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融合发展创新探索

2020-10-13杨晓霞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美术专业创新实践

摘 要:依托工作室使各专业之间融合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构筑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艺术实践平台,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美术人才,是教学改革的目标。文章依据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从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理念出发,着重阐述了美术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成果,提出了美术学院工作室发展规划的宏观设想,为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设想了无限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工作室制;融合发展;创新实践;美术专业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研究成果。

一、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综述

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一般开设有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公共艺术等多种专业方向。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各专业相对独立,学生在封闭的空间里进行学习实践。这样制约了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禁锢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违背了人才培养规律,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建立工作室制的教学改革模式,就是依托、开放校内各个工作室,使各个专业融合发展,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满足学生跨学科学习的愿望,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产学研一体的综合性人才。根据高校改革的现状,以美术专业工作室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为出发点,探索教学改革的深刻内涵,深入探究社会需求及人才市场动态,为今后美术专业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满足地方建设人才培养需求等提供有利依据。

二、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理念

依托工作室制美术专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了校级领导和院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根据学生的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社会需求三者的关系,美术学院确立了“以社会文化产业需求为主导,以‘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为核心,深化教学、艺术创新与实践,为地方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转型发展理念;确立了“培养具有较高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实践能力的应用型美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制定了以对学院原有的“工作坊”进行延展和深化为手段,全面实施将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教育有机结合的“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构筑“素质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多样化人才培养艺术实践平台。这一创新发展理念,使学生有了跨学科学习的机会,促进了学院各专业之间的融合发展。无专业界限,使本科学生在大学校园内,就能学到更多的美术專业知识,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综合性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

学生在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结构以后,可以根据自己个性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去学习某个专业的课程。可以课外教学,集中选修,也可以间断学习。新模式下,课上的教学课时减少,学生有大量的创新实践的机会。针对这一情况,指导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辅导学生学习、实践。设置专门的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使学生一踏入社会,就能适应工作。建设完善美术专业融合发展的机制、制度,使美术专业融合发展的教学改革有章可循。教师全力支持学生学习知识的愿望,完成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任务。构建产学研为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成果

基于工作室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探索项目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行校企合作,构筑学术框架

经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截至2019年,美术学院共与11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建成校外实践基地与校内联合工作室共13个。所聘请的专家中有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纤维艺术与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金属艺术专业委员会会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等。此举措的实施,为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为促进学院工作室之间的融合发展,构建了学术理论框架。

(二)设立“学生艺术实践创新教研室”合理对接社会资源

在学院工作室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就是工作室与社会需求、企业项目对接不够及时,社会需求资源分配不够合理等。针对这一问题,学院在2017年初设立了“学生艺术实践创新教研室”,通过该教研室集中整合工作室对接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加快推动社会企业与校内工作室的深度合作,将企业项目、社会需求合理配置并引入课堂,大大提高了美术专业学生动手实践及创业就业能力。

(三)创建整合多个工作室

在教学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根据学院未来发展需要,陆续规划整合建设26个工作室。创建的工作室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素质培养工作室

素质培养工作室包括:雕塑工作室、铜版工作室、丝网工作室、服装制版工作室、金属工作室、漆器工作室、中国画传统材料工作室、第一油画工作室、第二油画工作室等。该类型工作室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与专业课程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课上的实操训练,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2.专业实践工作室

专业实践工作室包括:环境空间设计工作室、木版水印工作室、首饰艺术创作工作室、纤维工作室、陶瓷艺术工作室、紫砂艺术工作室、髹漆艺术工作室、三维雕刻工作室、造型艺术实践工作室、移动空间概念设计工作室。此类工作室的建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传承创新研发——紫砂艺术工作室

紫砂艺术工作室以院内专业教师为主导,联合社会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带领学生参与艺术实践项目及竞赛项目。传承弘扬地方传统手工艺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在服务地方文化产业需求、提高学生创业能力与信心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专业实践保障。工作室基于地方文化产业资源进行文创产品研发,2017年,沈阳大学喀左天佑紫砂陶艺实践教育基地被省教育厅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此外,校内的“紫砂艺术工作室”定期聘请该企业的相关专家进行实践实操教学演示,为传承创新研发紫砂艺术注入了新的生机。

4.培养学生艺术实践创新能力,以环境空间设计工作室为代表

以环境空间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专业实践工作室,重点培养学生艺术实践创新能力。该工作室与北京鸿业同行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立“BIM教育培训基地”,由企业捐赠价值160万元的专业软件。同时引入社会需求项目,将真实课题引入课堂。工作室教师利用课下的时间带领学生参与大量的社会实践项目,几年时间里,先后带领学生参与完成沈阳劳模纪念馆设计、辽宁大学图书馆改造设计、吉林抚松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工程等行业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工程设计。成绩的取得,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培养了学生的艺术实践创新能力。

(四)创新创业工作室

创新创业工作室包括:立方双创工作室、颜料块工作室、东祥首饰设计工作室、玻璃艺术工作室、雕刻艺术工作室、智蜂巢工作室、满族服装服饰工作室等等。其中东祥首饰设计工作室、智蜂巢工作室更具特色。

1.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与就业技能,以东祥首饰设计工作室为代表

该类工作室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需求,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与就业技能。通过校企共建、企业命名班的形式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模拟了真实的工作情境,并由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资源,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技能。以东祥首饰设计工作室为代表的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2.面向市场需求、为企业直接输送人才,以智蜂巢工作室為例

学院与上海锯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成立智蜂巢工作室,该公司是一家集艺术展陈设计、智能家居、室内装饰于一体的公司,在全国一线城市开设二十余家门店,校内工作室由企业投资建成后将面向校内定向招收专门设计管理人才,由公司派出专家为学生免费培训,培训合格后的学生将由企业直接录用,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及香港工作,每月底薪为1~2万。同时,学院将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教学实践资源,将企业设计需求与学院多个专业的课程全面对接。

四、美术学院工作室发展规划

经过工作室之间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探索,美术学院的教学改革工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此基础上,院领导又为美术学院做了工作室发展远景规划,进一步整合、完善美术学院工作室实践平台建设,贯彻国家制定的“大力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加强实践育人”的指导方针,落实学校三年行动计划指导方案,充分发挥工作室实践平台的优势作用。面向全校开设辅修课程及选修专业课程,做到校内资源共享,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依托校内艺术工作室面向省内高校及社会开设非遗传承与推广、手工艺术实操大赛和艺术社团等活动,扩大沈阳大学美术专业的影响力。工作室的发展远景规划,彰显了美术学院改革的力度和决心,使美术学院的教学改革,有一个更光明的未来。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工作室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美术专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探索项目的研究,以具有前瞻性的宽阔视野、可行性的多维角度、科学性的全新思维方式,诠释了教学改革的理念和精髓,着重探析了工作室之间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成果。美术学院工作室发展规划的宏观设想,为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为培养跨学科、跨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和实践平台。此项教学改革的创新实践探索,符合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规律,具有广泛的影响和无限的拓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杜建伟.论“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下的社会实用型设计人才培养[J].艺术百家,2015(5).

[2]刘静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J].大舞台,2015(11).

作者简介:

杨晓霞,硕士生导师,沈阳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版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美术专业创新实践
习作《水粉画静物》
作品赏析(3)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李瑞龙、李少军、何欣、梁赵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