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远别让自己成为职场弃儿

2020-10-14向阳君

投资与理财 2020年9期
关键词:月薪路线职场

向阳君

一则写着职位要求“年龄超过35岁不考虑”的招聘信息引起了极大的争议。

35岁以上找工作难的招聘潜规则,刺痛了很多人。

热播的《三十而已》中,30岁的王漫妮虽然因为感情问题而潇洒辞职,但也碰到了一切从零开始再就业的尴尬结局。她重新寻找销售相关工作时,被猎头告知只能从基础销售做起, 8年的工作经历并没有起到什么大作用。

今年的经济形势大家心知肚明,已从很多企业听到了内部调整人员结构的消息,在被“优化”掉的职场人中,35岁以上的中年人似乎格外显眼。

35岁的职场人到底招谁惹谁了?明明还在一个正值壮年的年纪,但总给人一种马上要变成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的既视感;明明也在勤勤恳恳工作,在兢兢业业拼搏,但为什么还是会成为被淘汰的首选?

之前看到一篇文章,形容35岁的中年职场人就像奢侈品,又贵又没用,但我有一点不同意见。

奢侈品放在那里,至少是一种有面子的象征,因为贵,所以轻易不会放弃。但那些面临淘汰风险的中年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更像是功能单一的易碎品,与其砸自己手里了,不如及早请出去。

工作3-5年的时间,一般就是很多人第一次遭遇职业发展的天花板的时候,有的人想方设法突破,有的人可能就开始安于现状。

努力突破的人会越来越享受这种挑战自己的感觉,让自己的卓越之轮飞速运转起来,从而发展越得来越好。

而安于现状的人就开始重复使用过去的经验,到了35岁就又是一道坎,高不成,低不就,往上上不去,往下不甘心,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但是对企业来说,这些人随着年资的增长,月薪在增加,能力和能够创造的价值却没有长进,稳定的时期还好,一遇到今年这种情况,他们很容易因为性价比太低而上了裁员的名单。

所以,无论是职场新人,还是已经有一些工作经验的职场人,千万不要到了35岁变成最经不住风浪的易碎品的时候,才后悔曾经的自己规划或者不够努力,有的事情越早知道、越早做到,才能让自己的未来更有保障。

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线

首先,你一定要规划自己的发展路线。

常见的发展路线有两种,一种是管理者,一种是专家型。管理者是少数人的通道,考验的是综合能力,不仅需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清晰的认知,也需要对员工发展、对人际关系处理等等问题。

而更多人其实还停留在基层的岗位,积累并且提升自己在专业领域的能力,走专家路线会更划算。但是这还是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性格等等特质来决定,不能简单分类。

拿職业价值观来说,有的人追求经济报酬和社会地位,他们会比较在意自己在公司的职位,更希望能往管理者的方向发展。但有的人追求智力刺激和成就动机,他们就是更愿意一门心思在自己的领域中研究、出成果。

结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去发现自己未来的上升通道,就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可以去追寻,这比在职场里跌跌撞撞盲目地发展要有效率得多。

想方设法让自己增值而不是贬值

第二,不能让自己一直在贬值,要想方设法让自己增值。

无论你想走的是哪条线路,能力都是决定你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因此一定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让自己在35岁的时候,可以贵得物有所值。

以前看到过一个月嫂的故事,这位月嫂的经历也可以说是行业的励志故事了。她从一个小县城来,刚到一线城市做月嫂的时候,只能拿着两三千的工资,又累又苦,还闹过几次笑话。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她在工作之余买了很多家政类的、营养学的书自学,还通过了育婴师的考试,自己的专业能力越来越强,受到了越来越多雇主的好评和认可。

对待每一个雇主,她都会记下厚厚的笔记,家里有什么忌口,有什么口味的偏好,小朋友的成长瞬间等等都会记下来。事无巨细,对工作尽心尽力,所以后来能变为月薪2万的金牌月嫂,一点不让人奇怪。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词叫做“叫大拇指法则”,说在当代社会很多领域,如果你没有成为少数的“大拇指”,你就会被淘汰。所以永远不要停下自己学习和提升的脚步,因为受益的人一定是你自己。

这个道理放在每个行业,哪怕是一个最不起眼的岗位都是一样的。

随着年岁增长,不要让自己活成老古董

第三,年龄增长,不要让自己活成老古董,要保持开阔的视野。

去年虎扑上一个帖子引发了50多万人的围观。一个35岁,曾经月薪过万的公司中层,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而被裁员,多次面试都被婉拒,最后无奈送起了外卖。

这可不像之前写过的主动放弃高薪,选择做外卖骑手的设计师陈建,被迫的选择带来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

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除了能力上的缺陷,其实还有对外界的变化过于不敏感,导致自己没能及时发现所处的危机。

这个时代外界的变化太快了,必须积极接收信息,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如果还是信息只出不进,无疑是非常危险的。

拥有开放的、接受改变的心态,就不会只把目光局限在自己的方寸之间,就能看到更多的机会,比如这些年兴起的共享经济,第一批入局的摩拜创始人已经身家过亿了。

35岁在舒伯的生涯发展理论中,在职业生涯的建立阶段,但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不是调整方向或者安定下来,而是力求稳定和上升,还远远没有到停下来的时候。像李嘉诚90多岁了,还保持了每天读报纸的习惯,就是在让自己不断接收更多新的资讯。

有的人的成功不可复制,但他们成功背后的好习惯,却是可以模仿的。尤其是20多岁的年轻职场人,未来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自己来发现和提升,千万不要等到35岁才后悔。

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一定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但是不吃工作的苦,就会吃生活的苦,说到底,怎么活取决于你自己。35岁之后,究竟是变成一坛陈年美酒,越来越吃香,还是变成不受待见的易碎品,改变也许就出现在你现在脑海里浮现的念头吧。

猜你喜欢

月薪路线职场
职场Z世代为何这么跩
最优路线
『原路返回』找路线
职场充电,停还是行?
蔡崇信:我为什么敢放弃580万年薪,拿500月薪跟马云创业
画路线
找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