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维画面的“沉浸式”体验

2020-10-13李奕萱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沉浸式绘画艺术艺术价值

李奕萱

摘要:绘画艺术中窥探视角的呈现,将传统绘画赋予了“沉浸式”体验,是艺术家个人的思维和情感打破程式化束缚的体现,不仅为观众带来新鲜的视觉感受,而且为艺术和人类认知、表达世界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

关键词:绘画艺术;窥探视角;沉浸式;艺术价值

不同的人对事物的观看方式也有所不同,观看事物的方式展现了个人独特经历和特殊心理状态。艺术家通过窥探视角的绘画呈现,展露出人们所隐藏的另一面,在隐藏状态下,人们不会刻意地行事,更具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与伪装的现实之间所存在的反差正是藝术家表达情感的切入点。这恰好满足了观众的审美取向,一方面,随着大众审美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绘画艺术,人们越来越重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另一方面,大众对未知的人和事或多或少会产生猎奇心理,新颖奇异的画面能够使人们日益疲劳的神经系统得到激发,在观赏作品时体会到视觉乐趣。

一、“身临其境”——绘画艺术中窥探视角的界定

“窥探”在艺术中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绘画中的窥探视角是艺术家的一种绘画形式和思维表达,是个人观念意识在社会生活之中的心灵感悟和思考过程。当人们用平和、宽容的态度看待“窥探”,那么它实际上是来自对生活真相的探寻,出于一种了解他人的渴望,从而减弱自身孤独感。人们需要参照真实事物,在透视他人生活中获得内省和反思。在艺术中我们可以将“视角”理解为对于艺术语言的选择,它根植于人们的个人性格、文化背景中,对艺术语言的选择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绘画艺术中表现窥视情景时,大多是在被窥视者不知情的状态下,呈现的是窥视者以不常见的视角来描绘聚焦的主观画面。隐蔽性是窥探行为的固有属性,窥探者进行窥视行为,通常会选择一个相对隐蔽的角度。这种窥视心理和行为的展开,决定了画面中的非普遍性视角,例如俯仰透视、鸟瞰等。窥探视角的呈现能够很好地调度整个画面的气氛,当一系列画面都运用常见的视角呈现时,转变成一个特殊视角,不仅能缓解观众的审美疲劳,还能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官冲击。通常艺术家将窥视行为反映在画面上时,捕捉到的往往是瞬间、隐秘的内容,给人以视觉上的流畅感和灵活感的同时,强化了观众在观赏作品时的探索欲望。

“窥探”揭示着个人的内在体验与心灵感受,表达个人的精神世界。相对常规视角的作品,更加私密化、碎片化、混杂化,甚至充满了神秘隐晦的内涵,注重自我心理的释放和个体的艺术价值。通过艺术家的窥探视角作品可以让观众深入了解其创作的心理及独特审美倾向。

二、“潜意识外化”——绘画艺术中窥探视角的产生

(一) 大众的心理欲望

创作中窥探视角的产生本质是满足观众对隐私进行消费的心理欲望。首先,从心理层面看,每个人都有获知他人生存经验的渴望,为自身生活提供借鉴的经验,同时也满足了观众了解未知世界的心理欲望,这是窥探欲望的原始动机,“窥探”行为与好奇心互补且交叉存在。其次,众人都有掌控全局的心理,渴望知道与控制未知。最后,是表现欲,自我表现也是人类的一种属性,为了在社会群体中体现出自身独特性,人们会通过窥探,知道一些旁人不知道的事,从而让自己脱颖而出,使自己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因此好奇心、控制欲、表现欲人皆有之,在生命个体差异的窥探中,人们可以体会到自身的情感变化。

(二) 观众的惯性观看方式

在同一视域内,观者的注意力并不会平均分配给画面的每一部分,而是会如同探照灯一样选择性地照射某个部分,不断移动视点进行扫视,视觉会把注意力的核心投向视域中的某个视觉中心,这个视觉中心便是最能抓住观众视觉的部分,也恰巧是他们所关心的,即观众内心特定的欲望和需求。窥探视角的呈现方式则是将焦点以外的事物进行取舍或模糊化处理,从而烘托主体物。这一呈现方式,恰到好处地顺应了大众建立在自身心理反应之上的观看方式。

(三) 观众的审美倾向

作品在角度上缺少变化会导致人们心理上产生厌倦感,视觉上易产生疲劳感。视觉艺术的“好看与否”始终是艺术的价值判断标准。“好看”所蕴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不仅包括画面的形象性、创造性和画面的表现形式,也包括能够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隐秘性内容。在绘画艺术中展现的隐秘性内容可以让观众放下原有的心理戒备,大方欣赏那些隐秘性内容,在能够契合观众审美趣味的同时满足了人们内心需要窥视的那份猎奇心理,这是一种充满了视觉观赏乐趣的体现。

(四) 艺术家的“本我”体现

“窥视欲”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微妙、纠结的情感,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情感往往碍于情面不敢直面和展露,艺术家也不例外,因此他们运用窥探的视角透视人们生活的世界,从人性的角度分析、表达人们的情感以及人们对美的向往。艺术家在现实生活的压力之下,社会的复杂性导致疲惫成为生活的常态,他们只好暂时将心绪游离于现实之外,在窥探视角下的平行和虚拟空间中得到短暂的寄托。日常观察、体验、感悟、反思的态度和实践在创作中的表述和呈现暗示着他们的秘密和内心世界,因此,他们将焦点移至自己的私人空间,回归到自我生命的根源,在窥探他人的隐私与个人创作快感中探寻着自身精神归宿及个人存在价值,从而缓解生活带来的焦虑和孤寂。这是艺术家一种无意识行为的升华,充分彰显出他们特有的艺术情怀。

三、“完形趋向”——窥探视角的艺术特征

“窥探”一词本身带有强烈的视角特征,艺术家们将窥探“心理”衍生为一种“视角”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绘画以窥探视角呈现,与以往将场景再现的创作手法有很大不同,在叙事层面推动了情节发展,形式上增强了视觉冲击,心理上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情感代入,从而得到窥视的快感和视觉上的享受。

(一)“偶然”式构图

绘画中窥探视角的构图运用原始空间构造和瞬间选取“意外角度”的方式,形成一个特殊视角,画面给观众带来不完整的局部印象,看上去具有偶然的随意感。通常运用场景中靠近视线的某一处景物作为前景素材,例如门框、孔洞、树干等中间部分有一定空档的框形景物,灵活地拓展到人物形体作为图像合成的前景,使画面更加生动富有层次,通过该前景深入“窥探”到所选取图像的视觉中心,这样既突出了画面所要展现的焦点,又把握了在反映这样的前景人物时对一些必要细节的交待,前景起到了潜在的补充作用。这种构图形式可以增强画面的装饰感以及空间透视和色调变化带来的视觉快感,还能够主观地引导观众直接进入主要视野以观察事物,起到了强调主体、揭示画面细节的作用。

(二)“不确定”式呈现

窥探视角由于信息的不完整,造成了画面的不确定性、模糊性,加之主观视点的使用,促使人们对缺憾的东西不断进行“完形”想象。当绘画创作以窥探视角呈现,艺术家往往在相对“暗”和“糊”的场景色域过渡到被窥探事物相对“亮”和“清”的色域这一变化过程,模糊与清晰相对,看似更加明亮清晰的主体少不了周边相对昏暗模糊的事物衬托。艺术家将画面里的所有因素都围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添加、删减或有意将前景模糊化处理,使整个画面充满不确定性,营造出全新的基调氛围,让主体和周边景物联系紧密,最大化地展现视觉中心的突出效果。

这种模糊化的处理创造了一种空灵、含蓄的艺术意境,使观众的注意力突破现有的视觉局限,通过一定程度的想象对情节进行补充,与画面清晰的常规视角相比,窥探视角更需要观众用幻想的方式深度介入。

四、 新“视界”展望——窥探视角的艺术价值

整个绘画历史始终是观看的历史,观看方式发生变化,技巧和构图也会随之改变。窥探视角在绘画中的视觉呈现,是艺术家个体化的视觉表达,与他们自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围绕着私密的个人生活展开,体现出艺术家的个性观看方式、特殊创作心理,以及对生活细腻的情感表达。这一呈现方式不会像以往宏大叙事绘画那样给人以震撼的视觉力量,但它给予了人们情感上的触动。

通过不对称的布局形成沉浸式的全景构图,在观众和画面之间创建互動效果。当观众欣赏画作时,不再是一个平静的旁观者,而是将其情感移入画面,从而实现与画面场景的视觉和情感共鸣,从而获得沉浸式的愉悦感和视觉享受,创造了艺术和认知世界的新维度。窥探视角的画面呈现成为既具有真实面貌又具有高度艺术化的图像样式,促进了绘画现代性的发展,为人类观察和表达世界提供了新的价值标准。

五、结语

通过现代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瞬间景象窥视生活背后的实际,真切而敏锐地捕捉到独特的生命体验并将其表达出来,揭示了现代社会真实性的同时,更是在传递着一种温情的人文关怀。艺术始终与社会现实有着必然联系,窥探视角绘画需要艺术家具有个性的艺术直觉和牢牢把握观众视觉心理的能力,使自身的意识从推崇风格、类型、理想美过渡到尊崇个性的直觉本能上来,摒弃盲目迎合、人云亦云的低级视觉效果和急于追求商业利益的空洞艺术形式,寻找与社会发展和演变相对应的艺术内涵,从而为绘画艺术开辟出更为广阔的新“视界”。

参考文献:

[1]米尔佐夫.视觉文化导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伯格.观看之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吉梅内斯.当代艺术之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4]唐璇玉,薛子文.隐私的消费:论电影摄影的“窥视”角度[J].现代电影技术,2013(11).

[5]沈语冰.图像与意义:英美现代艺术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6]陈辰.从触视觉到能触的视觉:西方近现代哲学与绘画中“看”的革命性转变[J].江淮论坛,2016(3).

作者单位:

广州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沉浸式绘画艺术艺术价值
初中语文沉浸式散文教学研究
“沉浸式”初中体育教学的实践探索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艺术与技术:“沉浸式”的历史对话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浅析现代包装插画设计的商业应用
融合与创新:伪满洲国建筑研究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古城墙中所包含的艺术文化解析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