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古以开今

2020-10-13刘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傅抱石构图山水画

刘阳

摘 要:傅抱石不仅是近代著名的画家,并且在绘画理论方面也取得了颇多建树。文章在以往对于傅抱石绘画技法的研究基础上,通过绘画实例,重点分析了傅抱石山水画章法布局中的美学内涵,论述他在构图方面的创新与突破。在文章的最后,通过对傅抱石美学思想的品读,进一步阐述了其绘画构图对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

关键词:山水画;构图;傅抱石;美学内涵

“经营位置”为南朝谢赫六法论中的一法,谢赫将章法布局列为品评画面好坏的准则之一,强调了构图的重要性,认为没有好的构图,就没有好的绘画创作。的确,在山水画创作的过程中,章法布局有着统领全局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幅画的成功与否。中国绘画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在构图方面不同于西方,山水画作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种,在章法上有着其独特的规律性。

众所周知,近代绘画大家傅抱石的绘画极具个性,他的山水画将皴擦和渲染结合起来,把水、墨、彩三者结合在一起,于大气中显细腻,恢弘中见精微。那么,在傅抱石的山水画中,是如何体现其创新性的呢?他的绘画构图,涵盖了怎样的美学思想?这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一、傅抱石对传统章法布局的继承和发展

唐宋之后,中国山水画布局的传统章法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三叠法”构图,这种构图通常是在画面的下方先画一层坡地或山石,中间偏上的位置绘有形态各异的主峰,最后在画面上方绘出平沙或远山,画面中的坡地、主峰、远山交错呼应,再加以河流、小桥、树木、点景人物等来丰富画面;另一种为“两段式”构图,通常在画面的下方,先画上一层坡地,坡地上方画出树木植被,画面上方再绘出飘渺多变的远山,两段式构图上下衔接的部分常会留有一些空白,这空白或是云,或是水,此种构图形式在斗方尺寸的画作中运用较多。

“三叠”“两段”作为传统山水画布局方式传承至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得到了大批学者与绘画者的推崇。而傅抱石在画面构图上所提倡的创新,更多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作,虽然他的绘画颇具新意,但我们在他的画作中,也不难追寻到传统章法的踪影。

《松荫飞瀑》(图1)就是对“三叠式”构图的一种变形,不同于传统的是,傅抱石以一条奔流而下的瀑布贯穿在画面当中。画面中虽无明显的分段,但山石、树木、瀑布都遵从了近大远小的原则,纵深感极强。飞流而下的瀑布加强了画面的灵动性,整幅画面极具动感。

如果说《松荫飞瀑》是傅抱石对于传统的又一次创新,那么《洗砚图》就是他继承传统的最好证明。他运用“两段式”构图,画面下方描绘了平稳的坡地、山石,用浅浅的河流将两岸隔开,山石上方丛生的树木又将画面衔接在一起,对岸的房屋、树木作者无不精心刻畫,画面中充斥着浪漫的人文气息。画面上方留出蒸腾飘荡的云气,作者将下方山脚下烟波浩渺的江水勾出水纹,他将云、水两处的空白进行了区分,匠心独具。画面整体以墨色为主,突显了文人画中的简淡趣味,给观者带来宁静安逸的观感。

二、石涛美学思想对于傅抱石

绘画的影响

清末,封建统治日渐瓦解,社会面临着一场巨大的变革。此时,“四王”的画风不再受世人推崇,人们开始重视以石涛为首的“革新派”的画风。

傅抱石的艺术风格受石涛的影响极大,他对于石涛的自由狂放画风极为推崇,他喜爱石涛画面中的纵横肆意,独抒灵性,并紧紧追逐于石涛“笔墨当随当代”的艺术理念,无论是石涛的绘画笔法还是章法布局,傅抱石都虚心研习。石涛认为画家的创作不应局限于传统的框架,提倡“我自用我法”,主张画家应从客观物象的外在联系中开拓美,创造美,他的美学思想为傅抱石的创作带来了极大的启发,开拓了傅抱石极具新意的绘画之路。傅抱石在学习石涛等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前行,“取传统之法则,为自身之创作”,一跃成为近代大家。

在石涛的《山水清音图》中,他选用了“截取式”构图,在茂密的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画中景物层次分明,黑白布局均匀。他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巧妙地把水的流动和云雾的浮动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绘制的为一段小景,却向观者传达出了深邃优美的意境。

在《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中,傅抱石学习了石涛“截取式”的构图方法,作者只截取了自己最满意的风景入画,虽然没有近景的描绘,却也不觉单调。一座山峰斜插在画面最前方,后方的山峰傲然耸立,景色虽为截取,但画面却不空洞,完整度极高。云气贯穿于整幅画面,浮动的云气将中间的山峰分成两段,远处的山峰越来越小,由近及远,层层递进,磅礴之势尽显。整体色调以赭墨为主,天空采用鲜艳的赭石颜色渲染,仿若山石都笼罩在夕阳之下,美轮美奂。

三、傅抱石构图中另辟蹊径

笔者认为,傅抱石的绘画虽学习借鉴石涛颇多,但相较于石涛,他的构图更加大胆,视野更为开阔,他善于因势造景,布局奇特,并以此来表现他心中的山水意境。傅抱石常常采用截取与特写的手法描绘他想要表达的自然物象,从而使观者清晰地看到他最想要表达的景物,同时让画面中主要的景物更加集中、突出和明朗。

《井冈山》整体构图虽也采用截取,却与石涛的画风大相径庭,他将传统山水构图中山石、柳、松和房屋的设置完全打破,取而代之的是极富个性的山体造型。山石的形状虽然方正,却无呆板之感,山体的颜色从左至右慢慢淡化,前方的山石树木以浓墨画出,虽为浓墨,但山体与树木植被还是可以清晰地分辨开来。中间的山体用稍灰一些的墨绘出,右边的山体颜色更淡,表达出了画面的远近虚实。笔者认为后方的远山是画面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层层叠叠的远山墨色变化丰富,逐渐将空间推远。整体画面宏阔,“上留天,下留地”的构图方式,使作品的视野更加开阔,也留给了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

《天池飞瀑》不同于其他绘画,傅抱石以特写的手法绘出一条一泻而下的瀑布,两旁的山体没有过多塑造,以墨色来渲染结构。画面上方的云气也是浓墨擦出,瀑布四周或大或小的墨块,更好地衬托出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画面主体。瀑布中水的表现也不同于传统线条勾勒的河流,作者创造性地运用了西方绘画“团块”的元素来表现瀑布的流势,“团块”的表现较线条的勾勒更加有力度,磅礴的流水宛若有气吞山河之势,也表现了作者高尚的气节。

猜你喜欢

傅抱石构图山水画
论南宋山水画的艺术审美性
美人如画
傅抱石“养”画
傅抱石“养”画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傅抱石的“恐水症”
程灿山水画作品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