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

2020-10-13张猛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20年9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生态环境

张猛

【摘要】土地开发整理要以国家土地利用法为依据,科学合理的规划土地资源配置,按照政府土地规划进行土地管理和整理。目的是对土地资源组织进行优化,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之中,如果部恰当的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进行恰当的规划,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態环境,不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与实现,要以贯彻土地开发整理、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生态建设战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不断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健康的发展生产生活,必须实现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关键词】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生态环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劳动力逐步涌入城市务工,农村只留下老人、孩子和劳动能力有限的群体,造成部分农村土地出现撂荒现象、宅基地破败闲置以及空心村现象较为严重。这些现象与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背道而驰,为了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美丽村容,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科学、合理的对农村土地进行综合整治。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关系到农村的发展和乡村的振兴发展,也是利国利民的一件大事、好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关键是既要使村庄用地满足当前发展需要,又给村庄留有余地,既注重发展特色,又要与区域整体发展相衔接。

1、生态文明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

国土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空间载体和构成要素,支撑各行各业,影响千秋万代,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地位。我国是农业大国,据统计,目前我国农业用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56.21%,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管理是使我国迈向生态文明的关键一步。不断地更新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理念,使其密切贴合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健全土地管理的职能,使其能切实落实在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过程;不断地更新农村土地管理的方式,借助信息技术、大数据等创新手段为农村土地生态管理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2、传统农村土地整治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理论研究,整治模式固化

作为一项复杂程度较高且非常系统的工程,农村土地整治在我国逐渐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当中发挥了有效作用。要想顺利实施农村土地整治,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具备相应的人地关系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景观生态理论等。但就实际来看,在现阶段,针对这些方面所进行的理论研究并不丰富,许多内容尚未受到关注,同时,这些基础理论也没有足够的规范性、系统性。当下在针对农村土地整治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没有相应的研究来进一步指导整治规划的编制及实施,导致农村土地整治的开展受到了很大影响,使其系统性及可操作性大大降低。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基础,我国整治模式的创新变得难以进行,整治效果出现了“短、平、快”的问题,没有认识到农村自然条件及地方需求所存存在的差异性特点,导致整治模式变得越来越趋同化[1]。

2.2空心化问题的延续

农村土地整治过程的农村迁移聚居使城镇化进程加快,新建的农村社区入住率并不是很高,而且受到农民思想的制约,进城务工农民依然众多,几年之后,新社区再次落入空心化的尴尬境地。其次就是基于各种原因,众多地区的新社区建设不尽如人意,在质量、外观、设施设备、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与商品化住宅比较起来差距很大,农民幸福感提升不到位。

3、农村土地开发整理环境保护对策

3.1维护生态平衡

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之中,应该保持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持了当地生态系统的平稳。事实上,大自然有很强的修复能力,如:遭受火灾袭击的山林,可以在5、6年之内恢复生机。因此,如果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的破坏较小,它们仍然可以维持原有的平衡状态。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之中,应该合理的控制好对各种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保护了当地野生物种。如果在开发整理的过程中要破坏物种,必须加以控制,从而降低土地开发政策对居住空间的影响,引进外来物种时,应进行综合评价,防止破坏当地生态平衡[2]。

3.2加强资金整合管理,发挥资金叠加效应

首先,必须要高度重视对农村农业大部委的改革,将此前涉及了土地、农业、林业、水利、财政等各行业、各部门的涉农资金统一起来,并把耕地开垦费、新增费以及农业用地的出让金全部集中,统一交由农村农业来统筹支配,以此来最大程度的体现出各项资金的叠加效应;其次,要把握现阶段土地流转的机遇,加大鼓励,正确引导并吸收农民、企业及社会资金,全面推进PPP的项目融资模式,从而进一步推动土地整治资金的筹集;最后,要了解并认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及新增耕地指标跨地区交易等政策,有效减小土地整治在资金方面所面临的压力[3]。

3.3科学运用数字管理模式,建立完善农村土地生态信息管理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农村土地管理也要深入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有效提高土地生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农业生态建设不管是从理念还是行动都要以权威客观的大数据为支撑,充分将“互联网+”、“智能监测”、遥感、便携式终端等数据评价机制和技术成果运用到农村土地生态信息管理当中,实现“网格化、数字化、同步化”的高标准管理目标;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大对农村生态管理支持力度。不仅要加大对农村土地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设备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农村土地生态建设宣传力度,制定完备的土地生态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农村土地生态化转变提供高素质专业人才。

3.4提高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首先在意识上要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在措施上要利用先进的技术保护生态环境。在制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方案的过程中,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土地。在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人员对环保知识的学习和环保工作的认识等[4]。

3.5树立“土地整治+”的理念

就“土地整治+”来看,它主要表现为土地整治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能够有效促进城乡各类要素的有序流动。在未来开展土地整治时,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起多方聚集的“土地整治+”生态圈,打造出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土地整治新格局。首先,重视对土地综合整治与农村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现代先进农业的有机结合,以此来推动我国城乡的共同发展。其次,正确了解并把握土地整治的多功能定位,从而充分体现出土地整治的多重效应,深入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生态景观、村落文化等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在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将文化、教育以及观光等各种丰富元素引入其中,构建起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从而推动区域特色经济的增长,为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带来帮助。最后,还要以创新的角度,不断丰富土地整治的实施模式,激发土地整治各参与方的积极性[5]。

结语:

总的来说,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上环境。无论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技术多么兴盛,我们都必须始终认识到,在农村土地开发改造过程之中,必须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原则之上,在采取补救措施,请不要冒险等待生态系统受损。因此,全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必须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之下进行。

参考文献:

[1]李莉.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分析[J].华北自然资源,2019(04):132-133.

[2]高明辉.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J].四川水泥,2019(07):96.

[3]吴艳.土地开发整理中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分析[J].南方农机,2018,49(08):210.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生态环境
推动我国农村土地开发利用法治化
新形势下农村土地确权中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分析
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制度设计与实现路径
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土地承包法修改的基本原则