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舅妈叫什么名字?”

2020-10-14胡尹萍

画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画刊舅妈个体

胡介鸣:一般来讲,作为创作命题,大多与作者自身的经历有关但又超越个人经验的选择。“舅妈”这个身份是属于“社会关系”中的成员,在家庭谱系中是“外来者”,与言者没有血缘关系。“舅妈”的身份是依靠法律确立的,并且是可以被更换的。我想问的问题是:你使用这个命题除了个人记忆中的因素之外,还有哪些用意?

胡尹萍:其实也没啥特别用意,就觉得一个无聊的问题应该被正經地思考一下。在我看来,记忆从来不是个人的,都受各种外部刺激反作用于个体形成的;个体经验和血缘也没啥必然关系,就像人和狗之间不存在血缘,但同样不影响个体经验的产生和超越。“舅妈”换不换都可以,换了可能受刺激更大,也挺好。

2017年的一天,突然想起我舅妈,记得样子却忘了名字,我为这样的遗忘心虚且颤动。于是发了朋友圈:“大家都知道自己舅妈姓啥?”回复基本都不知道。虽然问之前就知道答案不在朋友圈,这样的验证让我更多地去思考……

我对舅妈的印象停留在记忆里,过年回老家也不一定能见上。“80后”基本都有舅妈而且不止一个,“00后”“10后”很多人是没有舅妈的。而很多年老的人的舅妈是没名字的,比如我爷爷,他舅妈没有名只有姓,嫁人后冠夫姓叫李王氏。

在这么一个价值观无比一致的时代里,大家都“忙着活”,腾出一点时间想父母都很难,去想一下舅妈或者想想舅妈的名字,其实已经很奢侈了。

在《画刊》封面上提出“你舅妈叫什么名字?”,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回头看”的问题,是曾经的生活记忆。同时,它也是扩散的,每个人都可以有(或没有)舅妈。想自己的舅妈的名字,实际上发散出的东西是关于一个系统的。

就像我指着一块肉,说这块肉里面有个细胞叫舅妈,实际上看到的不是那个细胞而是血肉模糊的肉。它指向的是与之相关的记忆、时代和土壤。它是熟悉又陌生的存在,在经验里,记不清。

记忆是自我封闭化的载体,这个载体会错乱,比如“过年回家”,那个家是父母的家,不是你的。回家几天大家都开心,如果常年在老家,父母乡亲肯定觉得是在外面犯事了。其实老家是“回不去的地方”,这事儿残酷,却可以拿出来反复思考。

在考虑“《画刊》封面计划”的时候,我希望尽量简单些,需要20世纪80年代“舅妈感”的形象,视觉围绕问题本身。那时照相比较贵,大家都“正经”地拍照,天然造就一种年代感,特有的典型性。

这个看上去带有玩笑意味的提问,被正经地呈现在封面上的时候,它确实“正经”了。

感谢“《画刊》封面计划”的邀请,让我邪乎地干了这样一件事情。

猜你喜欢

画刊舅妈个体
自我宽恕的心理学研究
智力画刊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我的舅妈
“便宜”不便宜
可爱的舅妈
亲爱的舅妈
How Cats See the World
幼儿画刊
ず柩愦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