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禅宗思想对米芾书法的影响

2020-10-13高超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米芾禅宗

高超

摘 要:禅宗属于佛教的一个派别,始于菩提达摩。到了两宋时期禅宗盛极,这一时期,经济文化高度发达,书法艺术也转向文人化阶段。文人士大夫们对禅宗尤为推崇,禅宗“即身成佛”的思想,强调“心”的作用,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顺其自然的教义更受到了士大夫们的青睐。以苏轼、米芾为代表的文人们提倡的尚“意”体系改变了唐代以来的尚“法”体系,书法转向了个人内心的抒发、自我塑造,强调了自我价值的选择,这些都是源自禅宗思想,深深打下了禅宗的烙印。

关键词:禅宗;米芾;书论

一、米芾自身与受其周围朋友的影响

米芾被称为北宋的怪异之才,人称“米颠”。他从小聪慧过人,博闻强识,诗书画均擅长。蔡肇为其所撰《故宋礼部员外郎米海岳先生墓志铭》说:“少与禅人摩诘游,诘以为得法,其逝不怛,作偈语有伦。”可知米芾年少学禅,深受释教感染,通晓佛理。米芾一生中有许多和释教有关的书迹和诗词,多与僧人打交道,常去寺院游历或为佛号题名。《书海月赞跋》就是他去惠州访天竺净惠师所作。米芾曾作《题长沙麓山寺碑》:“元丰庚申元日,同广惠道人来。襄阳米黻。”他曾住在甘露寺内的净名斋,贺铸曾在《题甘露寺净名斋兼寄米元章》注云:“米旧居此斋,甲戌九月晦京口赋。”在徽宗崇宁三年,米芾应怀禅师高足之请作《天衣怀禅师碑》,其中“拘法则小作游戏,去法则大用纵横”正是他的学禅心得。米芾和大师的交情也很好,据记载能仁寺卧佛大师使计得米芾一画,但米芾想通过对对联的方式要回这幅画,故有索图戏卧佛的故事。米芾有一篇写给不二禅师的信《郡官帖》,文后落“不二禅师故人”,能以“故人”相称可见米芾与禅师之间交往密切。在《雨寒帖》上,米芾写有“施水资圣”寺,在《私居帖》中米芾写道:“私居杜门,以禅悦为乐:幻法有如是,不以禅悦,何以为遣?”足以证明米芾受到了佛家思想的重要影响。

黄庭坚评价米芾“斯人盖既不偶于俗,遂故为此无町畦之行以惊俗尔”。他靠其母与皇后的关系踏入仕途被言官讥讽“出身冗浊”;举止怪异,着唐衣戴高帽,因名嫁女,以怪石为兄等又都不被世人所接受。他晚年皈依佛门,在死前卧在棺木中,念偈语合十而终。他这些癫狂之举何尝不是其天性自然流露的另一种表达呢?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大多数行为都是与社会来往的结果。米芾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这无疑和与他交往的朋友相关。米芾身边有很多人都与禅师相交,深得佛理,比如王安石、薛绍彭等人。在此以苏东坡和黄庭坚为例论述。

米苏二人的友情极为深挚,有着长达二十多年的交情,并尊称其为“坡公”,他对苏轼极其尊敬,以师礼相待。《东坡志林》记载:“元祐八年五月十日,雍丘令米芾有书,言县有虫,食麦叶不食实。”这也可看出二人平时在生活起居方面也聊甚多。东坡曾在睡觉时着凉受风寒,米芾亲自为他送药,被苏轼记载在《睡起闻米元章冒热到东园送麦门冬饮子》中,这足以看出他们二人关系之密切。苏轼本就学佛参禅,平时也多与高僧参寥等交往,米苏二人的忘年之交于宋代广为人知,与苏轼交往甚密的米芾长此以往自会受到东坡潜移默化的影响。

米黄二人年龄相近,且二人性格也直来直去,故平时有一些冲突,但并不影响二人成为好朋友,且有山谷为元章长子友仁命字的佳话。这二人虽平日虽有冲突,但黄庭坚追求的“深解宗趣”必会对米芾有启示意义。

二、宋朝文人的居士情怀

宋代另外一个现象即文人士大夫们大都以居士自称,如苏轼号东坡居士,黄庭坚号山谷居士,米芾号鹿门居士等。居士本指出家人对在家信佛的人的泛称,也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或未仕的人,而这在宋代成了文人们倾心的文化精神。米芾在雍丘做官时面对百姓们的困境,他在屡屡上书宰相、弹劾监司等失败之后只好辞官。他也深感无奈,一面是皇帝,一面又是百姓,皇帝不能欺骗百姓也不能威逼,他写道:“进退有命,去就有义。仕宦有守,远耻有礼。翔而后集,色斯举矣。”仕还是隐无可回避地展现在文人们面前,正如米芾。他狂放不羁,想保持自身的独立与自由就没办法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也或者只能受着束缚与压抑,依附权贵。文人们以居士自称正是一种圆滑的处世行为。他们既不放弃现实政治,又可以有自己的精神乐园,享受自己的独立与自由。禪宗世间法即佛法,佛法即世间法为文人们提供了直接的理论依托。

三、米芾书法中的禅宗思想

米芾初学书时受到了颜真卿、欧阳询、沈传师、段季展和褚遂良的影响颇深。米芾的笔法中经典的塌肩、蟹爪钩、竖钩陡起、字势险峻也多受他们影响。米芾曾说“乃慕褚,而学之最久”,无疑这五人中褚遂良对他的影响至深。

褚遂良用笔富于变化,结体生动,米芾曾评价他“褚遂良如熟驭阵马,举动随人,而别有一种骄色”。透过字面意义可知,米芾更喜爱的是褚遂良字的率性与自然,而这也正是米芾一直以来追求的境界。后来,米芾拜见了被贬官的苏东坡:“米元章元丰中谒东坡于黄冈,承其余论,始专学晋人,其书大进。”这次与苏轼的交流,可以说是米芾一生的转折点,他不再专学唐人书法,而转向晋书。当他评论王献之的《中秋帖》,写下了“所谓一笔书,天下子敬第一帖也”的论赞。从此可以看出,米芾愈加注重平淡自然的内涵。

米芾很认真地学古人,早年他通过摹拓,极快地学习到了点画的基本位置与用笔方法;后来采用对本临写的方法继续勤加练习。需要注意的是此处说的临本并不等同于复制,现在多称为“意临”。米芾称自己的书法是“集古字”,这也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米芾是学习传统的。他对于古人技法的不断琢磨与理解,更为后来的自我创作打下了基础。

《杭州龙井山方圆庵记》是米芾在杭州时读到的一篇守一法师与辨才和尚有关方和圆的哲学问题讨论的文章。和其他作品相比,米芾此帖风格也有所不同。此帖书法精熟秀美,丰润娟秀,转折温婉,多学王羲之,带有很重的晋书风格,其后期的独特风格已初见端倪。此帖也可以看出他曾师法沈传师,因帖中字体宽博肥硕,相比之下王字则瘦硬清挺。

米芾如此尚古,这与“尚意”的时代背景分不开。他喜欢的是晋人的风流与潇洒,而过度讲究法度的唐书,必然会影响个人情感的宣泄与意趣的抒发。苏轼讲“书无意于佳,乃佳尔”正是讲究这种无拘无束的创作状态,重视书写过程的娱情作用,要舍弃功利性目的。米芾说的“安排费工,岂能垂世”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米芾批评一些书法家“少钟法”“古法亡”“俗书”等。在米芾看来,应追求天真率意、无拘无束、随心所欲,唐书过于做作,时刻费尽心机,故“学书须得趣”。

四、米芾书论中的禅宗思想

在米芾书论中也可以找到禅宗思想的影子。米芾云:“真字甚易,唯有体势难,谓不如画算,匀,其势活也。”可见米芾强调的是内心世界的体验,追求顺其自然,以率意自然为指向。米芾常用“真趣”“天真”来论书,如他评价沈传师“沈传师变格,自有超世真趣,徐不及也”,又或“唐末书格甚卑,惟杨景度行书与颜鲁公‘壁坼又或‘屋漏同意,天真烂漫,纵逸类《争坐位帖》”,他追求真实质朴,反对做作。米芾说:“心既贮之,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关于执笔,他说:“学书贵弄翰,谓把笔轻,自然手心虚,振迅天真,出于意外。”他认为执笔轻一些写字才不会受束缚。米芾说的“稳不俗,险不怪,老不枯,润不肥”就是指结体讲究的就是浑然天成,他曾经说“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就是说不能逾越限度,否则“非怪即俗也”,包含了他对做作的不满和对自然的崇尚。

米芾在《宝晋英光集》补遗中说:“因为邑判押,遂使字有俗气。右军暮年方妙,正在山林时。吾家收右军在会稽时与王述书,顿有尘气,又其验也。”当米芾看透官场中的后,才明白右军字妙时是在山林之中,此时才更有助于抒发自己的情感,才能在书法创作上更加重视内心,任情适性地挥毫,追求创作心态的自由。

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作品好坏取决于书家创作时是否随机即兴。米芾在技法精熟的前提下,赋予作品心灵的倾诉最终达到浑然天成的境界。他也多次作诗讲到“戏”,《答绍彭书来论晋帖误字》中他提到:“要之皆一戏,不当问拙工。意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龍真行为天章待制林公跋书云秘府右军书一卷有一龙形真字印故作》中他写道:“晚薄功名归一戏,一奁尤胜三公贵。”他所说的“戏”指的是将禅的义理贯注其中,追求生活情趣与自然适意,才能真正抒发真性情。这种想法,显然是受到了禅宗“顿悟”的影响。《珊瑚帖》就是他在极为高兴且身心放松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达到了心手合一的境界。

五、结语

禅帮助人们扫除心里的执着与束缚,展现人的力量。米芾跟随自己的心,追求精神自由,最终获得洒脱自在的真趣。他追求个性解放,突破前人的规矩和法度,实现创新。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意气的抒发、个性的张扬。禅宗强调“明心见性”,正是源于本性、源于自然、冲破束缚的反叛精神给予了米芾全新的境界和精神力量。他以禅悟道,以禅悦心,在禅理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尽情享受人生的乐趣,这都有赖于禅宗的启发。

参考文献:

[1]魏平柱.米芾年谱简编[J].襄樊学院学报,2004(1).

[2]曹宝麟.抱翁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

[3]曹宝麟.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09.

[4]黄庭坚.山谷题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

[5]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6]米芾.书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3.

[7]米芾.海岳名言评注[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米芾禅宗
一张纸开悟“笨小孩”
用“心”写字
灵 山
落叶禅
宋代·米芾(二)
五两纹银成就米芾
佛教禅宗究竟是如何诞生的
从“禅宗”到中华阐释美学中的伦理文化研究
在棺材里等死的才子
颠人舍命为古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