶贫项目,346.7 hm2优质杂交构树种植项目,78个行政村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发展项目,沪滇扶贫协作上海品懿公司高桥镇蔬菜基地建设项目,高桥、插甸、发窝3个乡镇21个村委会实施肉兔养殖等一批产业发展项目。通过实施重点产业扶贫项目,加速推进全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九大主导产业发展,先后建成了3333 hm2早青豌豆种植和高山绿色蔬菜基地,2000 hm2优质水果基地,2.06万hm2特色林果基地,666.7 hm2早青蚕豆种植基地,36万m2人工食用菌生产基地,以及武定鸡、小耳朵黑山羊、生猪、肉牛为主的特色畜禽养殖业等一批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加快推进了项目连基地带农户联动发展,实现了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地区实现产业项目扶持全覆盖。

(七)坚持质量兴农,实现绿色发展

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通过政策宣传、项目支持、技术指导、对接服务,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生产主体申报农产品质量认证,实施农产品质量监测管理,为农业产业化发展保驾护航。全县设置县级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站1个、乡(镇)级11个,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产品检测工作,全年抽检3571个果蔬样品,合格率达99.94%以上;完成10个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样品采集工作;400家(种)农产品生产主体的安全告知、约谈和培训;签订了177份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155份水产品安全生产责任状,发放告知宣传资料150份。通过有效监管,确保县域内未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助推了农业产业向精品农业方向发展。

二、存在问题

(一)产业组织化程度有待提高

全县仅有省、州级农业龙头企业33户,龙头企业发展整体上“小、散、弱”,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知名企业、知名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抗风险能力弱,缺乏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规模集团公司,带动发展后劲不足。

(二)产业区域发展专业化程度低

现有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同质同构现象明显,发展模式和服务功能单一,经营形式雷同,产业缺乏创意;物流和信息等基础设施薄弱,特色不特长,丰富的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形成支柱产业难度大。

三、实施六大质量措施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县党委、政府关于农业产业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9大主导产业,统筹推进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确保武定农业产业发展迈入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台阶。

(一)强化责任落实,提升组织保障质量

一是切实履行好农业发展牵头责任,进一步加大对各乡镇的督查问效力度,压紧压实乡镇主体工作责任,形成上下协同、左右联动的工作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地落实;二是持续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整改,着力打造一批精品产业示范点,抓好典型示范推广,以点带面促进农业产业整体推进;三是进一步抓好农业产业政策宣传和落实,用足、用活、用好产业扶持政策,推动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二)优化规划方案,提升规划引领全覆盖质量

一是紧紧围绕本县“一区四带”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九大主导产业,结合“特色+”“绿色+”“互联网+”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县、乡、村、户四级产业发展规划方案,提升规划引领质量,确保产业扶贫规划到村、到户、到人、到项目;二是围绕创建“一县一业”主题,充分利用区域、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特色,精细做实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措施;三是在实现产业发展规划引领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确保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实现持续、稳定、长效增长。

(三)培育经营主体,提升主体带动质量

一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重点,大力实施农业小巨人培育工程和专业合作社规范发展工程,增强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水平,在持续巩固提升现有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发展的基础上,全面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区域发展产业;二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加快全面盘清现有新型经营主体情况,因地制宜,搭建产业发展和主体带动平台,进一步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做强优势产业。

(四)建立和优化财政投入扶持质量

研究制定优化财政投入机制,增加财政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投入,整合现有涉农项目资金,集中优势产业扶持。建立财政扶持长效机制,跟踪问效,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资金短缺问题,坚持扶强、扶大原则,培强壮大优势产业。

(五)培育农业“小巨人”,提升农业产业专业化质量

一是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特长,做精、做细、做大适宜产业,宁缺毋滥,不煮“杂烩菜”,有利于提升专业化水平;二是高度重视培育农业小巨人,建立政策、资金、用地等保障机制,加快专业产业公司建设。

(六)建立农业行业协会,提升支柱产业质量

实施省州农业重点企业带动,成立相关农业产业行业协会,增强农业产业抗风险能力。一是利用区位优势,立足规划成果,发展壮大精品产业,如东坡乡的“精品柑橘”“武定贡品壮鸡”,武定狮山“生态休闲”,引导成立品牌行业协会,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实施场地、品牌认证,整合县域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经营主体,建立精品经营联合体,扩大基地建设,培育产品外销专业队伍,逐步建立“一县一业”“一乡一品”支柱产业;二是研究制定地方法规,加快出台社团、行业协会章程,解决农业产业行业协会法律地位问题;三是支持行业协会建设,给予专门财政、金融等经济援助和其他优惠政策,鼓励行业协会做大做强。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产品特色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特色种植促增收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伟参加5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座谈会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