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2020-10-14周锋

青年生活 2020年31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发展路径思政教育

周锋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断增加。当下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人们对教育行业的关注程度直线上升,特别是大学阶段,作为人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政府部门与家长们一直呈现一种高度重视的状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发现一些高校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学生们的需求,无法对同学们做出正确的提升。本文就高校体育课程为中心,细致分析其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理念的联系并提出相关建议来完善两个的结合,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体系的完善贡献一分力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发展路径;探究

前言:

今年来有关教育制度改革的政策不断发布。随着新课改的发布传统教学理念中过度重视学习成绩的现象遭到否定,转而建设一种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全面提升其个人素养的新式课堂,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重视对学生思政观念的提升,帮助起完善自身的政治建设并养成立德树人的重要观念。而随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我们急需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来帮助我们完成各类教学任务,通过相关研究可以发现高校体育课程能够有效提升同学们的思政观念,通过两者的结合能够有效推动学生的成长,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1]。

一、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

从表面上来看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但是回归本质从深层视角出发我们可以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共同的特点。

1.高校体育课程时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现阶段国内的高校体育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从教学场地到开展方式都能够进行科学的选择。从教学场地上来看,体育课程的开展多为体育馆、操场等较为开阔的场所,这种环境特点决定了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情绪状态是比较活跃的,这个时期教师能够清楚观察其心理状态,并能够及时发现其存在的不足,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最佳时期。所以通过体育课程作为载体,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政治思想观点,促进其全面发展。

2.思政教育是体育课程的基础支撑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完善,体育课程对于同学们的提升不在局限于身体素质的强健同时要对其思想观念做出建设。作为一名高校体育老师应充分发挥体育课程的优势将政治思想与体育课程互相结合,从侧面引导学生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2]。

3.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宗旨相同

通过对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前者的宗旨是培养学生养成立德树人的思想观念,而后者是通过体育锻炼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完成身心建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样蕴含着立德树人的观点。所以从本质上来说思政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具有相同的教学目的,能够完美的进行结合。

二、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相关措施

1.提升高校体育教师的思政素养

为了加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对于体育教师来说其自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政素养,对思政观念中深层含义做出分析并作出总结,同时需要教师能够使用严谨的逻辑对其进行表达,落实高校同学心中的政治信仰。然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国内高校阶段的教师专业化程度还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对于体育学科来说教师群体缺乏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视,自身对其的了解有存在不足难以帮助同学们完善政治思想的建设,长时间处于这种环境内就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想要改变这种现况需要教师与校方的共同努力。首先教师自身应加强自身的建设,在日常生活中开展对于思政教育的理解。比如说课余时间参加一些思政讲座或者从媒体上浏览各种政治信息,丰富自身的政治素养,提升价值观建设,这样在教学工作中就能够具备较强的引导能力,满足同学们的各种疑问。另外校方应加强对思政教育的关注并增加对其的经费支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进行相应的交流活动,学习外来先进经验对自身做出提升,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与思政的结合,对教学整体做出把控[3]。

2.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对于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我们也可以通过传统文化来进行开展。体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经常会涉及各类运动,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所蕴含的运动项目并不在少数,比如说射箭、乌龙、龙舟等,与此同时在这些传统运动中还包含着大量的思政观念,作为一名高校体育教师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其中的思想教育完善同学们的心理建設。举例来说:由于传统运动项目的传承性、经典型与挑战性对于高校学生的吸引程度较高,能够激发其同学们的兴趣,同时在此类项目中包含着大量的传统礼仪、爱国情怀、竞争精神、合作精神与工匠精神这些元素与当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重合性,所以在开展传统文化的同时对于学生的政治思想也是一种提升。另外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不能一味地以来传统文化来帮助我们进行提升,我们需要开拓新的道路,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新的观点来强化对于思政教育的建设。以高校武术为例,我们可以将传统武学作出统合,保留精华部分并作出划分,然后组织学生开展对抗培养其自强不息的意志。

3.加强对于体育设施的建设

体育课程对于场所的需求较为特殊,通常情况下会在体育馆以及曹彰展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增加对于思政理念的宣传。例如,在体育馆内的数字屏幕上滚动播放政治思想的文章,通过校园内的广播开展政治观念的建设,同时在对于体育课程较为常用的场地周围设立各式的宣传牌增加同学们对思政观念的了解,营造一个两阿红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不断提升[4]。

总结:

综上所述,高校阶段的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能够完美的进行融合,随着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于人才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加传统教学理念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的需求,我们应该完善教学制度改革,提升学生的个人建设。

参考文献:

[1]汪洋. 大学生思政教育与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融合——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8).

[2]王岩, 王静. 信息时代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的思考——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J]. 中国科技论文, 2019(7).

[3]宋随民, 倪志宇, 岳明,等. 全程协同育人视角下我国医学院校思政教育建设路径探析——以河北医科大学"三个老师"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19(43).

[4]金丽霞, 朱金玲. 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路径研究——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例[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8):60-61.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发展路径思政教育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